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2(2 / 2)

唐史并不如烟 曲昌春 6170 字 2019-05-02

这一次,王毛仲靠得住吗这一次,王毛仲没有辜负李隆基的信任。

公元713年七月三日,李隆基开始动手,他的身后是这些核心成员,在这些核心成员后面,则是王毛仲调集的三百多人和三百匹马,这就是李隆基起兵的全部家当。

按说这个阵容有点寒酸,但李隆基的心里却很有底,因为此时此刻,他的身上穿着一件普天之下最合法的外衣皇帝的龙袍如果是太子李隆基率领三百余人进宫,那就是逼宫作乱,而现在皇帝李隆基领兵,这就不是作乱,而是清理门户领兵起事的李隆基一路畅通无阻,从武德殿入虔化门后,他命人召来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和代理右羽林将军李慈,只说了一个字:斩随后,李隆基又到了内客省礼宾馆,火速逮捕了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

接下来李隆基来到了朝堂,一进门便看到了萧至忠和岑羲,没有二话:斩尚书左仆射窦怀贞消息灵通,提前溜了,不过跑进山沟之后自觉没有生路,就在一棵树上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即便这样李隆基还是不准备放过他,命人割下了窦怀贞的脑袋,并且赐了一个姓:毒事情异乎寻常地顺利,看来有无合法外衣的差别实在不小。

不过毕竟是三百多号人在乱哄哄地闯宫,还是惊动了太上皇李旦。

李旦知道这是李隆基起事了,但他并不知道李隆基的底线,万一这孩子这时李旦的身边还有一些大臣,于是李旦高喊一声:愿意助朕者留下,不愿意的走片刻犹豫之后,大臣们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作鸟兽散,一部分拥着李旦跑到了承天门。

兵部尚书郭元振原本是支持李隆基的,而在这个时候,他却护着李旦一起跑到了承天门。

这是为什么呢或许是他的职责使然。

身为兵部尚书,如果不能救君于危难之中,那还算一个合格的兵部尚书吗正是一念之差,郭元振临时跑到了护送李旦的一边,并且一起登上了承天门。

承天门上,李旦命人写下了在场大臣的名字,这份名单,就是将来论功行赏的证物。

承天门下,李隆基已经带兵扑了上来。

对于这段历史,李隆基遮遮掩掩,但是历史的真相还是若隐若现。

实际上,李隆基不仅与太平公主有矛盾,与父亲李旦也有矛盾。

虽然李旦将皇位让给了李隆基,但在李隆基看来,父亲李旦的态度是暧昧的,正是他的暧昧态度,导致自己处处受姑姑掣肘。

如果父亲旗帜鲜明地站到自己一边,那么姑姑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而他偏偏左右摇摆,举棋不定。

李隆基这次起兵,目的是一箭双雕:一只雕是姑姑太平公主,另一只雕便是父亲李旦。

他既要一举铲除太平公主的势力,同时也要逼父亲彻底让位,成为一个真真正正有职无权的太上皇。

父子两人就这么在承天门上下对峙,场面一时僵化,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有一个和事佬儿,出来给李旦、李隆基父子披上一块遮羞布。

到哪里找和事佬儿呢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兵部尚书郭元振啊别看了,没错,就是你。

郭元振此刻也觉得自己有必要站出来和一把稀泥了,于是便上前一步说道:皇上刚才是奉您的命令诛杀窦怀贞等人,现在已经没事了,陛下不必惊慌李旦虽然受到惊吓,但他很快反应了过来,自己下没下过诛杀窦怀贞的诏书他比谁都清楚,不过事到如今,他只能顺坡下驴了。

李旦点点头说:好,很好然后李隆基便登上了承天门,父子相见,双方都五味杂陈。

这种复杂的感觉,可以参考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和李世民父子的相见。

还是那句话:皇家的父子,是世界上最不正常的父子。

一天之后,李旦下诏:自今以后,所有军国大事一律由皇帝处理。

朕追求清静无为,修心养性,以遂平生心愿。

至此,李旦由一个管大事的太上皇,彻底转变成了不管事的太上皇,他也是继高祖李渊之后,唐朝的第二个太上皇。

不过他并不孤独,后面还有两个呢。

讽刺的是,这接下来的一个,就是他的皇帝儿子李隆基。

机关算尽太聪明说了半天热闹,太平公主哪去了她跑了眼看苗头不对,她便一溜烟地跑到了山上的寺庙之中,躲了整整三天。

然而太平公主知道,这种事情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躲是没有意义的,天下之大,已经没了她的藏身之处,只能回去找侄子李隆基再碰碰运气了。

回来之后,太平公主便听说了李旦彻底退位的消息,她意识到自己已经在劫难逃了:如果李旦没有彻底退位,自己还有一线生机,现在李旦已经退位,自己的前路一片漆黑。

千算万算,还是让侄子给算计了,自己机关算尽,到头来还是误了自己的性命。

回想当年的唐隆政变,从那时起自己就犯下了一个错误,就不应该把自己那位软弱的哥哥推上皇位。

本来是把他们爷俩请来给自己打工的,现在人家翅膀硬了,自己却无家可归,无路可走了。

回望自己的一生,就像是大梦一场,辉煌过,没落过,得意过,失意过,现在,这一切都要结束了。

在绝望中,太平公主在家中自杀,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也结束了为他人做嫁衣的一生。

与太平公主一同结束生命的,还有她的两个儿子。

在太平公主三个儿子中,只有薛崇简成为漏网之鱼,各种缘由,主要是因为他曾经跟李隆基一起发动了唐隆政变,而在那之后,他一直站在李隆基一边,而不是自己母亲一边。

不过从此之后,漏网之鱼薛崇简再也不能姓薛了,他只能跟李隆基的姓了李隆基说,你跟他们不一样,朕就赐你姓李吧。

不知道薛崇简在谢主隆恩的同时心里在想些什么,他是在庆幸自己站对了队,还是欲哭无泪呢在太平公主之后,另外两个聪明人也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们分别是太子少保薛稷和中书令崔湜。

薛稷在唐朝历史上是有一席之地的,他工于书法,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并称初唐书法四大家。

他的书法师傅是褚遂良,他的曾祖父是隋朝名臣薛道衡,而他的外祖父更有名唐朝名臣魏征。

薛稷原本在李旦的手下混得不错,他的儿子还娶了李旦的女儿,两人结成了儿女亲家。

李旦二次登基之后,薛稷更是受尽恩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