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这一切的鞑子同样没能逃过惩罚,一杆银白的长枪穿透了他的胸膛,然后用力横扫将这个鞑子撕成了两半。
“杀”手持长枪的是一个年轻的小将,一声银白的盔甲。他骑着一匹血色战马,身后跟着三百多骑兵。
在这个青年小将的带领下,这三百多人狠狠的扎进了敌阵中。将一杆银枪舞得是出神入化,这名小将一个人对战六名鞑子,甚至在手下的帮助下全部杀死。从鞑子尸体上抢过一张镶红龙旗样的三角旗,小将用长枪将其刺穿,然后高举了起来。
一时间明军的气势猛涨,竟是将鞑子给压制住了。
“吴将军威武吴将军天下无敌”众将士大声喊着,气势更甚。
“杀”
再喝一声,这名英勇的小将带领着众骑兵绕个弯从敌阵中又穿了出来。
身上满是血迹,身后的兵士们也是伤痕累累。鞑子毕竟不是易于之辈,冲进去的三百多将士,这不到一会儿就只剩下两百余。不过这小将却是毫不在乎,调转那头竟是打算再冲一次。
举着长枪呐喊着什么,又是百余骑兵来到了这小将的身后。如此竟是有了四百多人,小将左右看看却寻向了右侧一个孤零零的镶黄旗旗帜。
“好厉害的家伙啊,他是什么人啊”看着这一幕,岳小娘有些惊讶。
“姓吴的将领,又能指挥这么多的精锐骑兵,而且还舍得用手下人的性命作秀在辽东,这样的人可没几个啊”
念叨着,许安心里闯进了一个名字。
第七十六章鞑子退兵争功劳
s:新一周,求收藏,求推荐
如果没有猜错,这年轻小将应该是吴三桂吧
许安在心里略微算了算,吴三桂在今年大概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和下面那年青将领相仿。
记得樊胡子曾经提起过,吴三桂如今已经是前锋右营副将;挂副总兵衔,掌管关宁铁骑两千三百余。从游击、参将到副将,副总兵,升迁之快,超乎常规。
一来确实如下面战场一样,吴三桂作战英勇能文能武;二来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舅舅祖大寿均是辽东总兵,吴三桂本人甚至拜辽东军团监军、御马监太监高起潜为义父。这使得吴三桂在辽东几乎是人上之人,无人可以比拟。
有着这样显赫的身份,吴三桂的资历是许安无法想象的。但是就是因为如此,许安才更加愤慨。看着冲杀进战场的吴三桂,许安喃喃自语:“吴三桂啊这么有本事的家伙,未来为什么会投降鞑子呢”
“许大哥,你说什么谁投降鞑子了”岳小娘听到一些,有些奇怪。
“没有谁,别瞎猜。”摇摇头,许安对岳小娘笑了笑。转头看向下方战场,许安笑道:“我大明的军队已经到此,想来鞑子差不多也会退去。呵呵总算安全了,也总算完成了使命。”
是啊费尽心思,历尽千辛万苦,总算是将孙承宗平安带出了鞑子的包围。历史已经改变,不知道未来还会发生什么,不过总算踏出了第一步不是么
这样想着,许安有一种苦尽甘来、见到曙光的兴奋感。
“鞑子要走了么”岳小娘看着下面的战场,眉角却皱了起来。
哪怕是不懂军事,岳小娘也很清楚的看见,下面的明军一点也不占优势。虽然双方的人马数量相当,但是在实力上却依旧是鞑子更胜一筹。居高临下的望去,明军的伤亡比鞑子要高上许多;之前短暂的被压制了一阵,但是很快鞑子就反扑了回来。明军连连退后,有些抵挡不住的感觉。
之前发威的吴三桂被数百兵士保护在中间,一行人正缓缓的向后退却。吴三桂冲击镶黄旗骑兵的时候撞了硬茬,竟是没能突破进去反而被斩了两百余骑兵。这个孤军作战的镶黄旗鞑子比吴三桂料想的要厉害许多,让他吃了大亏。
