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公公摸了摸手里的东西,缓缓的塞进了自己的袖子里,回过身对张嫣道:“张姑娘不但长的美,而且心地善良,温婉贤淑,想来这次肯定能选得上。”
“那就多谢崔公公了”张嫣些轻轻的笑了笑,此时她的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似乎这位年轻的少女此时多出了很多的东西,只是脸上的笑容却是更加的灿烂了。
这一天,张嫣和一些年轻的女孩接受了检查,仅从外表上大概检查了一下,她们这这一组负责的正是这位崔姓的太监。一百名少女一组,按年龄大小站好。崔姓太监从她们面前走过,高一点的,矮一点的,胖一点的,瘦一点的,全都不要,这样被涮去了一千人。
第二天,进行五官检查,仍由太监负责。只是这次负责的不是那位崔公公了,而是换了一位年纪更大的太监。与头一天那样,百名一组站好,细看每一女孩的耳、眼、嘴、鼻、头发、皮肤、腰围、肩宽等,有一地方不合格者,哪怕身上长颗黑痣,都要淘汰。又让女孩报家门,听其声音如何,是不是结巴子。这样,又涮去了两千人。
第三天,借用工具测量身体是否符合比例,看其气质如何。凡是手腕粗短的,脚趾肥大的,举止轻浮的,都不能过关。这样,再被涮去一千人。
三天的时间过去了,来到京城时的五千少女,就这样被刷掉了四千人,最后剩下的还有一千人。
第四天的检查是张嫣怎么也没想到的,因为这一天是“裸检”。余下的一千名女孩全部召入宫中,以备之选。由年老的女宦官带到密室,摁摁乳房,查看长得挺不挺;闻闻腋下,有没有狐臭。最后摸遍全身,试试长得是否发达。这样,又涮去了七百人。此时最后剩下的少女,就剩下三百人了,当然张嫣全部都通过了这些检查,向着那个位置有迈出了一步。
到了这个时候,剩下的过程就有些漫长了,长期观察,重在性情。三百名精选下来的女孩留在宫中生活一个月,以观察其生活习性、说话态度、智力高低、人品如何。前面的四道程序重在观察“体”,这一关重在“德”和“智”。选出了德、智、体全都优秀的女孩五十名,这五十名少女就是天启皇帝的妃子,也就是这次选妃的最终成果。
由五千人,最后选出了五十人,这么算来,正是俗话说的“百里挑一”。有明一朝,估计都是采用如此“淘汰法”,选出宫妃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嫣要和剩下的这三百名少女一起生活在皇宫里,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一个月却是决定一生命运的一个月。
不过这次选妃和以往的选妃不同,这次还要选出一位非常重要的人,那就是母仪天下的皇后。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选妃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天启皇帝此时却有些无聊的躺在御书房的龙椅上,身边站着的只有陈洪。那个一直配在天启皇帝身边的李岚,此时已经不在了,去淑庆宫参加选举了。
当然她只不过是去参见最后的生活一个月的步骤,相信也只不过是走个过程。负责最后选举的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刘克敬,天启皇帝可不相信这位老太监敢将李岚给刷下去,那可真是老寿星和砒霜了。
花开三朵,在表一枝,这个时候,京城的门口来了一辆囚车,这位长途跋涉的熊廷弼终于来到了京城。
第七十五章朝议
天启元年一月二十一日,早朝。这一天的早朝天启皇帝准时的出席了,因为屡次不上朝,御史言官已经是颇有微辞了。天启皇帝也觉得因为这件事情被御史言官骂一顿不值得,所以不得不做一些样子。
老套的开场,老套的模式,一切都和每天的早朝一样,听着下面的大臣说着鸡毛蒜皮的事情,天启皇帝昏昏欲睡,不住的点着头。
“臣有本奏。”就在天启皇帝觉得是不是应该退朝的时候,忽然一个人站了出来,大声的道。将原本昏昏欲睡天启皇帝吓了一跳,这个人却没有说话,似乎在等着天启皇帝开口。
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将桌子上的茶水拿起来喝了一口,用手揉了揉皱巴巴的脸,天启皇帝才将目光落到了站在下面的人身上。
站出来的是一位御史,这个人长的倒是不错,四方形的脸膛,浓眉大眼的,很有官威,看起来就像是清官一样。可是天启皇帝的眉头却皱了起来,这一段时间,天启皇帝对这些御史言官是厌烦不已,此时看到站出来是一位御史,顿时头如斗大。
这些御史言官无时无刻不在盯着天启皇帝,好像能够找到天启皇帝的毛病才对得起自己的职责一样。每次都是犯颜直谏,要不就是要痛哭流涕,要不就是要撞死在大殿上,让天启皇帝毫无办法。
如果天启皇帝大发雷霆,将这些人拉出去廷杖,或者贬斥,那么这些人第二天就成了英雄。仿佛这样做才是大明的忠臣一样,只要贬斥了一个人,第二天就会有无数个人上来讨打。天启皇帝此时看到站出来的是一位御史,顿时心里就有些没底。
轻轻的咳嗽了一声,天启皇帝缓缓的道:“冯爱卿,有什么事情就说吧”
“臣要参劾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辽东经略熊廷弼。熊廷弼在任辽东经略期间,在边地假名增税,勒索小民,声言筑城御敌,实是误国欺君。臣请罢免其官职,严加问罪。”冯三元看了一眼天启皇帝,缓声的说道。
整个大殿里随着这句话安静了下来,很多人都是面面相觑,有的人将目光投向了站在最前面的,内阁首辅大学士孙承宗的身上,可是这位老大人却是一副至不关己的神态。这样所有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位御史风大人怎么会参劾熊廷弼这两个人根本就没什么交集吗
天底下聪明人总是有的,比如兵部的都给事中杨涟,此时这位杨大人的眉头皱的很紧,心中也在不住的盘算。熊廷弼和冯三元的恩怨他是知道的,其实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只不过就是熊廷弼骂了冯三元而已。这在这个时代本就算不得什么,官员互相谩骂,甚至大打出手也是常有的事情。
冯三元虽然记仇,可是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提出来啊身为兵科的都给事中,杨涟知道很多事情。辽东的局势很紧张,后金一直都有夺取沈阳的心思,因为这个熊廷弼在,沈阳才能保住。这个时候这些人将目光盯上了熊廷弼,事情肯定不是冯三元安排出来的,这个人恐怕就是一个马前卒
杨涟还有些不知怎么办的时候,上面的天启皇帝却是满身的冷汗了,脸色苍白的可怕,身体都在不停的颤抖。前几天,天启皇帝就觉得自己似乎忘记了什么事情,此时听到熊廷弼的名字,他终于想起来了。
熊廷弼被押解进京,然后就被天启皇帝下狱,在接下来的这一年里,辽东战事不断,陆陆续续的将沈阳,辽阳等地方都丢了。后金在辽东彻底的站稳了脚跟,拥有了和大明一较高下的实力。
看着站在下面的冯三元,天启皇帝忽然笑了起来,只是笑声有些奇怪,嘶哑而干涩,似乎这位少年天子在极力的压制着什么。
半晌,天启皇帝才缓缓的道:“冯爱卿身为御史,本就有监察百官的责任,这一本奏的也没什么,不知道众位爱卿有什么看法”天启皇帝的语气虽然平和,可是他藏在袖子里的两只手不断的互相掐着,只有这样的疼痛才能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