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对皇帝的嫔妃褫衣廷杖。
褫衣廷杖不仅仅是惩罚,而更是一种jg神上的羞辱
今年只有十八岁的他他拉氏,入宫已经五年了。五年前,十三的他他拉氏被封为珍嫔,今年正月,她被封为珍妃,距离她封妃才过去十个月,太后以“干预朝政”、“习尚浮华”的罪名,把她降为贵人。
太后老佛爷指斥她“干预朝政”,严格说来,倒也不是无中生有。在皇上与太后的较量中,皇上势单力孤,能倚重的,只是一些台鉴御史之类的清流,清流派中的领军人物,除了帝师翁同龢,还有两位与珍妃他他拉氏有关的人物,一位是她的堂兄志锐,另一位是她的业师文廷式。
光绪皇帝倚重志锐和文廷式,这引起慈禧太后对珍妃的猜忌。不过,这只是诱因之一。导致太后对珍妃痛加责罚的,还是光绪皇帝自己。
说起来,皇上真的很可怜,在外,他只能倚重那些毫无实权的清流派,在内,他连一个敢说体己话的人都没有。皇后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宫中从太监到皇后都是太后的人,皇上唯一敢说话的,只有珍妃一人。
第201章干预朝政
光绪皇帝整天和珍妃腻在一起,冷落了皇后,这本来就让太后老佛爷大为不满。这还不够,光绪还和珍妃商量一些军国大事。
老佛爷自己可以垂帘听政,但她却不允许其他女人议论朝政
九月份,叶志超在朝鲜战败,丢失了平壤,一力主战的光绪皇帝颜面尽失,失魂落魄,躲在深宫中,不敢面见群臣。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名叫周宪章的千总在虎飞岭击败了混成旅团,杀死了大岛义昌少将,取得了一场难能可贵的胜利。这场胜利,不仅维护了清军的颜面,也维护了主战的光绪的颜面。
是珍妃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皇上,并且,力劝皇上对周宪章加官进爵,以示恩宠。
光绪皇帝采纳了珍妃的建议,封周宪章为义州总兵,后来,当周宪章率军消灭混成旅团,一举收复平壤,珍妃再次向光绪进言,加封周宪章为驻朝鲜总理大臣,全权负责朝鲜军政。
对于珍妃的这一建议,光绪很是犹豫。驻朝鲜总理大臣这一职务,看似没有实际意义,但是,这一头衔寓意深远,周宪章获得这一头衔后,就成了朝鲜的草头王,虽然品级不高,只有正三品,但其实际权力,比大清国的直隶总督还大因为,在朝鲜,没有人能够节制他
而且,周宪章升的太快了,大半年前,他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兵这一转眼,就成了封疆大吏。朝廷上对周宪章眼红的人大有人在就算不牵扯到皇上与太后的内斗,那些人也会对周宪章嫉妒加仇恨。
王公大臣不会同意的,就连光绪皇帝倚重的清流派们也不会同意,太后老佛爷就更不用说了
然而,珍妃力劝光绪将驻朝鲜总理大臣的头衔授予周宪章珍妃告诉光绪,可将周宪章培养成一位手握重兵的疆臣,与光绪遥相呼应,与太后老佛爷的那些实力派大臣们相抗衡。
珍妃是想把朝鲜变成光绪皇帝的一块根据地要知道,光绪这位堂堂大清国的皇帝,竟然在大清国没有自己的领地,所有的封疆大吏都是太后的人
光绪皇帝被珍妃说动了心,终于同意了珍妃的建议,在御前会议上提出了这一任命。
果不出所料,御前会议上一片哗然。端郡王载漪首先跳了出来,指斥皇上违背祖制。
接着是光绪所倚重的台鉴清流们,他们出于对皇帝的忠诚,劝阻皇上收回成命,台鉴清流们是从道德的层面反对这一任命,在他们看来,一个剪了辫子的人,德行有亏,如果仅仅授予他一个武职倒也罢了,可是,驻朝鲜总理大臣类似于朝鲜的王,一个在道德上有问题的,是不配做王的反对最为强烈的,就是珍妃的哥哥志锐以及她的老师文廷式。
王爷贝勒们明确表示反对,就连光绪的老师翁同龢也沉默不语。洋务派重臣当然更是反对。
当然,满朝文武大臣也不是一边倒。
有两个人表示赞同。一个人是礼部左侍郎叶赫那拉那晋,他晋以全家xg命担保周宪章没有贰心,他是周宪章的业师,大家并不感到奇怪。
而另一个人,则是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他竟然是前驻朝鲜总理大臣袁世凯
袁世凯没有说明自己的理由,他只是表示,赞同皇上的圣断。
园子里的太后保持沉默,既没有明确表示反对,也没有表示赞同。
这让光绪胆气陡增。
于是,光绪独断乾坤,在众人的一片反对声中,下达了任命周宪章为驻朝鲜总理大臣的诏书。
这是光绪难得的一次乾坤独断,上一次乾坤独断,还是在8月1ri,他颁发了对ri宣战诏书。
园子里很安静,太后老佛爷仍然保持沉默。这让光绪心里很是没底。
他隐约感觉到,园子里的沉默,似乎是风暴前的宁静。
果然,没过多久,太后老佛爷突然发出懿旨,指斥珍妃他他拉氏“干预朝政”、“习尚浮华”褫衣廷杖,降为贵人。
太后老佛爷震怒了她改进了祖宗的家法,对皇帝的妃子当众剥去衣服打板子,这是大清国立国以来的第一遭。
她在羞辱珍妃,更是在羞辱皇帝
他他拉氏不服
要说“干预朝政”,谁也比不过太后老佛爷他他拉氏只不过是建议皇帝提拔一个外臣,而太后老佛爷把皇帝和满朝王宫大臣玩于掌股之间。要说“习尚浮华”,太后老佛爷能动用海军军费为她修园子,而他他拉氏只不过玩了个西洋照相机
身体被鞭鞑,固然疼痛,而让他他拉氏更为疼痛的是,她的夫君,那位誓言要励jg图治的皇帝,眼睁睁地看着她被剥去衣服遭受鞭鞑,却是一言不发
珍妃他他拉氏,痛恨太后、痛恨满朝没有骨气的文武大臣,甚至,痛恨那个远在朝鲜素昧平生的周宪章
一切都是因为周宪章,他为什么要打胜仗为什么要收复平壤为什么要为这个被一个老太婆掌控的朝廷效命他为什么要为一个懦弱的皇帝效命
如果周宪章不在朝鲜逞能,让这个朝廷败得彻底干净,那个园子里的太后,还能这样作威作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