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所有的大臣此时也是满心的火热,这个冯三元不过是东林党抛弃的棋子,只是搭上了杨鹤的这条线,不但原本的处罚没有了,还得了陛下钦此的斗牛服,可谓荣宠一时,前途不可限量了
“杨爱卿,你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直言敢谏,御下有方,劝谏得体,实乃国之干臣。朕赏赐给你一件飞鱼服,希望你以后能够好好的为国效力。”笑着对杨鹤说完,天启皇帝的目光在下面转了一圈,缓声道:“众位爱卿,你们记住,只要有功于国的,无论文臣武将,朕不会吝惜赏赐。”
“陛下圣明”这个时候这些大臣已经看明白了,这位新上来的皇帝不是什么昏庸的皇帝,那些心有志气的大臣仿佛被打了强心剂,那些庸庸碌碌的官员此时则有了辞官的打算了。
“好了,这件事情就不要在说了,接着说一说熊廷弼的事情吧”轻轻的端起桌子上的茶碗,天启皇帝意味深长看了一下的大臣一眼,说话的语气不带丝毫感情,有仿佛夹杂着很复杂的东西。
下面的大臣则是面面相觑,刚刚就是因为熊廷弼,冯三元差一点就倒霉了,这次还说熊廷弼不知道又是谁要倒霉了,以后参劾边关的人一定要小心,不然很容易惹上麻烦
“陛下,臣有本奏”没有沉静多久,一个人就站了出来,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大声的道。
“杨爱卿,有什么话经管说”站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兵科都给事中杨涟。
“陛下,臣以为无风不起浪,辽东经略熊廷弼既然被人参劾,那就肯定是事出有因。无论是被人陷害,还是确有其事,朝廷都因该派人前往辽东查察此事,一来可以证明事情的真伪,二来可以显示陛下的公允。”杨涟的话说的可谓不偏不正,让那些准备看好戏的人全都落空了,毕竟杨涟是东林党的人。
轻轻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深以为然的道:“杨爱卿说的有道理,众位爱卿还有什么想法”
“陛下,臣以为无论辽东经略熊廷弼是否有罪,辽东督师杨渊在没有朝廷旨意的情况下,就将熊廷弼押解进京,实乃公报私仇,希望陛下严惩。”这个时候站出来的乃是吏部尚书周嘉谟,说出来的话可谓掷地有声。当年杨镐的事情这里的人都知道,此时一想杨渊这么做,确实有些公报私仇的意思
“周爱卿,杨渊奉旨督师辽东,将熊廷弼押解回京乃是他的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如果熊廷弼确有其罪,那么这件事情杨爱卿做的对啊”天启皇帝似乎没有赞同周嘉谟的意见,说出的话也是在维护杨渊。
在场的大臣谁也不傻,天启皇帝的潜台词就是如果熊廷弼无罪,那杨渊就有罪了。毕竟当年的杨镐弄得萨尔浒打败,这是朝野都知道的事情,想赖也赖不掉。熊廷弼却不同,那些罪名不算大,就算是真的也就是罢官而已。
看了一眼下面的大臣,天启皇帝道:“既然众位爱卿没有别的意见,那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下来吧熊廷弼乃是辽东经略,此时也不能下大狱,就暂时先羁押在府里。查案子的事情,由三法司负责,内阁尽快拿出一个章程出来”
“陛下圣明”此时大殿里的大臣,无论哪个党派都希望这件事快点过去,实在是心里没底,不知道下一个牵扯到的是不是自己。东林党人都是大松了一口气,天启皇帝如此轻描淡写,真是让他们没有想到。
第一百一十一章大朝会五
见这件事情定了下来,天启皇帝缓缓的点了点头,扫视了一圈,缓缓的道:“这里有一份折子,杨爱卿,念给众位爱卿听一听”
听到天启皇帝的话,这些大臣都有些茫然,那些敏感的人此时已经明白过来了。这次天启皇帝召集大朝会,并不是为了熊廷弼,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正题。
“这份奏折是辽东监军太监上的,里边的建议朕觉得值得商量,众位爱卿听听吧”将奏折交给了陈洪,天启皇帝缓声道。
还是辽东的事情,很多大臣都在心里感慨,这些人算是看出来了,这位天启爷是一定要将辽东弄个水落石出的。很多在辽东有着利益纠葛的大臣,此时已经有了退意,皇帝如此关注,以后的事情怕是不好办了
杨鹤则是微微一愣,这本是太监的活,怎么交给自己了看来天启皇帝是对自己不满了,这是在报复自己,心里虽然腹诽,脸上却是一脸高兴的接了过来。
“臣,辽东监军太监崔福,叩请圣安臣得陛下信任,监军辽东,时刻不敢懈怠,今有一事,臣觉不妥,恭请陛下圣裁”杨鹤接过陈洪递过来的奏折,大声的念了起来,“辽东战事频繁,各军将领实心用命,辽东局势倒也稳妥。近日臣却觉有一事不妥,辽东之地将领繁复,悍将无数。辽东督师杨渊,治军虽然有方,可辽东土地广袤,展示颇多,臣奏请陛下派一威服中军之人,提督辽东。”
所有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气啊,这份奏折虽然看起来没有什么,对辽东的将士也多为夸奖之词。只是明白人都能听得出来,这是在参劾辽东督师杨渊啊罪名也不小,明着是说辽东地域广袤,战事颇多,杨渊一个人忙不过来,其实就是在说杨渊没有能力统领辽东,希望皇帝派遣有能力的人到辽东去。
杨鹤的奏折虽然念完了,可是大殿里顿时陷入了安静之中,此时能够摸到脉的也就是东林党的这些人。其中看到的最明白的要数兵部尚书姚宗文,他明白天启皇帝是要对杨渊动手了,也不知道下一个是不是自己。这位少年的天子的心机不是一般的深啊不明着说是因为杨渊参劾了熊廷弼,而是弄出了这么一手。
那辽东的监军太监是什么人那是天启皇帝的家奴,没有天启皇帝的允许他敢说这样的话况且姚宗文可不相信,杨渊没有打点好这位监军太监,崔福上书参劾杨渊,是谁在背后授意不言自明了。
轻轻的喝了一口茶,天启皇帝淡淡的道:“众位爱卿有什么想法,经管说来,朕不会治罪的。”天启皇帝笑容看在东林党人的眼里,那就是魔鬼的微笑。
“陛下,臣有本奏”半晌,大殿里想起了一个声音,所有人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次站出来的很特殊,因为他是兵部尚书姚宗文。在很多人看来,这个时候姚宗文多还躲不及呢,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