眼下明军被鞑子死死的压制住了,鞑子后方甚至响起了连天的炮火声。明军的火炮不知道什么时候消失匿迹,竟是失去了反击的能力。
这种情况下许安竟然说鞑子会比明军先退,岳小娘有些不明白。
“别看鞑子比咱大明的军队厉害,但是他们是绝对不会和我们硬拼的。”对岳小娘笑笑,许安解释道:“鞑子不敢跟我们拼伤亡,所以在明军退却后应该不会追击。眼下援军到来,鞑子继续呆在这里已经没有了意义,甚至还有被我们包围的可能。再加上被我烧了粮草,我猜鞑子很快就会离开了。”
正如许安所猜测的,鞑子在打退明军的进攻后就停止了追击。缓缓后退,鞑子阵中走出来数千仆从军。他们手里武器简陋,却排成队列挡在了明军骑兵的前面。很明显鞑子是拿这些炮灰作挡箭牌,自己却是退兵了。
许安很清楚的看见,无数的鞑子从四面八方开始集合。不一会儿就排列整齐,鞑子重新组成了战阵。
“许大哥,鞑子怎么还不走”见鞑子又多了千余人,岳小娘有些为明军担心。
笑笑,许安点了点岳小娘的鼻子道:“哪怕要走,也要先显示会儿威风才行。再说鞑子要跑也要把人给召集齐再说,估计还有很多人在山里寻咱们呢”
“许大哥”娇俏的跺了跺脚,岳小娘满脸羞红。再看许安,许安却是退了出来朝来的路上走去。
“许大哥,我们这是去哪里”岳小娘追了上来。
“回去找义父他们,在这里呆着是浪费时间。”之后的事情已经可以预料,许安也不打算继续在这里浪费时间了。
牵着岳小娘的手,许安朝着营地的方向寻了过去。总算等到了朝廷的援军,眼下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义父才是。让义父放心,同时也该考虑重新回去高阳的问题了。不能夺回高阳,恐怕孙承宗心里一直都会有疙瘩啊
正如许安所预料的,半个时辰后,休息好了的明清双方再次开始了对攻。
明军匆匆而来的只有两千多骑兵,正是吴三桂手下掌管的兵力。在接到崇祯皇帝救援帝师的圣旨后,卢象升带领手下田雄军又汇合高起潜手下的两万辽东军、八千关宁铁骑冲破了皇太极的包围。
将剿灭皇太极的任务交给洪承畴,卢象升带领兵马直冲北直隶。吴三桂的骑兵担任前锋任务,花了整整六天时间才来到了安州附近。
正巧看到鞑子烧林的烟雾,吴三桂带领手下来到了附近。遇到了一小股的鞑子,与其交战;哪想竟然引来了阿济格手下大军,这才发生了在许安眼前那一幕。
吴三桂心里怎么想的暂且不说,不过与鞑子交战一场却是损失了五百多人。眼见鞑子越来越多,吴三桂有了退兵的心思。不过自然不能退的那么光明正大,所以吴三桂带领兵马再次和鞑子交战起来。
这一仗打了半个多时辰,匆忙而来的辽东铁骑以及粮草不足、仓促应战的鞑子都有些精疲力尽。在指挥仆从军冲锋上前堵住明军的道路后,阿济格也有了退兵的想法。
两边的头领想法一样,做法竟然也是一样。鞑子令仆从军掩后,自己却是缓缓退去;吴三桂也是当什么都没有看见一样,眼睁睁看着鞑子消失在了地平线的尽头。
对吴三桂而言,更加重要的事情是寻找孙承宗并且保护他,如果孙承宗死了则赶紧回去找义父求情或者想别的办法保存自己的实力。鞑子是杀不光的,跟鞑子硬拼只会损耗自己手下的力量。手底下没有强大的兵马,以后谁都会看低自己一分对于这一点,吴三桂计较的很清楚。
一场匆忙的遭遇战就这么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