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天启皇帝淡然的笑了笑,语气轻快的说道:“众位爱卿,中秋佳节快到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什么好事情上奏给朕”
“启禀陛下,臣有本奏。”天启皇帝话音刚落,一边的一个老大人就站了出来,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天启皇帝将目光看向说话的人,是一个头发都有些发白的老者,看上去年龄确实有些大了。不过当朝之中没有人会认为他是赖在官位上不走,因为他在朝中的地位实在是太高了,高到孙承宗见了他都会觉得差一点。
这个人就是国子监祭酒赵南辰,国子监祭酒不过是个从三品,在整个朝堂上的地位并不高。可是赵南辰却不同,他身上可是有着礼部尚书的职衔,而且加的少保。
万历四十七年,赵南成上书五十多道请辞,全都不准,可见这位老先生多么的重要。在国子监三十多年,赵南辰培养了无数的学子,其中大部分都中了进士。在大明朝,这位老先生弟子便朝野,无论是外任还是京城,随处都能看到他的弟子。大到各部侍郎、尚书,小到知县、同知,全都能找到。
无论是当初盛极一时的东林党,还是齐浙楚党,全都有他的弟子。
只是这位老先生一心学术,只想着怎么培养自己,朝堂上基本不说话。对党同伐异等等事情,更是丝毫没有兴趣。这也就让这几个党派没人打他的注意,毕竟这样一个与世无争,还实力非凡的人,实在是没有必要招惹。
看到是赵南辰,天启皇帝心里就是一动,这位老大人这是有什么事情呢轻声的笑了笑,天启皇帝语气轻缓的说道:“赵爱卿,最近的身体怎么样有什么就到太医院去找人,朕给你这个待遇。”回头看了一眼王承恩,天启皇帝沉声吩咐道:“以后赵爱卿上朝乘轿,可以一直到皇极殿前下轿,见朕免行大礼”
“是,皇上”王承恩恭敬的施了一礼,点头应道。
下面的大臣们也没觉得有什么,这样的待遇给赵南辰没人能说出什么来。毕竟赵南辰实在是年纪大了一些,另外无论是资历还是什么全都够格,别人是羡慕不来的。
站在下面的赵南辰却是一愣,这怎么还没说话就先给赏赐了心里不禁泛起了嘀咕,难道皇上这里面有什么深意,不过这位老大人做学问是好手,可是朝堂上的东西差的太多了。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索性就不想了,对着天启皇帝躬了躬身,沉声说道:“臣,谢主隆恩。”
见赵南辰居然没有下跪,所有人都是一愣,甚至有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天启皇帝只说是见皇上面参拜,可是这接受赏赐怎么也还是要下跪的吧这位倒觉得理所当然。
天启皇帝倒是没有在意,年纪这么大了,偶尔脑袋有个短路可以理解啊笑着看着赵南辰,天启皇帝笑着说道:“赵爱卿,你有什么事情要参奏”
“启禀皇上,明年就是大比之年了,天下的文人士子都将聚集到京城来。现在就已经有很多人来了,臣希望能够由国子监出面,在中秋的时候举行一次赏月交流的活动。一来可以鼓励士子,宣扬教化。二来也能够让人看看皇上重视士子。”赵南辰也没有隐瞒,将自己的想法都说了出来。
天启皇帝微微一愣,他没有想到赵南辰想说的居然是这件事情,略微沉吟了一下便缓缓的点了点头。这是好事情没有不答应的道理,笑着看着赵南辰,天启皇帝沉声说道:“这是好事情,爱卿尽管去办,所需花费由内库供给,爱卿尽管放心。”
“皇上,这聚会要有一个名字,请皇上赐名。”赵南辰不知道是事先想好的,又或者是突然来了灵感,躬着身子对天启皇帝说道。
周围的大臣全都愣住了,这位老先生今天有些不正常啊
其实没有人知道,赵南辰的身体每况愈下,已经实在顶不住了。他想做完这次的事情就辞官归乡,如果能够为国子监留下一个惯例,也算是赵南辰留在国子监里的东西,能够名留青史。
略微沉思了一下,天启皇帝轻声说道:“既然这样那就吃饭吧让这些学子聊天畅饮,花费由朕的内库出。至于名字吗既然是在中秋,那就叫做中秋才子宴吧”
“皇上圣明”这种事情自然不会有人站出来反对,毕竟是好事情,没有反对的道理。哪怕稍微说点什么,整个士林就会群起攻之。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将目光看向了一边的内阁次辅刘一璟,沉声说道:“刘爱情,让蓟辽总督戚金带人进京的旨意传下去了吗”
“还没有陛下”刘一璟心里微微一沉,以为是天启皇帝有些着急了。可是天启皇帝接下来的话大笑了他的疑虑。
“再加上川军,圣旨上把川军也加上。”天启皇帝点了点头,语气淡然的说道。
第二百九十二章河道总督
听了天启皇帝的话,下面的大臣全都一愣,然后便是面面相觑。招戚家军进京有情可原,毕竟这次戚家军立功颇多,可是这川军算怎么回事呢不过没有人傻到站出来问,天启皇帝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是考虑很久的。如果站出来,恐怕就要把自己绕进去。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笑着看着下面的大臣,自己的风格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了。能够把自己的命令贯彻下去,这才是自己需要官员,而不是没事就出来叫嚣一番的清流。
“众位爱卿,有什么事情上奏吗”看着下面的大臣,天启皇帝笑着问道。其实明朝的大臣更习惯的是上奏折,只有在皇上不上朝,内宦把持朝政的时候,这些大臣才想着让皇上出来理政。像天启皇帝这样基本每次早朝都出来的皇帝,大臣们很很少在朝会上议论什么,当然大事情除外。
天启皇帝说完,便有几个人站了出来,不过说的都是一些小事情。天启皇帝一一答复之后,朝堂上便再一次陷入了安静中。
回头看了一眼王承恩,天启皇帝笑着说道:“让左光斗上殿。”
“是,陛下”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王承恩轻轻的摇了摇手里的拂尘,气沉丹田大声的喊道:“传左光斗觐见”
他的话音刚落,站在门口的锦衣卫便接着喊道:“传左光斗觐见。”
时间不长,左光斗便慢慢的走了进来,不过他的身上此时穿的是布衣,并没有穿官服。原本他的是正三品的嘉议大夫,挂的是兵部侍郎的衔,实质上做的事情是辽东经略。可是他辞掉了辽东经略,那两个自然也不能保留。总不能说我不想做辽东经略,皇上给我换个工作吧这是找死的节奏。
所以左光斗上的自然是辞官折子,天启皇帝准奏之后,这位立马从正三品的高官变成了无官一身轻了。不过无论是大臣还是左光斗心里都明白,左光斗是要换一个职位的。不过现在看来也不知道这位会到哪里去,所以左光斗上殿之后,所有人都在看着他。
“学生左光斗参见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