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6(1 / 2)

焚清 八月猴子 5678 字 2019-05-03

团,在全国宣讲他的英雄事迹。广大臣民被卫汝贵的jg神感动得热泪盈眶,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卫汝贵的jg神,化悲痛为力量,为大清国的繁荣富强贡献青chun力量”

“袁大人,这恐怕”

袁世凯低声说道:“周总兵,你是个聪明人,朝廷对卫汝贵已有定论,你对卫汝贵的看法,必须与朝廷保持高度一致尤其是要与太后老佛爷保持高度一致”

袁世凯的话,周宪章听着耳熟,在二十一世纪的新兵营,教官就是这么一副腔调。看来,历史在发展,但有些东西,似乎永远不会改变。

“可是,卫汝贵的的确确是卑职杀掉的”周宪章说道。

“错”袁世凯喝道:“卫汝贵是战死在战场上他和左宝贵一样,都是我大清国抵御外来侵略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必将与岳飞文天祥一样流芳百世周宪章,你一定要记清楚,今天你从我这里领的是太后的前旨至于后面那道懿旨,我袁某人就当没看见但是,你一定要明白,太后老佛爷心里明镜一般”

周宪章这才明白过来,太后老佛爷同时发出两道截然相反的旨意,是要周宪章明白,她非常清楚卫汝贵是怎么死的她也非常知道该怎么对待周宪章

卫汝贵已经被朝廷尊表为民族英雄,他是死在ri本人手里,与周宪章无关。但是,如果有一天,周宪章胆敢不服从朝廷,或者,不服从太后老佛爷,她就可以把这笔账翻出来

如果百姓们知道,民族英雄卫汝贵是被周宪章杀掉的,周宪章就成了秦桧了到那时候,不用朝廷动手,老百姓用吐沫都能把周宪章淹死

玩政治,太后老佛爷是大清国第一把好手,别说是周宪章这个愣头青,就是曾国藩李鸿章也不是她的对手。

周宪章胆战心惊,大清国的政治,水太深了

袁世凯说道:“周总兵请起,请坐,本钦差还有重要事宜要和周总兵商议。”

周宪章站起身来,坐在椅子里,问道:“袁大人请说。”

袁世凯回坐到长几后,说道:“周总兵是否深刻领会了太后的懿旨”

周宪章拱手说道:“袁大人放心,太后的意思,卑职完全明白。”

“当真明白”

周宪章点头:“太后不是说过了吗望周宪章紧密团结在以哀家为核心的朝廷周围。”

“聪明果然聪明”袁世凯大喜:“太后没有看错人”

圣旨与懿旨,口气自然不同,但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结尾处的那一句话上。

圣旨是说“紧密团结在以皇上为核心的朝廷周围”,而懿旨是说“紧密团结在以哀家为核心的朝廷周围”

一个皇上,一个哀家,大清国的两位最高领导人,对周宪章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周宪章心中忧虑,他莫名其妙地卷入了大清国最高权力之争

政治斗争往往比战争更加残酷也更加难以应付。

战争是有规律的也是有规则的,一个人只要按照战争规则行事,就算不能取胜,也不会惨败。

而政治是没有规则的政治斗争讲的是不择手段

尤其是皇权下的政治,其残酷程度,远远高于战争。

战争允许投降,允许缴枪不杀。

而皇权政治则是要将对手斩尽杀绝,哪怕是骨肉兄弟

周宪章不懂政治,更不懂皇权政治。但他知道一点,皇上和太后,两边他都惹不起

周宪章心中哀叹,大清国正面临ri本人的疯狂进攻,战争已经烧到了鸭绿江畔,而大清国的最高权利者,还在争权夺利

周宪章沉吟不语,袁世凯看在眼里,暗暗点头。

对于大清国的朝廷政治,袁世凯心中如明镜一般。每一个臣子,都必须在太后与皇帝之间做出选择,要么加入帝党,要么加入后党,要想脚踏两只船,最后的结果定然会死得极其难看

然而,要在帝党与后党之间做出选择,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表面上看,太后垂帘训政,皇帝有名无权,当臣子的当然应该选择加入帝党,向太后效忠。

但是,谁都知道,皇帝年青,太后年老,太后总会先皇帝一步登天。如果入了后党,一旦太后宾天,皇上岂能放过他

可是,大家也知道,太后身体康健,宾天的ri子遥遥无期,这个时候入了帝党,还没到皇上亲政,太后就能要了他的命

所以,谁也不原意在太后与皇帝之间做出选择,但谁也不得不做出选择

这是大清国王公大臣们最大的无奈。

袁世凯自己也不想做这样的选择,他是被慈禧太后硬生生拉进后党的。

所以,当袁世凯看见周宪章夹在太后与皇帝之间左右为难,他对年青的周宪章极为同情。

在没有来到义州之前,袁世凯并没有把这个周宪章放在眼里。

在他看来,周宪章在朝鲜所取得的战绩,一半来自运气,一半来自虚报。这是大清官邀功请赏惯用的伎俩。

朝鲜东学教发动暴动,ri本人登陆朝鲜的时候,身为大清国驻朝鲜总理大臣的袁世凯就断定,一旦清ri开战,清军不是ri军的对手ri军已经完成了现代化,而清军还是一支中世纪军队。

他不相信,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能够率领一支中世纪军队战胜击败现代化的ri本军队。要知道,ri本军队的装备和训练水平甚至超过了俄国人,与德队也没有多少差距。

然而,从běijg城来到义州,一路之上的所见所闻,使得袁世凯对周宪章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袁世凯不像那晋,那晋一路上只想着见徒儿,而袁世凯一点也没闲着,他利用一切时间,考察沿途民情和军情。

在九连城,他见到了从朝鲜败退回来的聂士成,以及一直驻守在九连城的四川提督宋庆。

这两位都是久经战阵的高级将领,而且,他们的人品在大清国是公认的,他们不是阿谀奉承之徒。

两人都对周宪章赞不绝口。

第143章出路

更让袁世凯吃惊的是,宋庆带他视察了九连城的防御阵地,据宋庆介绍,这个防御阵地,就是周宪章的杰作。

袁世凯知兵,他从九连城的防御阵地上,看到了西洋现代军事战术思想而且,运用极其纯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