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11(1 / 2)

役被打伤打残后,这位曾经叱咤东亚的中堂大人,胆子已经被打缩了

“刘总督他现在是听调不听宣,逍遥着呢。再说,如果南洋要参战,早就参战了,我们现在求他有用”

“咳咳,有用的,你不清楚,此前刘坤一不敢动,那是因为龙灏那边遇到了麻烦”

李鸿章努力地咳嗽,咳出的都是一片对大清的忠心,他对属下解释道:“不过现在,龙灏的危机已经解除,我们去求刘坤一,其实也是变向找龙灏帮忙龙灏他,他在我大清涉足的产业颇多,想必不会看着我们被日本人欺负的。”

“那那大人为何不干脆请龙灏带他的潜水艇部队来干掉日本人”那属下不明白了,既然有强援,强援的麻烦也解决了,那为什么不找他来干死小日本呢也好为在平壤战死的袍泽报仇

“听过一句话没请神容易送神难,记住了,我们的任务是奉太后的旨意来结束这场错误的战争朝鲜丢了就丢了,只要能保住我大清的国土不失,还有北洋的火种不灭,就是成功的我们与日本人和谈,危险性小于邀请龙灏直接过来帮忙啊”

看,看看这就是宁与外人、不给家奴的思想

好吧,龙灏不是家奴,但慈禧和李鸿章防他可比防日本人来的还要厉害

那属下点头表示明白,连忙跑去联络刘坤一了。

不过从朝鲜到上海,无论是乘船骑马,还是通过电报联络,都需要时间,可惜,日本人不会给李鸿章时间

就在五月二十日,和谈中止的第三天,日本陆军又对清军在朝鲜的驻地发动攻击。

这一次,日本陆军跟打了鸡血一样,配合突进到辽东半岛附近的军舰,海陆夹攻,炮火倾泻,将驻地里清军一共两万三千人,全部歼灭。

就连谈判总代表李鸿章也差点成了俘虏,差点没逃出去

面对日本人搏命式的攻击,慈禧太后大为震怒,下旨斥责李鸿章为何擅自中止和谈,导致日军继续发动进攻。

慈禧将李鸿章撤职,回京待办,同时将和谈的总代表,换成了恭亲王鬼子六。

慈禧这次是下狠心了,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安抚好小日本,千万别让他们打入北京周边范围,毁了自己的六十大寿。

五月二十五日,恭亲王收拾妥当,准备赴朝鲜再次求和。

可这次,日本人却先一步拒绝了,并且放出话来:“谈不用谈了辽东半岛你们不给。我们自己去取”

五月二十六日,日本陆军和海军再次协同,向旅顺港发动攻击。

驻扎于威海卫的北洋水师,被迫出战,中日海军第二次交锋。在渤海口附近的一片海域,再次打响

这场海战持续了一天一夜,未分胜负。

北洋一方再次损失三艘军舰,而日本舰队也被撞沉了一艘巡洋舰。

此战非常惨烈,日本人的军舰虽然占据优势,但面对主场作战的北洋。一时间倒也难以一鼓作气拿下来。

不得不说,这个中日海军第二次交锋,北洋虽然处于劣势,但却把伊藤博文拖入了泥沼,如果再坚持个十天半月,缺少军费的日本人未必不会撤军

若那样。伊藤博文内阁可就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本想用闪击战给自己带来筹码,不想却暴露了己方不擅持久战的弱点。

不过,伊藤博文就是运气好,恭亲王在二十八日赶到威海卫后,立刻叫停了北洋水师的背水一战。

他带来了一纸条约,上面写了“同意朝鲜。割让澎湖列岛、台湾群岛给日本,并向日本赔偿五千万两白银”

伊藤博文喜出望外,看过这份条约后,故意做出一副勉为其难的姿态,同意停战,与恭亲王重新开启和谈。

据说,当恭亲王登上日本人的和谈舰船时,有十二名北洋官兵,从威海卫的码头跳了下去,以死明志。

北洋人宁愿战死。也不愿接受这个屈辱的和谈结局

不过,这十二个北洋人的死注定是白死,在肩负神圣和谈使命的恭亲王眼里,他们就是蝼蚁

北洋水师是战败之师,早晚要受到朝廷惩罚。他们几个跳海,或许只是畏罪自杀呢

就这样,恭亲王登上了日本人停在威海卫外十海里的舰船,以最快的速度与其签下了威海条约。

条约里规定:台湾群岛和澎湖列岛归属于日本;

朝鲜,日本作为朝鲜监国者的身份,可以在朝鲜半岛上驻军;

上海以北多处港口,比如青岛向日本无条件开放,行通商之实;

清廷向日本天皇赔偿六千三百万两白银,并且同意将北洋水师的规模裁剪为现在的三分之一

威海条约一签,日本人拿到了他们想要的,立刻同意停战撤军。

另一方面,慈禧太后也得到了她想要的,一个平安度过的六十大寿

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威海条约的内容很快就泄露了出去,广阔的神州大地上,这份屈辱的条约内容,仿佛插上了翅膀,一夜间飞进了所有开明人士的家。

这些开明人士大都是家境殷实的士绅,他们或从商、或从政,虽然没有位极人臣,但在当今文盲率超过九成九的中国,却构建成了一股最有潜力的力量

他们当中,也有留过洋的,并且积极吸纳西方科技,想为国家和朝廷效劳,洗刷两次中英战争所带来的屈辱可这次,威海条约的曝光,令得他们一腔热血顿时冷了下去,千言万语,统统化作充斥于胸襟的愤慨和堵塞于喉咙的悲哀。

哀莫大于心死啊

如果不是从申报那里得知此事,还不知道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要被那朝廷隐瞒多久,才会公诸于众

这一代的开明人士,没有亲身经历过两次中英战争,他们只听过长辈口述的屈辱和悲痛,并未感同身受。

而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全国各地大修工厂,引进洋人的玩意再加上亚洲第一舰队北洋水师的建立这代人,心中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还是挺高的。

他们甚至认为,被西洋人揍了一顿也未尝不是好事,至少可以让顽固的朝廷改变保守的态度,打开国门,给国民创造出很多机会,很多见一见外面花花世界的机会

再者,随着龙灏这几年在海外一举成名,这一代开明人士愈发有这种想法:龙灏也就是运气好,换作我去了那什么阿拉斯加,也一定能挖出金矿,进而一夜暴富,虽说不一定能被英国女王封爵,但成为与西洋人平起平坐的头脸人物,还是不难的

这代人,都是沉浸在这种乐陶陶、自我陶醉的念头里,他们甚至觉得,只要皇帝再提拔提拔自己,大清一定能重新站在世界强国的行列

然而,威海条约就像一道横空出世的惊雷,将他们从夜郎自大的美梦中惊醒了

万万想不到,我大清居然连倭寇也打不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