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6(2 / 2)

大殿里的人都是一愣,今天是什么日子啊天启皇帝看着陈林,沉声说道:“让他也进来吧”

时间不长,杨鹤在陈林的带领下走了进来,杨鹤的脸色也十分的难看,看的出来他带来的也不是什么好消息。

苦笑着摇了摇头,天启皇帝颇为无奈的说道:“杨爱卿,希望你带来的不是坏消息”

“臣都察院左都御史杨鹤,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杨鹤跪倒在地,听到天启皇帝的问话,一脸阴沉的说道:“臣带来的并不是好消息,黄河决口了。这是河道钦差左光斗的密折,请皇上过目。”

杨鹤的话将天启皇帝惊住了,无论什么时候,大的灾难都是让人无法抗拒的。在这个时候,如果是大的灾难,稍有不慎就会有大祸。当年元朝的灭亡的导火索就是黄河的决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天启皇帝也没理会骆思恭,接过王承恩的奏折打开便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左光斗的奏折很简练,没有那些套话,说的全都是关于黄河的事情。明确了并不是决口,而是黄河改道了。提出了很多的举措,不过奏折里面也提到了,所有的举措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先赈灾。

至于左光斗关于天灾的猜想,似乎给了天启皇帝当头一棒,让天启皇帝呆愣在当场。奏折重天启皇帝的手中轻轻的滑落,并不是因为左光斗危言耸听,而是那些都是真的。

作为一个后来者,天启皇帝很清楚,现在的大明朝正处于地球活动的一个时期,那就是小冰川期。只是以前一直以为是崇祯才又的,距离自己还有五六年,现在看来自己太单纯了。

外面有建奴鞑子,内政腐败,官员无能,富贾乡绅横征暴敛。如果在加上天灾频繁,名无聊生,百姓无以果腹,天启皇帝忽然觉得头如斗大。

怎样才能如破这一切怎样才能将这一切全都解决掉自己究竟要怎么做

良久,天启皇帝缓缓的坐直了身子,对身边的王承恩说道:“召集六部尚书、侍郎,内阁大学士,到乾清宫议事”

“是,皇上”王承恩说完就向外走去,此时他的脸上笑容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忧愁。

“皇上”见天启皇帝似乎忽略了自己,一边的骆思恭连忙大声的说道。虽然他也被黄河决口的事情吓了一跳,可是自己这边的事情也不小。

天启皇帝微微一愣,这才想起这里还有一个骆思恭,看来这边的事情也小不了,便沉声问道:“骆爱卿,你有什么事情吗”

对着天启皇帝躬身施礼,骆思恭沉声说道:“皇上,云南有变”

第三百三十九章救灾和平叛

听到骆思恭的话,大殿里的人全都愣住了,左都御史杨鹤一脸的痴愣,天启皇帝则是苦笑着摇头。看来该来的总归是要来的,挡也挡不住。骆思恭的神色也是颇为难看,刚刚经历了北疆战事,南疆有发生叛乱,黄河又决口了,这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天启皇帝记得四川的叛乱和辽东的战事有关,朝廷征调全国兵马增援辽东,四川永宁宣抚司宣抚使奢崇明才趁机叛乱的。现在辽东的战事顺利,沈阳大捷,辽东没有出现大溃败。朝廷也没有下令征调四川的兵马,怎么还会有异动

看了一眼骆思恭,天启皇帝沉声说道:“说说吧究竟是怎么回事”

“回皇上,四川地处边陲,各民族混居,很是复杂。臣派去的锦衣卫在那里找到了锦衣卫的暗桩,经过多方打探发现四川永宁宣抚司奢崇明却是有不臣之心。他似乎一直再等带着机会,不过一直没有什么机会。不过前些日子山东叛乱的消息传到了四川,奢崇明似乎准备朝廷清剿山东叛乱之际反叛朝廷。”骆思恭说这些的话的时候,神情显得很怪异,已经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生气了。

天启皇帝和杨鹤也是哭笑不得,这个时代交通十分的不发达,消息传播的也是非常的慢。山东的叛乱已经被平复了,四川那边居然才接到叛乱的消息。

笑着摇了摇头,天启皇帝无奈的说道:“锦衣卫的消息是什么时候出来的”

“回皇上,是十五天前”骆思恭恭敬的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沉声说道。十五天从四川到京城,这个速度怎么说都不慢了。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迟疑着说道:“那说不定四川那边已经可是叛乱了”

骆思恭和杨鹤都没有说话,这个当然是有可能的,他们便用默认回答了天启皇帝。

拿起骆思恭的密报,天启皇帝在手里轻轻的摔打着,皱着眉头沉吟了片刻,天启皇帝无奈的说道:“等一下一起商议一下吧看看群臣有什么好主意”

“皇上圣明”这个时候这句话就来上了用场了,杨鹤和骆思恭非常有默契的喊道。

时间不长,六部和内阁大学士们就全都来了,有的已经向王承恩打听过了。在知道黄河决口之后,大臣们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大明朝真是多灾多难啊

天启皇帝缓步的走进大殿里,坐到了龙书案后面。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例行公事一般的参拜过后,天启皇帝也没有迟疑,沉声说道:“今天召集众位爱卿过来,是因为有大事情发生了。”

下面的大臣全都竖着耳朵听着,其实黄河决口也不是第一次,在他们看来其实没什么大惊小怪。既然有灾害,那就派钱粮赈灾,这本就没什么好说的。不过大臣们也都明白,国库里面没有钱,这钱还是要从天启皇帝的内库里面出。只要天启皇帝出钱出粮,这事情自然是迎刃而解了。

看了一眼下面的大臣,见他们一脸无所谓的表情,天启皇帝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简单的决口自然好,只是这次是黄河改道了。自从万历年间潘季驯治理黄河之后,朝廷财政一直紧张,对黄河的堤坝并没有进行过整修,天启皇帝心里也清楚这里面不存在什么贪污修河公款的事情。

扫视了一圈,天启皇帝将目光落到了王承恩的身上,沉声说道:“你把左光斗的奏折念一念,只念关于灾情的部分。”

接过天启皇帝的奏折,王承恩微微一愣,看来这份奏折上左光斗写了别的东西啊打开奏折之后,王承恩便连忙向下看去,当看到左光斗的猜想之后,王承恩顿时觉得一股凉气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