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8(2 / 2)

唐史并不如烟 曲昌春 6754 字 2019-05-02

这时,王皇后的哥哥王守一掺和进来,极其没有智商地掺和了进来。

他帮的是忙,不过是倒忙。

王守一给王皇后引荐了一个和尚,和尚的名字叫明悟,据称在治疗不孕不育方面有特异功能。

明悟先给王皇后普及了一下天文常识,教她认识了南斗星和北斗星,然后反复叮嘱,一定要按他教授的方法参拜这两颗星星。

接着,明悟又拿出了一块霹雳木。

所谓霹雳木,就是被雷劈过的木头,据说这样的木头有灵气,有法力。

明悟将霹雳木一分为二,每片都写上了天、地、李隆基,然后郑重地把这两片木头交给了王皇后。

明悟对王皇后说:只要佩戴上这两块木头,同时念我教给你的口诀,你就一定能生儿子。

口诀很简单:后有子,与则天比。

意思是,佩戴这个之后就一定会有儿子,跟武则天一样。

智商正常的人一般不会相信这个口诀,而王皇后却信了,因为她想儿子想疯了,智商也就不正常了。

不知不觉中,王皇后已经掉进了陷阱,而这个陷阱却是她和她的双胞胎哥哥一起挖的。

世间的秘密就跟女人怀孕一样,起初时不声不响,发展到最后,连卖菜大妈都知道了。

很快,王皇后的秘密就不算什么秘密了。

自作孽,不可活。

现在连神仙也保不住她了,因为她踩了历代皇帝最忌讳的高压线:巫蛊、占卜。

开元十二年七月二十二日,王皇后与李隆基的夫妻缘分到了尽头,皇后做不成了,被贬为庶人,等待她的只有冷宫残月。

双胞胎哥哥王守一也栽了进去,他不但没能帮成自己的妹妹,反而把妹妹推进了无法自拔的漩涡,而他一生的富贵也到头了,由太子太保被贬为潭州别驾。

潭州会是王守一的终点吗做梦吧他的终点在九泉。

就在去潭州的路上,李隆基派使节追上了王守一,传达了他的进一步指示:赐死。

皇帝就是这样,捧你时可以把你捧上九天,摔你时可以把你摔到九泉。

王皇后兄妹俩就这样倒了,跟他们一起倒的,还有一个原本算盘打得很精的人张嘉贞。

两年前,张嘉贞一举两得,既卖了王守一面子,又迎合了李隆基的心思,算盘打得那叫一个噼里啪啦。

两年后,张嘉贞两眼发黑,他被指控与王守一交结,这下户部尚书他由宰相被贬为幽州刺史,又由幽州刺史做回户部尚书也做不成了,直接被贬出了长安,出任台州刺史。

这就是投机的代价。

咫尺天涯被废的王皇后从此进入冷宫的岁月,从这时起,她的心已经死了。

一个人如果心都死了,活着也就没有意义了。

三个月后,王皇后郁郁而终。

不知道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王皇后该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

如果让她重新选择的话,她是宁愿当一辈子平平淡淡的临淄郡王妃呢,还是愿意当一个大起大落的王皇后呢这个问题,或许适合每一个望夫成龙的女人。

在王皇后之后,武惠妃的日子越来越好。

开元十四年四月,武惠妃迎来了关键时刻:李隆基计划将她册立为皇后。

事有巧合,开元十四年四月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张说罢相。

原本两件事并无交集,然而却莫名其妙的纠缠到一起,成了一个死结。

李隆基没有想到,立后比废后更费劲,当初废后时压力重重,现在重新立后,压力依然不减。

反对武惠妃立后的呼声很高,御史潘好礼是其中最起劲的一个。

他给李隆基上了一道奏疏:礼曰:父母仇,不共天。

春秋曰:儿子不为父母复仇,就不配当父母的儿子。

陛下今天想立武氏为皇后,将如何面对天下百姓况且武惠妃的堂叔武三思、武承嗣都是干乱纲常的奸臣,天下人共同厌恶。

平常百姓娶妻还讲究家庭背景,更何况天子。

再者齐桓公曾经说过:不能把妾当做妻。

妾就是妾,妻就是妻,即使妻的位置空缺,妾也不能递补,因为尊卑嫡庶已分。

如今外界都在盛传,册立武惠妃是前任宰相张说的主意,说张说想凭借此功复相,谣传未必可信,但陛下不要给人口实。

更何况如今太子李瑛并非武惠妃亲生,而武惠妃还有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旦武惠妃成为皇后,太子的储位就岌岌可危。

看完奏疏,李隆基长叹一声,本以为将武惠妃送上皇后之位是水到渠成的事,没想到,阻力还是如此之大。

看来,武惠妃的家庭背景成了她的负担,一旦立她为后,就很难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了。

难啊,难。

思考良久之后,李隆基放弃了将武惠妃立为皇后的想法,不过武惠妃却从此享受起了皇后的待遇,一切生活标准全都是皇后级别,在李隆基的后宫中,她是没有职称的皇后。

换作一般人,到这个时候也该知足了,然而武惠妃的欲望已经被勾起来了母仪天下是她的梦想,她不想走了九十九步,却卡在了最后一步上。

现实是残酷的,因为她娘家的背景的拖累,注定她今生与皇后无缘。

武惠妃退而求其次,不再纠缠于皇后的名头,而是将精力转移到了自己的儿子李瑁身上如果能把李瑁扶上太子之位,那么日后的自己不也是名正言顺的太后吗为了这个梦想,武惠妃开始努力,这一努力就是十一年。

一度,她几乎接近了成功。

但,咫尺天涯。

第十二章出现空缺

看守内阁清廉宰相开元十四年四月,红极一时的张说罢相,宰相之位再次出现空缺。

原本在武惠妃立后的问题上,坊间传闻张说卷入其中,然而传闻只是传闻,张说是否真的趟了浑水,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武惠妃最终没能当上皇后,传闻想借此复位的张说也没能重返宰相之位,于是两位新宰相登上了前台。

开元十四年四月九日,李隆基任命户部侍郎李元纮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第一位新宰相产生。

五个月后,李隆基任命安西副大都护、碛西节度使杜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另一个新宰相人选确定。

至此,三位宰相源乾曜、李元纮、杜暹各就各位,这就是新一届的宰相班子。

前面说过姚崇管不好身边的子女,张说喜欢收受贿赂,在个人小节方面,两位著名宰相都有污点,同他们相比,李元纮和杜暹在个人品行方面都堪称道德模范。

李元纮祖上原本不姓李,而姓丙,到他曾祖那一代,前半生姓丙,后半生姓李。

李元纮的曾祖叫丙粲,隋朝大业年间担任屯卫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