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子来到文华殿的时候,这里已经被锦衣卫包围了,除了缓缓进入的大臣,所有人都被拦在了外面。对于骆思恭来说,这不光是一次任务,这是新皇帝对锦衣卫的认可,对他骆思恭的认可。是锦衣卫的希望和锦衣卫的未来,也是他的希望和他的未来,绝对不允许出现任何的问题。
看着上面的那个高高的位置,太子的心里一阵火热,这就是那个至高无上的地方,就是那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此刻站在太子身后的只有十三位顾命大臣,而其他的文武百官全部等在外面。
“殿下,既然已经来到这里了,我们就举行登基大典吧只是事急从权请陛下忍受一下吧”一个顾命大臣此时站了出来,对着太子施了一礼之后大声的说道。
看着说话的人,太子朱由校没有说话,甚至脸上的表情都没有改变,他知道这个时候自己不能有任何的急迫表现。一旦操之过急,反而会适得其反。
事情果然按照历史继续了,此时站出来的是杨涟,他大声的道:“我大明乃是泱泱大国,就算事急从权,也要挑选一个良辰吉日,切不可今日举行。”此时的杨涟显然成了这些人的主心骨,他说的话并没有人反对。
“去,将钦天监的人叫进来。”太子朱由校回过头对身后的王安吩咐了一句,对于杨涟的意见他不但不能表示反对,反而还要表示支持,这恐怕就是帝王心术了。
不一会儿,钦天监的监正就进来了,这是一个看不出年纪的老大人。胡子和头发都白了,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似乎一阵风都能吹到一般。让人诧异的是,这位老大人的身边还跟着一个人,四十多岁的年纪,瘦小的身材,却是精神奕奕。看到来人,大殿里的所有人都是一皱眉头,只有皇太子朱由校还是一脸的笑意,神色丝毫不变。
“本宫要举行登基大典,最近可有什么好日子”太子朱由校将杨涟的反映收到了眼里,微微一笑就将目光转向了钦天监的监正。此时他还是皇太子,很多事情是能想一想,却是不能说。这次这么大的阵仗,如果不是有十三位顾命大臣,坊间或许会流传我向隋炀帝一样弑父篡位呢此时我绝对不允许任何意外的发生。
“回殿下,臣刚刚查阅了,九月初六乃是大吉大利的日子,可以将登基大典确定在九月初六。”刚刚来到这里的时候,这些大臣都是一愣,此时才知道皇帝泰昌帝死了。好在泰昌帝身体不好乃是众所周知的,不然肯定会被人怀疑,很多聪明人已经猜到是怎么回事了。消息灵通的人也已经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毕竟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很好,不知杨大人怎么看”太子朱由校在一次将目光转向了杨涟,这件事情还是要由他做主。
“回殿下,臣也以为可以。”杨涟略微思考了一下,也觉得没有什么问题,点了点头,淡淡的道。
杨涟的话音刚落,一个人猛地来到了杨涟的身边,对着杨涟的脸就吐了一口吐沫。这一幕让所有的惊呆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杨涟肯定是皇帝的宠臣了,这是谁敢这样做难道什么都不要了吗
只有杨涟满脸苦笑的看着面前的人,摇了摇头道:“左兄,有什么事情不好直说,为何如此对杨某你我乃是至交好友,一直是无话不谈,今日怎么”
这个人是谁此时所有人的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想起这是和钦天监的人一起进来的,不由的将目光落到了钦天监监正的脸上。看到所有人都看自己,钦天监的监正,立马摇头,开玩笑,谁会承认和这样一个猛人有关系那不是找死吗
第二十七章现实很骨感
“你是谁为何在大殿之上如此无礼”看到这一幕的所有人都愣住了,太子朱由校的心里则是笑得不行,脸是却是故作怒气的道。
“回殿下,臣乃是都察院巡城御史左光斗,臣只是一时义愤,有些话相对杨大人说,请殿下准许。”左光斗对着太子施了一礼,此时他也似乎觉得有些不妥了,可是事已至此,也只能硬扛了。
“大明从未有阻塞言路的事情,更何况你是要和杨大人说话,本宫哪有不准的道理,左大人请便。”此时朱由校的心里已经笑翻了,对于东陵党的人他还是有一些了解的,这些人讲究的就是一个风骨。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一群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人,只能好好哄着。
更何况太子朱由校现在要借着左光斗的嘴说出那些我要说的话,要想马儿跑,就得喂点好草,虽然不能给一些东西,可是好话还是有的。更何况相对于实际的东西,这些东林党人更喜欢自己这样做,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认同。会让他们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觉悟。
看着走向杨涟的左光斗,朱由校的心里就觉得好笑,看来有好戏看了,不让他们争一争,自己怎么办他们不斗,自己就没有机会了。此时所有的大臣都是面面相觑,这位左光斗是哪里来的这里哪有他说话的地方,可是太子既然这么说了,这些人也没有办法。
“杨涟,我一直以为你是我的至交好友,可是我没想到你就是个糊涂蛋。你们这些人聚集在这里为什么你们刚刚做了什么今天是九月初一,九月初六还有六天呢那是六天,在这个时候,你居然要将事情推到六天后,你是白痴吗如果这六天放生了什么,你怎么办你对得起先皇吗”左光斗此时就像一只愤怒的公鸡,而此时杨涟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自己似乎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今天晚上你想让殿下去哪里去你家吗”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左光斗已经是声嘶力竭了。
“如果真的出了吕雉武媚,你们这些人会有什么下场你想过没有”这次左光斗又将目光投向了其余大臣,说出的话也是掷地有声。
所有人此时都是面露沉思之色,杨涟却是猛地冲出人群,他的目标是钦天监的监正,来到钦天监的监正身边,大声的道:“我问你,今天是不是好日子现在举行大典来不来得及”
看到杨涟的模样,钦天监的监正心里猛地一沉,他知道这次事情要大条了。这样的大的事情居然落到了自己的肩上,这位钦天监的监正心里暗自叫苦,怎么能这样如果一旦将来出什么事情,只要有人说一句是登基的日子不好,那么自己肯定被抄家灭族。
如果自己现在不答应,肯定得罪了这些大臣,这可真是进退两难。沉思了许久,才缓缓的道:“殿下,今天乃是先皇驾崩的日子。”说完之后,这位老大人便低头不语了。此时他的心里已经打定主意,无论这次的事情结果如何,自己肯定是不参与了,回去就辞官,养老归乡。
大殿里面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呆住了,因为钦天监监正的这句话。自古儒家讲究的就是孝道,治国讲究的也是以孝治国,钦天监的监正这句话虽然简单,可是里面的含义确是不浅。
先皇驾崩,如果不是战乱时节,社稷倾覆,新皇帝是不可能当天就登基的。就算是战乱时节,恐怕也会好好的考虑一下日子吧
大殿里的这些大臣,都是深受儒家礼教的熏陶,骨子里都是儒家的子弟,让他们有违儒家之道,那是无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