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楼的二层,那个曾经被普利策等七大财团负责人当做会议室的地方,已经挤满了人,足足有百人之多
这里面有龙伯、龙甘箬、龙小虎等为代表的华夏镇行政院一帮子文职人员,也有雷龙、谢智分别领衔的陆海军一帮子高级将领这样的武职打手,再剩下来的,就是龙鳞党最近一段时间着力培养的优秀党员,以及像德容韦德、德尔菲诺这样从阿拉斯加外边过来的国际友人。
本来还算宽敞的会议室,现在显得拥挤不堪,几乎都有点装不下了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规格极高的会议,参与者都是华夏镇的决策核心阶层以及可以绝对放心的盟友伙伴。
这场会议是在龙鳞军接管了明月村、收拾完破烂的战场以及安置好大批的俘虏后连夜召开的。从夜半三更一直开到了雄鸡司晨,持续了整整六个多小时,中间没停一下。很多问题都已经讨论了一遍,包括什么俘虏处置啦、后续建设啦、伤亡抚恤啦之类的议题,每个议题又都分成了数十个小问题,针对这些小问题。这百余人进行了无比热烈的讨论,每个人不论职务高低,都能畅所欲言。
所以到得现在,除了内力有成的龙伯和满不在乎、还溜出去打了一会儿瞌睡的施密特,所有人都是两眼充血、唇干舌燥,已是疲乏得很了。
而这些疲乏之人中,又犹以德尔菲诺、韦德这些没有习练过广播体co的国际友人为最
他们在诧异于华夏镇的迷nzhu、开放、平等、公开的讨论氛围的同时,一双眼皮早就睁不开了,眼球边全是血丝。真是恨不得找个草窝直接躺进去,睡他个三天三夜不要醒。
可是德尔菲诺他们没法像施密特那样无牵无挂地去睡啊,施密特在开会曾告诉他们,阿拉斯加州的铁路修筑权在这个会议上就要被讨论,要他们这些代表了卡内基钢铁集团来竞争修筑权的人一定要用心,表达出诚意,给当地的原住民留下好印象,否则就算施密特暗箱co作把铁路修筑权给了德尔菲诺。这些原住民若是不买账,将来卡内基钢铁集团在这里修筑铁路时。恐怕这些原住民会给德尔菲诺他们弄出点麻烦来。
施密特这么一说,德尔菲诺和他的竞标团队哪里还敢懈怠六个多小时啊,德尔菲诺愣是把所有人讲的话一字不落地听了,直听得是头昏脑涨、太阳穴直疼
韦德就更不用说了,这个会议可是大好的新闻素材啊,他提着笔。唰啦啦地在本子上记个不停。
于是乎,到了现在,韦德年纪轻还好,德尔菲诺这位铁路专家可就是倒了大霉了,他曾几何时受过这样的苦啊就算是从前铺设美国西部大铁路时。他也没这么通宵未眠、玩命硬撑啊
看着韦德和德尔菲诺一伙国际友人想睡又不敢睡,拼命死撑的样子,雷龙等人心里都是好笑:嘿嘿,就是要这样,既让你们见识了我们华夏镇平等迷nzhu的风气,又要让你们头昏脑涨,无暇注意到我们一些隐蔽的交流细节
原来,知道了德尔菲诺代表的是龙灏收服的安德鲁卡内基之后,这些嫡系老人就故意整出这么一个长会,来小小地捉弄一下不太懂人情世故的德尔菲诺。这也算是龙灏的华夏镇一脉给旧金山一脉的一个变相下马威吧
议题在继续,会议室里,瓦斯灯和电灯一同悬挂着,对于瓦斯灯,大家都不会有什么抵触,毕竟用了这么多年了,反倒是那些电灯泡,还有木楼外轰隆轰隆一直不断发出噪声的发电机,让在场多数人觉得有些难以理解。
明明已经有瓦斯灯照明了,行政院为何要花大价钱从美国运来这些个发电机和这么多电灯泡呢
这个疑问一经提出,龙伯一句话就给回了过去:“这是少爷的意思,以后华夏镇要向着电气化的方向靠拢,这是世界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些发电机和电灯泡就是买来给你们学习钻研的,等少爷从欧洲带回来了这方面的先进人才,你们可要好好地跟着他们,把这些关于电的科学知识吃透、弄懂,把这些人才、专家肚里的货给榨干净争取以后离开了洋人的专家,我们自己也能制造出一些用电的大家伙来”
这些话,基本上是龙伯训斥那些兵油子大老爷们的,果然,一听到与科学技术有关,对电灯有意见的雷龙、谢智等人立刻没了声响、缩到一边,打仗杀敌、跨海掳人他们在行,可要是让他们研究什么电灯、发电机,他们可就眼白一翻只能干瞪眼了
他们心里的想法是:要论起洋人的这些玩意儿,估计也就只有那些个留美幼童懂,而这些人。都已经跟着容闳到美国本土求学去了剩下我们这帮大老粗,还能指望我们制造出电灯这种古里古怪的东西
幸好,这些大老粗本来就不在龙灏的指望范围内,龙灏一手创办的勇进大学堂,在华夏镇已经招入了近千名六岁到十五岁的孩童,从识字、算术开始教起。等到孩童有了一定的基础,便会把国文、格物、化学、数学等洋人的知识又叫西学逐一传授。
现在的勇进大学堂一共分成了三大块,不按学生的年龄划分,而是按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划分。
一块是启蒙教育,一块是传统的科考应举教育,最后一块就是按照西方国家的中小学设置,教授这些孩童他们从来不曾接触到的西学知识,所以这一块又被叫做西学教育。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启蒙教育这一块的学生最多。不仅仅是各家各户的适龄孩童,就连很多上了年纪的华夏镇居民也会抽空进来学习,识字,比方说矿工、建筑工、退役战士等等。要知道,读书写字啊,这可是有钱人才能享受的待遇,可这些原来的苦哈哈如今在华夏镇翻了身,在温饱不愁的前提下。便有精力抽出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这些原来自己能讲却不会写的祖国汉字这股热情。可不是一般的高涨
所以,启蒙教育一块是唯一全天候有老师教的,白天教孩童,晚上就开了夜校补习班给这些大老爷们上课,这不,可把那些雷龙从各个地方搜刮来的教书先生累得个半死。
科考应举这一块。龙伯按照龙灏的吩咐,本来是没打算开的。对呀,脑后辫子都剔了,你们学了这些八股文,难道还想着回清朝报效辫子皇帝吗
不过。随着华夏镇人口的迅速扩充,后面招收进来的流民难民在吃穿不愁之后,对自家子女只学识字、不读四书五经的事情就逐渐不满起来,在他们被封建思想残害了两千多年的脑袋瓜里,就是一个念头:不读圣贤书、不写八股文,那还叫读书吗
在这群人的压力下,龙伯和行政院的同僚商议了一下,决定在龙灏不在的情况下,以稳定大局为重,便在勇进大学堂里开设了科考应举这一块,又很是招了一些在满清落榜的落魄老夫子,站在课堂里摇头晃脑地教授科考八股的一应知识,至于是不是误人子弟,龙伯他们是不管的。
还真别说,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勇进大学堂自从开了科考应举这一块,报名人数稳步上升,已经逐渐有和西学教育那一块齐头并进的趋势。
没办法,谁让各个孩童的家长们,对科考最为看重呢拿着鸡毛掸子,逼也要逼着自己的孩子去读那四书八股。
对此情况,龙伯等人也很是无奈,看来这种走偏的怪景,只有等龙灏回来才能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