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1(2 / 2)

唐史并不如烟 曲昌春 6392 字 2019-05-02

当然,仅仅是看上去。

实际上,现在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微妙的变化:以前李隆基是太子,如果私下做动作就属于非法,而现在他是皇帝,你什么时候见过说皇帝非法的呢有名分,还是没名分,天差地别。

此刻彗星事件已经成为过去,朝中又进入了暂时的平静之中,不过这平静的海面下,隐藏着不安分的涌流,李隆基和他的死党,正酝酿着一场天崩地裂。

此时在李隆基的身边活跃着一个人,名叫王琚。

正是这个人的出现,把李隆基引上了与姑姑太平公主彻底决裂之路。

王琚是河内河南省沁阳市人,六年前曾经参与过王同皎谋杀武三思的密谋,不想计划被著名诗人宋之问获知而泄密。

结果王同皎死于非命,而王琚从此也开始了逃命的生涯,最后流落到扬州,隐姓埋名,寄身在一个富商的家中,靠写写算算维持生计。

久而久之,富商察觉到此人并非奴仆出身,而是一个有才气的人,爱才心切的他,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王琚。

扬州的生活持续了几年,一直持续到韦皇后倒台,李旦登基,这时王琚才跟富商说了实话:自己本来是要走仕途的,结果卷入谋杀武三思的事件才流落天涯,现在新君登基,他还想到京城寻找机会。

通情达理的富商随即资助了他一些盘缠,王琚便回到长安寻找机会,几经努力,他终于搭上了李隆基这条线,又通过李隆基的关系,谋到了诸暨主簿的职位。

如果是一般人,对于这个职位也就应该满足了,然而王琚终非俗类,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一个小小的诸暨主簿,自然不能成为他的最终目标。

按照常规,到地方赴任之前,需要向推荐自己的人叩谢,于是王琚按照常规来到了东宫。

不过,很快他就上演了不合常规的一幕。

进了东宫之后,王琚的走路的姿势可谓夸张到了极点:一边晃着膀子,一边抬着鼻孔看天,一副不可一世的架势。

旁边的宦官提醒他说:你注意点,殿下就在里面呢等得就是这句话王琚大声回应道:什么殿下当今天下人只知道太平公主哪壶不开提哪壶,不是王琚眼神差,而是他别有用心,这句话就是王琚的敲门砖。

果然,李隆基马上接见了王琚。

两人一番对话,李隆基的心结逐渐解开了。

原本李隆基也纠结于太平公主和父亲的骨肉亲情,但王琚的一番点拨,让李隆基顿时开了窍:天子之孝,与凡人不一样,当以安祖庙社稷为重。

汉朝时,盖长公主是皇帝刘弗陵的姐姐,从小把刘弗陵抱大,感情不能说不深,可是有罪时照样被诛杀。

天子为江山社稷,不能拘泥于小节王琚的这番话是致命的,他帮李隆基捅破了亲情的窗户纸,在太平公主还停留在政治斗争的层面时,李隆基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他比太平公主多想了一步,而最终他就赢在这一步上。

帮忙捅破窗户纸的王琚随后被留在了李隆基身边,然后不断擢升,先是当正七品的太子司直,后是当正五品的太子中舍人,等李隆基登基之后,又升任为了从三品的中书侍郎。

诸暨主簿是从九品,副股级,中书侍郎是从三品,副部级,王琚用他的经历表明:人在官场,关键还是做对事,跟对人。

与王琚的蠢蠢欲动相类似,李隆基阵营中的一些人也开始动起了心思。

这些人对现状还是不够满意,因为他们知道李隆基虽然是皇帝,但是一个权力打了折扣的皇帝。

蠢蠢欲动的人中,有一个人格外扎眼,这个人,就是李隆基的铁杆死党刘幽求。

以刘幽求的资历,他是有资格享受胜利果实的人。

在李隆基登基之后,他出任尚书右仆射,同时是宰相之一。

这个位置对于一般人而言已经足够高了,而对于刘幽求而言,进步的空间还很大,眼下他最想当的,是尚书左仆射同时兼中书令。

想法不可谓不好,只是有人捷足先登了。

就在刘幽求梦想进步的同时,尚书左仆射和中书令的位置迅速被人占了:出任尚书左仆射的是公主管家窦怀贞,出任中书令的是公主的半个驸马崔湜。

如同饭里吃出一个苍蝇,刘幽求又郁闷了。

郁闷之余,他便动起了心思:看来不铲除太平公主这些人,自己永无出头之日了。

那么就再来一次政变吧反正已经搞过一次唐隆政变了,再来一次又如何随即刘幽求就跟右羽林将军张密谋,准备动用羽林军,再搞一次政变。

两人商议完后,刘幽求让张向李隆基报告:窦怀贞、崔湜、岑羲皆因公主推荐进位宰相,日夜图谋不轨。

我们如果不早动手,一旦他们起事,太上皇怎能安宁请速诛之。

臣已与刘幽求定计,只等陛下的命令。

早已过了亲情关的李隆基当即表示同意,政变进入倒计时。

就在李隆基痛下决心准备铲除太平公主一党时,意外发生了。

坏事的,是一张关不严的嘴。

右羽林将军张是个大嘴巴,这个大嘴巴一不小心,就把密谋兵变的计划告诉了侍御史邓光宾,又经过邓光宾的小广播,一传二,二传四,政变就成了保健品广告,地球人都知道了。

李隆基惊了:这都是一帮什么人啊事已至此,先下手为强。

于是敏锐的李隆基火速给太上皇上了一道奏疏:父皇,有人想政变随后,刘幽求、张、邓光宾都被打入了大狱,等待他们的,是茫茫未知的判罚。

经过组织研究,刘幽求被控离间骨肉罪,该当死罪,如果没有人捞他,只怕是逃不了一刀两段的结局了。

幸好,李隆基现在是皇帝,说话还是有分量的。

一番运作,他把刘幽求等三人一起捞了出来,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刘幽求被流放到封州今广东封开县,张被流放到峰州今越南永安县,邓光宾被流放到绣州今广西的桂平县,全部是岭南地区,传统的蛮荒之地。

事情到此就算完了吗不,远远不算完。

在刘幽求流放的路上,有人已经安排好杀手,只等他到封州之后动手。

这背后的黑手,居然是当时的中书令崔湜。

这一回,他准备恩将仇报。

原本在李重福谋反时,崔湜曾经被牵连进去,因为他接受过李重福馈赠的腰带,如果没人出面说情的话,崔湜的一生就到头了。

关键时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