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美军的大部队集结,联邦驻军并没有再派来更多的地面部队,依然是2个装甲师和一个机械化师驻守在温哥华港区,但是从珍珠港开来的联邦运输船队却几乎每日不停的向这里运送着各种物资,主要都是航空油料、航空炸弹、战斗机和轰炸机、自行高射炮和自行火炮、部队的吃喝服装和建筑机械材料等。
目前工程兵部队已经开始扩建第二个军用机场,再等2个月,就会有4座可以起飞重型轰炸机的机场可以建成。不过美军肯定不会给联邦军队留下这么多的时间来经营自己的小地盘,通过这些日子的观察,联邦驻军的将领们都感觉到一场更大规模的战役即将开始,如果联邦守军不能取得这场战役的完胜,那么这几十天的努力就将白费了,从战略上讲,就等于是联邦军队失败了。
1941年5月18日,南海联邦驻守在温哥华附近的军队,遭遇到了登上北美大陆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美军和加拿大军队投入了近30万兵力,16个师,从南、东南、东北三个方向同时向联邦陆军的斯卡吉特河防线、舒克桑山防线和霍普防线发起了进攻。
而南海联邦在温哥华地区总共只有3个师的兵力,联邦陆军第三装甲师、第11机械化步兵师和从澳洲赶来的联邦陆军第六装甲师,总计不到8万人。不过联邦军队在这里已经驻守了1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在主要防线上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就连坦克和自行火炮都藏在了隐蔽工事中。
除了人员对比之外,美加联军还从美国西部和中部调集了近1500架陆军航空兵的轰炸机和战斗机,900多门105和155口径火炮,500多辆3和4坦克,4000多辆重型卡车。而联邦军队的两个装甲师总共拥有600辆坦克、300多辆自行高射炮和自行火炮,加上机械化师的300多辆轻型坦克和装甲车,联邦空军和海军的近2000架飞机,在装备质量和数量上,并没有明显劣势。
按照麦克阿瑟中将和他手下将军们的想法,在南边的进攻伊始,先由陆军航空兵保护位于前线10公里左右的美国陆军炮群,再用火炮向联邦军队把守的斯卡吉特河防线进行长时间的火力覆盖,掩护步兵在河面上架设浮桥,以便让装甲部队冲过斯卡吉特河,突破联邦军队的防线上的一点,像德国装甲集团那样,对联邦军队的后方造成威胁。
这样一来,联邦军队就只能收缩防线,只要联邦军队的防线手扫到一定的范围,美国陆军航空兵的轰炸机就可以对温哥华港进行有效的轰炸,以破坏联邦军队在此处囤积的战争物资和修建的机场。
按照西部战区司令部的计算,美军目前还没有能力一次性把联邦军队赶下海,因为在温哥华港区还停泊着联邦的航空母舰编队和重巡。如果美军的进攻部队进入了这些军舰的舰炮射程,那么美国陆军的火炮是无法和联邦海军的舰炮相抗衡的,那时候美国的进攻部队就会遭到非常大的伤亡,这个伤亡数量不仅是西部战区司令无法承担,也超出而来美国政府的承受能力。
其实麦克阿瑟将军和他手下的将军们还是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没有取得空中优势或者说没有完全获得战场上的制空权的时候,任何地面部队都会遭到对方飞机的攻击,这不是你想靠本方飞机保护就能保护的了的。
对于美国的这些陆军将领来说,虽然在后世中很多都是二战中很出彩的名将,但是让他们出彩的胜仗含金量都不算很高,因为他们打的大部分都是顺风战,也就是说是依靠人数和装备碾压对手,就像现在南海联邦军队用更先进的战术和更先进的武器碾压他们一样,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只要不出现人为的重大失误,弱势的一方基本没有翻身的机会。未完待续。。
正文第六十一章名不副实
就拿麦克阿瑟这位西部战区总司令来说,历史上他的二战之初就是菲律宾元帅,正是由于他的指挥失误,导致了菲律宾的美军飞机和轰炸机大部分被r军摧毁,结果他和他的驻菲美军被r本人打得丢盔弃甲,结果7万多人投降了r军,他却带着家属跑到了澳大利亚,还美其名曰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
一直到1943年之后,美国太平洋舰队重新恢复了实力,经过中途岛和瓜达卡纳尔2场主要的海战,击沉了r本联合舰队的多艘主力航空母舰,而r本国力已经无法弥补这些战争损失的情况下,他才带着他的部队开始在太平洋战区反攻r本,最终攻占了r本本土,获得了二战中的极高荣誉。
但是在美队、装备都全部超过r本,且r本国力衰退,军队得到不必要的补充的情况下,随便找一个不是军事白痴的合格军官指挥,都不会比他做得差到哪里去。不过他也有他的优点或者说优势,那就是他是西点军校的校长,他出身将军世家,他本身又参加过一战,在个人经历、家庭背景、军方的关系上都比较深厚,所以他能够更好的协调当时太平洋地区盟国之间的关系,所以说,他不是一个纯粹的战将,而是一个类似于政客的平衡者。
然后我们再说说另一位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他在二战历史上也是美国有名的五星上将之一。不过他在1943年之前基本没打过什么像样的仗,当他带着美国的10万大军登上北非去解救让隆美尔揍的找不到北的英军时。德国已经在斯大林格勒损失惨重,无力再支援远在北非的德军。他才凭借着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与英军一起开始对德军进行反攻。
而那个让他闻名于世的诺曼底登陆,与其说是由他指挥,不如说是由他或者他背后的美国赞助的一次必胜的行动,他并不是凭借着他卓越的指挥才能当上盟军司令的,而是因为他和他的国家是盟军最大的赞助商,就像后世一些电影拍摄一样,你不让赞助方的制定演员当主角。那赞助方就不给你投钱,你的电影就拍不下去。
那时候的德国已经是风烛残年了,东线的苏联消耗掉了德军最精锐的部队和大半的战争储备,就算是盟军不在欧洲大陆上登陆,光用海军封锁德国、用空军轰炸工业城市、向苏联提供足够的物资支援,光凭苏联一个国家,就能把德国打回原形。所以艾森豪威尔同他的国家一样,不过是个投机得非常准确的投机者。
最后再说下美国的另一位名将,乔治。巴顿,这位美国的装甲集团指挥官与前两位比起来,那真是强太多了。为什么这么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