分节阅读 192(1 / 2)

唯一战胜国 菜鸟如林 7997 字 2019-05-03

“这次你回来,是有一个艰巨的任务要交给你。”夏钧也不啰嗦,直接对刘效国说道:“新疆方面现在有很多动乱份子,年初开始我们向新疆派遣了三千名士兵以保护汉民,但因为兵力太少,计划不够周全,所以效果不佳。”

新疆

不是山东

刘效国听了有些郁闷,但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略微失神后便十分专注的听起了委员长对新疆局势的阐述。

“现在我们要向新疆增兵,并且成立专门的军事区域来保护汉民的安全与利益,同时我们还将以新疆为跳板,在解决新疆问题的同时,也需准备解决西藏问题。”夏钧仿佛看出了刘效国的心理,对他开导道:“新疆的重要性,关乎着我们的国家统一与安定,也是我们收复失地的一个重要跳板,所以重要性方面并不亚于对日战争。你在阿拉伯半岛担任了近三年的军事援助计划,我想在这方面你的经验应该比其他人要高,也最适合主持新疆的军事行动。”

刘效国不由激动起来,身为一个军人,梦想就是建功立业,新疆显然将是他的舞台。

“当然,如果你不想去的话也没什么,山东那边也缺少人手,你的意见呢”夏钧对刘效国说道。

“校长,属下没有意见。”刘效国连忙说道,到山东去打仗,未必比新疆更具挑战性,毕竟他去山东战场的话,最多只是担任师长,作战任务等等都是上面安排的。如果到新疆去则不同,那里可以更好的让他自由发挥。

“那你有信心解决新疆问题吗”夏钧对他问道。

“有。”刘效国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就武力上来说,华东军平定新疆没有任何问题,只在于能不能完美的完成目标。

“好,我给你放半个月的假期,你回家好好陪陪家人,半个月后立即上任,军部会在三天内商定新疆的具体战略与布置。”夏钧点了点头,对刘效国的果断很是满意。

说着,夏钧拉开抽屉寻找了起来,很快他拿出了一张红色的精美请帖,脸上露出了个玩味的笑容,对刘效国说道:“另外你年纪也不小了,尽快把家室问题确定下来,男人有了家室才能稳定。”

刘效国困惑的接过夏钧递给他的帖子,翻开看了看。

这是一张茶话会的帖子,这让刘效国想起来,一些同学给他的信里说,华东军的军官平均年龄还不到二十五岁,因此存在诸多光棍,所以委员长夫人定期组织茶话会,茶话会上有很多单身女同志。

“是,校长,学生尽量效率。”刘效国脸上有些发红的应道,夏钧笑道:“不过也不能草率,看你自己把握吧”

刘效国拿着这张颜色上就显得带着一些暧昧成份的请帖出了军部大楼,顿时充满了斗志。

他的确是老大不小了,是该把家室确定下来了,只是三年来都在阿拉伯半岛,那里的女人裹着头巾,完全不合他胃口,这让他没找到什么理想的对象。

这张请帖并不算什么,但却让刘效国心中也更加的感激校长的栽培之恩。

不得不说,夏钧聚拢人心的手段比袁世凯高明太多,他从来不用钱来笼络部下,但却能让人心牢牢的建立起以他为中心的体系。

第一卷第一百五十七章:蔡锷到来

第一百五十七章:蔡锷到来

经过三天的讨论,就新疆问题方面,华东军部给出了最终的应对方案。

华东军将在一个月内向新疆增援一个一万七千人的加强师,加上已派往新疆的三千人,加在一起也就是两万人。

同时华东军部还将向新疆汉民提供二十万支各类枪械以做自保,并成立新疆军区,军区定期对新疆汉民进行军事训练。

与此同时,建设部应在一年之内修通前往新疆的铁路线,以此来确保交通上的绝对通畅与快速。

铁路修通后更可以使得华东政府可以开发新疆的矿产,并且在新疆发展农业。

新疆是一个很适合种植棉花的地方,那里非常适合棉花生长,产出的棉花不仅质量高,而且产量也高。

新疆军区的成立,也是夏钧解决西藏、蒙古问题的前奏,并且可以作为进攻沙俄或者苏联的桥头堡。

所以这条铁路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经济上的,也是军事上的。

此时从山西往西修的铁路已经修到甘肃境内了,一年内修到新疆去虽然有点挑战,但也不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夏钧这五月初将各地的军事布局实施了下去,初步完成了几个军事计划的布置,现在要的就是等待了。

白文升这天打电话给夏钧,对他报告了一个重要情报。

“校长所料非虚,蔡锷此时对外宣称病重,其实并未发病,而是正在转道华东,根据情报人员探听,估计三天后就会前来华东。”白文升报告道,军情局对蔡锷的调查源于两个月前,自袁世凯意图称帝开始,夏钧就对原本历史上反对袁世凯称帝的蔡锷十分关注,所以听说蔡锷病重,马上让军情局前去刺探情报。

军情局调查了两个月才查出实情,蔡锷此次做戏实在是做得极为缜密。

“嗯你让人继续关注蔡锷的动向,最好派几些人保护他的安全。”夏钧对白文升吩咐道。

“是。”

挂了电话,夏钧开始思考后续的动向,显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是否恢复帝制的道路,而他的态度则稍显暧昧。

反对是肯定的,毕竟袁世凯当皇帝他很有意见。

但他并非是在反对帝制,反对帝制的话,那么就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不过对夏钧来说,不当皇帝也没什么。

这东西是不能强求的。

想通其中关键,夏钧的态度也就很明显了,即支持倒袁,但又不对帝制方面表明自己的态度。

蔡锷是倒袁的关键。

五月十一日,蔡锷乘坐火车自北京南下治病,袁世凯对此并未怀疑,此时华东自治政府的医疗已经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很多其他国家没办法治疗的疾病在华东却能治疗。如果蔡锷还前往日本治病,那就太过反常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