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在皇帝家中,始终是奢侈品。
李隆基、李亨父子之所以有这样的一出,是因为他们表面父慈子孝,实际却父子相疑。
李亨的第一份奏疏,写得冠冕堂皇,但李隆基却读出了其中的寒意,试想,李亨已经羽翼丰满,而且又收复长安,此时的他自称愿意重新回东宫当太子,李隆基会信吗
如果信了,他就不是李隆基了。
群臣的第二份奏疏,其实是李亨奏疏的补丁,所起的作用也不过是皇帝的新衣,不过第二封奏疏抓住了一个要点:孝道,这是李隆基、李亨父子共同的软肋。点到这个软肋,李隆基便不得不归了,如果他滞留蜀地不归,那么将置李亨于“不孝”的境地,他们爷俩苦心经营多年的“父慈子孝”便破产了。
因此,当第二封奏疏抵达蜀郡时,李隆基“笑逐颜开”,决定回来。
虽然他已不再是皇帝,但他还是太上皇,他需要把自己的角色继续演下去,直到谢幕的那一天。
洛阳光复
长安惨败后,叛军集合残兵退守陕郡河南三门峡,在陕郡构筑起一条防线。
大燕皇帝安庆绪得知消息后,拿出自己全部的家当,把洛阳城所有兵马都交给了“兄长”严庄。严庄便带着这些人马挺进陕郡,与长安退下来的败兵合兵一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经过这番拼凑,陕郡防线又集合了十五万兵马,与唐军号称的二十万兵马不相上下。公元七五七年十月十五日,广平王李俶率领东征大军抵达曲沃河南三门峡西南曲沃镇。与此同时,回纥亲王命令麾下几名将军引着回纥骑兵前往崤山一带寻找有利地形埋伏,最后回纥骑兵选择岭北扎营,他们将充当一支至关重要的奇兵。回纥骑兵埋伏停当,郭子仪大军与叛军在新店河南三门峡西南遭遇上了。叛军大营依山而建,占据有利地形,主动出击的郭子仪采用最难受的仰攻姿势进攻,进攻非常吃力。眼看郭子仪进攻乏力,叛军开始反攻,把已经上山的唐军驱逐下山,唐军顿时又有些乱了。正在这紧急关头,奇兵如约而至。回纥骑兵从崤山绕到了叛军背后,奔腾的战马踏起了滚滚黄尘,借着黄尘的掩护,回纥骑兵向叛军放起了冷箭。刚放出十几箭,意外发生了。叛军士兵惊慌失措,你看我,我看你,然后惊恐地喊道:“回纥兵来了”瞬间,十五万大军崩溃。行军打仗,拼的不是人数,而是胆气,如果一方已经吓破了胆,再多的人也无济于事,如同一只狮子对阵一群绵羊,一百只绵羊是输,一万只绵羊同样是输。叛军已经在长安吃过回纥兵的亏,被回纥兵吓破了胆,现在再次看到回纥兵,胆,彻底没了。郭子仪大军与回纥骑兵前后夹击,十五万叛军分崩离析,陕郡防线顷刻瓦解。这时,安庆绪的“兄长”严庄一路狂奔,逃回了洛阳,把这个恐怖的消息报告给了大燕皇帝安庆绪。十月十六日夜,安庆绪率领文武百官逃出洛阳,临走时将捕获的唐朝将领哥舒翰、程千里全部杀害。安庆绪满以为“兄长”严庄会跟他一起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没想到跑到半路,严庄失踪了。安庆绪一路向北,严庄则一路向南,他一个华丽转身,向唐朝投降,后来还被李亨委任为司农卿农业部长。
这是一个货真价实的高人,他鼓动安禄山范阳起兵,进而摇身一变成为“开国元勋”,当安家的“大燕帝国”日薄西山时,人家华丽转身,解套而去,只留下安庆绪承担被套牢的结局。
高十月十八日,广平王李俶率军进入洛阳,这时,到了向回纥兑现承诺的时候。史书没有描述洛阳的惨状,但可以想象,一份将全城百姓一起出卖的合同,留给这座城市的一定是累累伤痕。悲哀的是,抢过,掠过之后,回纥亲王还不满意,李俶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洛阳士绅们提出一个建议:他们愿意再搜集一万匹绸缎作为给回纥士兵的格外酬劳。成交带着累累伤痕,长安、洛阳终于重回唐朝政府手中。李亨以为龙兴大业基本大功告成,其实,只是一厢情愿
第十一章微妙平衡
重返长安
公元七五七年,激动的李亨再次流下热泪。此时,十月二十二日,李亨一行抵达望贤宫陕西咸阳。在这里,他收到了洛阳光复的消息,他只想找一个人一起庆祝,这个人就是李泌。然而,这个愿望已经无法实现。就在几天前,李泌向李亨辞行,他要重新开始自己的隐士生活。李亨苦留不住,只能任由他离去,前往他选定的隐居地南岳衡山。为了最大限度地补偿李泌,李亨命令衡山所在郡官员为李泌在山中建造馆舍,每月按照三品高官的标准给予供应,李亨所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李泌挂冠而去,留给李亨满腹的惆怅。同样是生活在一起的人,做人的差距怎么那么大呢许久之后,李亨又打起精神,眼下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还不是惆怅的时候。
公元七五七年十月二十三日,李亨重返长安。长安百姓出城迎接,人群绵延二十里不绝,百姓中有人欢呼万岁,有人喜极而泣,此情此景,让李亨也有些动容。
真是造化弄人,一年前狼狈出逃时,何曾想过会有今天
穿过欢迎的人群,李亨入住大明宫。
这时,御史中丞崔器给李亨导演了一场认罪秀:
所有曾经接受过“大燕帝国”官职的前唐朝官员被勒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