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9(1 / 2)

焚清 八月猴子 5664 字 2019-05-03

时机,一旦周宪章死在ri本人手里,一切就解决了。

然而,事与愿违,那个周宪章实在太能打了,竟然在ri军的合围下,固守八天,直到战争结束。

周宪章没死,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全国舆论完全倒向了周宪章,就连战场的清军,也因为周宪章而士气大振。在这种情况下,太后必须重新调整思路,改变对章军的策略。

太后的当务之急,是摆脱目前的尴尬局面。

入手点就是周宪章的业师那晋。

那晋被捕,是因为他为周宪章鸣冤,而授意逮捕那晋的,是太后本人。全国舆论的矛头,都指向慈禧太后。

要想摆脱尴尬局面,就得释放那晋。太后想释放那晋,可是,抓人放人,都是她一个人说了,那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唯一的办法,就是找一个人顶缸,让他去顶了逮捕那晋的事,然后,由太后下旨释放那晋,从而让那晋感激太后。

这个人肯定不能是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这些外臣,只能是朝廷里的内阁大臣。

慈禧太后先看着载漪,就是希望载漪出面,把这件事顶了,给她一个台阶。可载漪完全不体恤太后的苦衷,矢口否认,这让慈禧太后心头大为恼火。

荣禄是个聪明人,看出了太后的难处,主动出来把这件事大包大揽。太后表面上声sè俱厉,心头对荣禄大为赞赏。

张之洞、李鸿章、刘坤一,包括恭亲王奕訢、军机大臣刚毅,都看明白了,只有这个端郡王载漪,蒙头蒙脑。

说到政治才能,这个端郡王真的是一堆狗屎。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太后老佛爷之所以想把端郡王的儿子扶上皇位,就是因为,这位端郡王是个政治低能儿,一旦他的儿子当上了皇帝,这个儿皇帝,只能是牢牢掌握在太后老佛爷手里。

解决了那晋的问题,太后心情好了许多,也不哭了,jg神头也来了,厉声喝道:“刘坤一,前线是怎么回事,你这个总理钦差大臣是怎么当的,难道你不知道已经停战了吗”

刘坤一俯首说道:“禀太后,各地爆发的战事,只是一些小规模冲突,两军交战大半年了,这一突然停战,一些前线官兵还没有得到朝廷的停战命令,和ri本人交上火后,一时半会也停不下来,太后明鉴,这打仗的事,不是说停就能停的,而且,ri本人也有责任,他们也没停火啊。不过,请太后放心,臣已经命令各部立即停止交火,如今,辽东山东的战事基本上都停下来了。”

“伊克唐阿怎么突然到了盖平”太后问道。

刘坤一苦着脸说道:“禀太后,盛京将军依克唐阿所部,名义上归我节制,可实际上,臣无法调动依克唐阿所部。”

谁都明白,依克唐阿的军队,是满洲人自己的军队。汉人大臣都懂这个道理,刘坤一根本就没过问过依克唐阿的行动。

慈禧太后鼻子一哼,转向李鸿章:“北洋水师又是怎么回事丁汝昌怎么出了威海卫”

李鸿章慌忙说道:“禀太后,臣近ri一直赋闲在贤良寺,战争之事,难以预闻。”

“是吗”慈禧太后的眼睛里,shè出两道寒光:“你们都在推托你们都在欺负哀家”

众人跪倒一片:“臣等不敢”

慈禧太后是何等jg明之人,她绝不相信,清军与ri军打得不可开交,仅仅是下级将校的私自行动

朝廷里,一定有人在背后co纵

而且,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

恭亲王奕訢说道:“太后,最近战报,丁汝昌率北洋水师在庙岛海域大胜,击沉包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在内的四艘ri舰,一血大东沟海战的前耻,联合舰队败退回ri本了。聂士成收复金州,全歼ri军第二旅团,旅团长西宽二郎自杀。伊克唐阿将ri军第一旅团包围在盖平,乃木希典已成瓮中之鳖。山东,我军防线已经前推到荣城,收复了大部分失地。太后,这是战争爆发以来,我大清国取得的巨大胜利,还请太后恩准,对有功将士论功行赏,以激励将士。”

“赏个屁”端郡王载漪大叫:“他们是违抗朝命叶志超在朝鲜奉命清剿叛军,斩获甚多,这才应该赏”

一直没说话的张之洞突然开口了:“王爷,这恐怕不妥吧,叶志超五万大军败给了三千光复军,这要是赏的话,恐怕会冷了将士们的心。”

“张之洞,你给我闭嘴”载漪喝道:“别以为我不知道,周宪章是怎么到了旅顺”

张之洞冷笑:“不错,是我派人把周宪章送到了旅顺,还送给他一批军火,不过,给自家人的军队提供后勤保障,有错吗”

“他们是叛军”

“谁说的”张之洞冷冷说道:“我怎么没听说过”

载漪急忙转向慈禧太后,却见慈禧太后的眼睛里shè出两道寒光。

载漪吓得“扑通”跪倒在地:“臣不知所云,请太后治罪”

到了现在,载漪才反应过来,太后放了那晋,等于是放了周宪章

周宪章不是叛臣了章军也不是叛军了到了现在,如果还要说周宪章是叛臣,怎么在全国百姓面前交待,那就是打太后的耳光

第053章合力

恭亲王奕訢说道:“太后,周宪章所部章军固守旅顺,迫使ri军停战言和,臣以为,周宪章居功至伟,应该对章军官兵和周宪章本人,予以特别恩赏。”

慈禧脸sèy鹜:“也罢,就依你所言,具体这么个恩赏,你们下去议一议。”

“谢太后。”

慈禧太后伸了个懒腰,众人会议,纷纷起身告辞。

慈禧太后悠悠问道:“近ri皇上身体如何”

众人正准备离开,忽听太后此言,立即停在了原地。

慈禧太后此问,没人敢回答。

如果皇上“病危”,那就是要换天子了,如果皇上安好,那他就要临朝

皇上病危还是安好,并不是取决于皇上的身体,也不是取决于太医,而是取决于慈禧太后的圣意

载漪慌忙说道:“臣好像听说,皇上身体一ri不如一ri。”载漪是最希望皇上“病危”的,他的儿子已经等了很久了。

一直没有说话的翁同龢厉声喝道:“我听说,皇上的身体快要康复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