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吧,既然日军挑起东学党起义都会提前了好几个月,那么,黄海大海战又为何不会提前发生呢
好吧,就算它不会提前发生,悲天悯人的龙灏为了尽快结束掉这场变了味的甲午战争,也会促使中日海军来个大碰撞
“离五月一日的期货交割日不远了,掐指一算,我在这里也呆了快一个月,既然北洋出了港,那么,就让这宿命的一对来认识一下相互的实力吧”龙灏坐在青玉龙艇里。自言自语地说道,表情说不出的古怪。
的确。在龙灏心里,这个提前了的甲午海战,绝对不如他的黄金空单来的重要
甲午海战的结果如何,对龙灏的影响其实挺小的。
可是,若黄金空单计划失败,龙灏虽然不至于破产,但至少此前自己屡创奇迹的神话就要破灭,而借黄金空单大豪赌打垮摩根和洛克菲勒的目标。更是会变得遥遥无期。
美国的经济支柱不垮,自己实现炼金线的时间轴,无疑又要被拉长许多。
所以,甲午海战,龙灏不会让它拖延。
又或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海战,只是龙灏用来了结一个心愿的工具而已。
这个心愿就是给出甲午海战之后几百年华夏人一直在问自己的一个答案:“假如甲午海战可以重来。假如北洋水师一开始就知道了日军的意图,假如那些炮弹没有掺杂沙子那么,日本还能大获全胜吗日本还能踩在中国的头顶走上快速发展的帝国主义扩张道路吗”
为了这个答案,龙灏特意让克莱豪尔将朗尼的印度洋舰队引走,造就了一个中日双方公平决战的战场。
而他自己,就是观察员。一个躲在海底的观察员,仅此而已。
所料不错的话,过了今天,一四年、甲午年、西洋历四月二十四日,就是新甲午海战的纪念日
龙灏调动了自己的一切资源。把中日双方的海军部署都告诉了彼此,接下来。北洋和日本海军都已经知道了对手正在逼近,可谁也没有退却考验中日海军这十多年来建设成果的终极一战,即将到来。
与原本的历史相比,此次海战中北洋一方动用的炮舰,比起黄海大海战上还要多了三艘。
也就是总计军舰12艘,附属舰9艘。
与之相对,日军联合舰队总计出动军舰12艘
北洋水师由丁汝昌率领,旗舰定远,管带刘步蟾;
镇远居右,管带林泰曾;
致远,管带邓世昌
日军联合舰队,分本队和第一游击队,本队旗舰松岛,舰长尾本知道;
游击队旗舰,乃是赫赫有名的吉野,舰长河源要一;
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
因为情报给的到位,这次黄海大海战不再是日军偷袭、北洋被动应战的局面,双方就像是约好了决斗的武士,带领着自己的随从,满怀信心地走向角斗场
青玉龙艇内,足有十平米的操纵台上,代表双方军舰的小方块阵列越靠越近,如微风预言的那样:三个小时已到,双方都进入了射程范围
这场不需要任何笔墨再去渲染的史诗级海战,承载着东亚两国海军精英之间的殊死较量,就此打响
龙灏,这个将黄海大决战提早了的幕后导演之一,没有打开青玉龙艇的全息投射,而是站在微风旁边,用对弈者般平静的眼神,注视着操纵台上几十个小方块的移动。
插句嘴,青玉龙艇上的奇特功能是多,但要想畅快地使用,就必须要肉疼地消耗能量数,龙灏现在还处在金源能量数的积累阶段,炼金学徒和入门级的炼金术士群体还在培育当中,所以,当下炼金门的建设基调,还是节俭为主
所以,在节俭的大环境下,操纵台上那些小方块的移动也就不是那么的实时,套用未来一百多年的术语就是:配置不给力,画面有点卡
不过,再怎么卡,中日双方的战术还是在龙灏他们眼下一览无遗。
看过双方的列阵后,连半外行的微风也不禁摇头叹道:“还在用鹤翼阵吗啧,北洋太落伍了”
没错,虽说龙灏有给李鸿章银两和装备上的资助,但北洋水师还是没有走出历史的惯性,依然沿用以定远镇远为箭头的锥形冲锋阵型。
李鸿章大喊冤枉:喂,提早甲午的是你,我想改良阵型,时间也不够啊
而相比之下,日本联合舰队则是本队和游击队迅速分开,分成两块,开始绕向北洋水师的两侧。
原因是什么,未来研究过甲午海战的人是闭着眼也能张口道来,如数家珍。
原因很简单:北洋水师的炮舰,大炮大都在船的两头,鹤翼阵是最适合火力展开的阵型,而日本的炮舰相对先进,速度快,炮口都在船体两侧。
所以,到底是北洋水师船头的重炮率先撕开本日本本队的防御线,还是以吉野号为首的日本游击队,用侧舷的速射火炮先切断北洋的阵型,来个逐个击破,就成了这场海战胜负的关键
青玉龙艇之上,茫茫海水不断传来震动。
虽然幅度很轻微,但要知道这可是在深海五十米以下,能有震感传来,说明海上的战斗是多么的激烈
黑烟滚滚、海水滔滔、炮声隆隆这幅画卷,龙灏等人闭上眼就能勾勒出来,不需要再去描述。
因为在这个时刻,任何华丽的文学描述都是苍白的,无力的,这场决定两国国运,决定了两国两代海洋人奋发成果的海战,只有它自己才够资格形容自己,也只有它自己才能将自己记入史册。
s:写甲午的人太多,描写战争场面的书也太多,我不想照抄,希望这样写,能有点新意。
551邓世昌活着
这也是为什么龙灏选择用单调的小方块来观看这场海战,因为,他不想让历史失真,也不想在全息投影上见到北洋的失败。
是的,在经过了六小时二十一分的惨烈战斗后,北洋水师在这个历史岔道上还是失败了
结果虽然悲壮,但终究还是比历史上要坚持得久一点,相应的,北洋一方取得的战果也更加丰厚一点。
北洋损失了六艘军舰,定远和镇远大伤;
日方损失了三艘军舰,包括吉野号在内的六艘战舰受创。
因为龙灏的通风报信,因为龙灏的慷慨捐助炮弹,使得北洋多多少少击沉了日方三艘军舰,不至于像原本历史上耻辱地吞了个零蛋。
另外,据微风告诉龙灏,邓世昌的致远号,在弹药耗尽后,如愿地撞上了吉野号,把这个速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