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74(2 / 2)

“且慢董公为人清德,又是皇亲国戚,岂可为暗通西北乱贼,祸乱朝廷。依融之见,这定有隐情,当应谨慎察之,再做定论。”

程昱一听,先不发言,咧嘴就笑,心中暗付。

“甚好,先引一人”

“孔公所言甚是,董国舅为人若何,我等谁人不知此事定有跷蹊,依彦之见,大有可能是西北乱贼,听得丞相升仙,故欲使离间计,谋害国舅。若国舅含冤而死,朝廷必定人心惶惶,即时西北乱贼趁势来攻,朝廷内忧外患,只怕不久便将颠覆”

赵彦出席亦道,此番话一出,伏完、王子服、吴子兰、种揖等人亦纷纷附议。程昱冷笑不止,暗暗点人。夏侯惇见这群人大有造反之势,虎目暴射凶光,正欲发作。这时,曹仁却暗暗阻止了他,用眼色示意,且先看程昱如何处理。

程昱忽然发笑,毕恭毕敬地作揖施礼道。

“呵呵。诸公所言是理。若非你等之言,昱几乎中了西北乱贼的离间之计。还望圣上恕罪”

汉献帝听言,心头大石顿时放落,暗暗地长叹了一口气,不但未有怪责程昱,反而赞其忠心,心系朝廷。程昱连连谦卑道罪,随即又向董承赔罪道。

“刚才误犯了国舅尊威,还望国舅大人有大量,莫要介怀。”

“程公言重了。程公一心为国,老臣岂敢怪罪”

董承却是脸色平淡,淡言回道。程昱默默与董承对视一阵。汉献帝见气氛不对头,连忙问殿下百官,可还有事要禀告,百官齐声称无,汉献帝令百官速散。众官纷纷出殿,伏完临走前,暗暗投以眼色于汉献帝。

汉献帝心神领会,从今日程昱等人欲害董承之意,足可证明董承绝非曹氏之人。汉献帝回宫后,乃自作一密诏,咬破指尖,以血写之,暗令伏皇后缝于玉带紫锦衬内,却自穿锦袍,自系此带,当夜初更令内史宣董承入。

却说董承几乎被程昱等曹氏之人害死,回到府中,心中多有感概,心想曹操虽死,但其势力于朝廷根深蒂固,其爪牙仍能猖獗跋扈。董承腹怀救国之心,却无计可施,正是踌躇不定时,忽有内史秘密来请。

董承心里一惊,迅即醒悟过来,立马随内史登上一架简陋的马车,进宫来见汉献帝。少时,董承施礼毕,汉献帝满脸悲色,甚为内疚而道。

“今日朕明知国舅含冤,却忌惮贼势权大,不敢为国舅说情,故特宣入慰劳,向国舅请罪。还望国舅莫要记恨于朕”

董承大惊,即顿首跪伏,口称不敢。汉献帝先不做声,引董承出殿,一路走到太庙,转上功臣阁内。

汉献帝焚香礼毕,引董承观汉室诸位皇帝画像。中间画像正是汉高祖尊容。汉献帝细细望着,不觉已是眼红泪下。

“国舅可知,我高祖皇帝起身何地如何创业,夺以天下”

董承急忙恭敬回道。

“圣上实在戏臣耳。圣祖之事,臣如何不知高祖起自泗上亭长,提三尺剑,斩白蛇起义,聚合俊杰豪士,如萧何、张良、樊哙、韩信,纵横四海,三载亡秦,五年灭楚,遂有天下,立万世之基业”

汉献帝听言,已是泪流满面,嘘声叹道。

“祖宗如此英雄,奈何朕却如此懦弱,岂不可笑耶”

“圣上万不可妄自菲薄,高祖得以天下,曾有言,全因得之张良、萧何之辅。圣上若有堪比此二人之俊才辅助,岂优汉室不可回复当年高祖之盛”

汉献帝听罢,遂望向高祖画像,左右二人之像道。

“此二人可正是留侯张良、酂侯萧何耶”

董承细看,急颔首应道。

“然也。高祖开基创业,张、萧两位大贤,功不可没”

汉献帝回顾四周无人,护卫皆在远处,低声在董承耳边说道。

“卿可愿当如此二人,辅佐朕侧,助朕匡扶汉室”

第八百二十二章谋算上

董承双目大瞪,就欲下跪,汉献帝连忙阻住,暗投眼色。董承心里明白何意,颤颤低声回道。

“臣无寸功,何以当此幸得圣上青睐,纵要上刀山下火海,亦万死不辞”

汉献帝紧紧抓住董承,凝神轻声又道。

“朕想卿昔日救驾之功,未尝有望,无可为赐。”

汉献帝说着,手指所着袍带继道。

“望卿如着朕此袍,系朕此带,常如在朕左右也”

董承顿首拜谢,汉献帝解袍带赐予董承,暗中密语道。

“朕所赐之物,藏有朕之心意。卿归可细观之,勿负朕意”

董承在曹操这头恶虎麾下,且能周旋得道,岂会不明汉献帝之意,遂急穿袍系带。四周护卫见得眼切,窃窃私语一阵后,有一护卫急去。董承速告辞汉献帝下阁欲出皇宫。

哪知,一部护卫挡住董承去向,董承详装大怒,厉声喝道。

“放肆我乃国之重臣,你等此为何意”

董承怒声如同轰雷在爆,但那队护卫却皆不答话,一动不动地挡在董承面前。董承不得进退,正是踌躇间,眼见时间点点过去。董承一咬牙,忽然一把掣出身前护卫大刀,厉声喝道。

“谁敢挡我可别怪我手中大刀无眼”

董承作势就砍,就在此时,一声笑声响起。

“呵呵,董国舅为何如此震怒”

董承脸色一凝,遂定眼望去,正是程昱、曹仁二人。原来不久前,有人报知程昱,圣上与董承登功臣阁说话,赐予袍带予董承。恰巧曹仁正于程昱府中议事,两人得知,即速入皇宫来看。

董承见程昱、曹仁两人走来,暗中苦叫不已。曹仁故装发怒,喝退护卫,那些护卫这时仿佛好似突然活过来般,速速退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