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6(1 / 2)

之一。

此外还有李纲文人一个,才略一般,又难以驾驭骄横的西军将领,也是败北的原因之一

至于遥控指挥,导致败北,理由很是牵强。

打仗是一盘棋,要从全局出发,而不是各打各的,单个部队要服从整体的指挥。从古自今,很多战役都是遥控指挥。

所谓的“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更多是指打了胜仗;而若是不受军令,又打了败仗,很可能砍脑袋。

实际上,遥控指挥的,也仅仅是进攻方向而已,很少对具体的作战进行指挥。

即便是军事文盲的宋钦宗,也不会傻傻的牵扯到具体的作战指挥。而将河东之战,归结为遥控指挥,可谓是最不恰当的理由。

而如今,赵朴也在建康,遥控千里之外的战斗。

只是此刻,赵朴更多的是感受到无奈。

每天都有各种消息传来,然后是军部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只是不论是这些消息,还是结论,更多是过时的。

这个时代没有电报,没有卫星,没有传真,消息极度滞后,高明些是飞鸽传书,落后些是八百里加急。但消息传递过来时,已经是几天后的事情了,想要阻止已经不可能了。

至于能不能大胜,全靠运气了。

此刻淮安之战,就打响了

指挥作战的,正是新生代将领岳飞。

开门红很重要,首战必胜,也很重要

首战,不仅是巩固军心、民心,还能给金军一种错觉,以为宋军将要东路出动重兵,缓解西北压力,也为下一步计划作掩护。

因此,赵朴大胆启用了岳飞。

一提起南宋,就必然要提起岳飞,岳飞似乎就是南宋的代名词。在这个时代,岳飞是无敌的,不论是如何强大的敌人,面对岳飞也只有完爆的料。用玄幻小说的术语,这是“位面之子”,这是“猪脚待遇”。

相对而言,赵朴这个皇帝,更多是打酱油的。

尽管后世,对岳飞惊人的战绩,多持怀疑太多,多是认为后人添加附会的,觉得言过其实,可事实求是的说,岳飞即便是没有韩信之才,可也算是不可多得的将领。

至少纵观岳飞一生,没有打过一溃千里的大败战。

最差的评语也不过是“屡攻不克”。

于是,岳飞仅仅二十八岁,就统帅二十多万大军,出征淮北。

当这个提议提出时,朝堂立时哗然,不满的文臣武将纷纷上书,劝说勿要莽撞。正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占据,我就没有了。而这二十万大军,可不是地方厢军,也不是北宋时代的二十万禁军,而是百炼之师。

这些军队,多数经历过河东之战,扬州大捷,襄阳保卫战,多是精锐,战力之强大,不容置疑。

后来又经过扩充、整编、强化,整体的战斗力更是飙升。

这二十万大军,几乎等于南宋五层的精锐强军,一旦出了闪失,那可是伤筋动骨,三五年缓不过起来。

没有人愿意将如此大军,交给一个毛头小子。

而赵朴也懒得辩解,这没有意义。

赵朴只问了一句,“岳飞不适合,那谁适合若是那个觉得比他强,我给你机会”

顿时间,文臣们有些哑然。

不得不说,这是士大夫们的劣根性,也是人性的劣根性,只是看到他人的缺点,却看不到自身的缺点。

此时任命岳飞的确有些草率,岳飞也的确有很多缺点。至少此时的岳飞,还没有成长为后世的岳元帅,但是除了他之外,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当没有最佳人选时,只能是凑合着用。

一些武将不服气,纷纷上前。

这时,可没有孔融让梨之说。

而赵朴就让他们服气。

于是几场简单的军事对抗赛开始了,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能不能行,先比试一下。

第一场,单兵对抗;

第二场,五十人对抗;

第三场,五百人对抗;

第四场,撤退预演;

第五场,沙盘预演;

五场对决中,分别比试单兵作战能力,小队作战能力,大队作战能力,撤退能力,全局把握。只要这五点上合格,就可以成为合格的元帅了。

在冷兵器时代,大战很是简单、直接,没有太多的玄机可言。

当然了,简单不代表容易,不代表人人能做到不然大宋也不会输的那样惨,丢了半壁江山。

在五场比赛中,最后岳飞胜出,再也无一丝疑虑的成为了东路军主帅。

s:感谢wjsx投了1张月票,iceer74打赏588起点币,whisers投了1张月票

第362章火枪,青铜炮,地雷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尽管赵朴极为重视军事,将军事放在第一位,练兵大纲、将领任命、士兵生活等,都是极为关心,可谓是爹妈对待孩子一般,对待军队。但是他只能是把握住大的方向,保持住整体不出现大的偏差。

至于在细节处理上,具体的军事训练等等,更多是让中下级将领执行。

而同样的兵员,同样的军事大纲,训练出来的兵,性格也是各有不同,战斗力也差距较大。

而岳飞从三年前,加入岳家军,只是一个小队长,相当于班长一流;可是随着一场扬州大捷,岳飞升为大队长;而后来在金军南下,血洗江南时,岳飞更是成为了营指挥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