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5(2 / 2)

唐史并不如烟 曲昌春 6376 字 2019-05-02

桓彦范倒台之后,赵履温投靠了安乐公主,安乐公主的宅邸、定昆池都由赵履温经手。为了打造宅邸和定昆池,赵履温几乎掏空了国库。为了表示对安乐公主的效忠,身为三品高官的他把自己的紫袍掖到腰间,然后抻着脖子给安乐公主拉牛车,明白人知道这是三品高官帮忙拉车,不明白的还以为安乐公主家的紫牛成精了,学会直立行走了呢。

现在安乐公主倒了,赵履温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危机,同当年桓彦范倒台时一样,他紧急行动了起来,抓紧一切时间补救。

听说相王李旦和皇帝李重茂登临安福门,赵履温一溜小跑跑到安福门下,随即三拜九叩,高喊万岁。然而万岁还没喊完,赵履温就再也没法喊了相王李旦命令万骑卫士砍下了他的人头,他只能到另外一个地方接着喊了。

这时平常受赵履温奴役驱使从事劳动的百姓围了上来,他们恨透了这个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的家伙,连吃了他的心都有了。

心动不如行动。

不一会儿,行动起来的老百姓就把赵履温的肉割光了,他们真的把他吃掉了。

与赵履温相比,另外两个韦后余党的表现更让人不齿。

秘书监李邕原本娶韦皇后的妹妹崇国夫人为妻,御史大夫窦怀贞娶韦皇后的乳娘为妻,曾经他们无比陶醉于自己的政治婚姻之中,现在则到了跟这段婚姻一刀两断的时候。

李邕和窦怀贞不约而同地向自己的妻子举起了刀,然后把妻子的首级送给了李隆基战国时白起杀妻求将,现在这两个人杀妻解套。

高尚的人各有各的高尚,无耻的人却一脉相承。

相比于这些人的无耻,尚书左仆射韦巨源的表现倒是很有风范。

韦巨源也是韦后余党,听到事变,他没有跑,反而主动走了出来,他还想尽自己的职责收拾残局。他对家里人说:“我位列大臣,怎么能听到政府有难不去救援呢”

说完,韦巨源从容走出了家门,前往政府所在地,可惜走到半路,就被兵变的士兵杀害,享年七十九岁。

尽管他是韦后余党,但他忠于自己的职守,而每一个忠于自己职守的人都应该受到我们的尊重,无论他是我们的同伴,还是对手。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孟良崮击毙国民党高级将领张灵甫,在张灵甫死后,陈毅元帅为他操办了葬礼,陈毅元帅说:“我们应该尊重他做为军人的人格。”

在韦巨源之后,韦后的余党一一遭到了清算:精通医药的马秦客、烧得好菜的杨均、国子祭酒叶静能、与宗楚客合称“宗、纪”的纪处讷,这些曾经最红的人,全部追随韦皇后而去。

至于之前红极一时的武家和韦家,全部遭遇灭顶之灾:武姓家属几乎全部被诛或流放,而韦姓更惨,在无间道崔日用的带领下,韦姓所居住的韦曲韦家庄连怀抱的婴儿都没有躲过这场劫难。值得一提的是,与韦曲相邻的杜曲也跟着遭殃,因为有一部分韦氏子弟住进了杜曲,结果他们的邻居也被当成了姓韦的,遭遇横祸。

兵变,本身并无正义可言,在兵变之下,姓韦还是姓杜,有时就分得不是那么清楚了。

第一百零九章皇位更迭

经过一天的整肃,长安城终于平静了下来,这时皇帝李重茂遵从李旦的意思下诏:“逆贼首领已经伏诛,自此余党一概不问”,这纸诏书算是为兵变划上了句号。

兵变虽然结束,然而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处理。

六月二十二日,正在太极殿镇守的刘幽求接待了一些宦官和宫女,他们是来替李重茂的生母说情的。他们求刘幽求帮忙,让皇帝李重茂册立生母为皇太后。这个请求被刘幽求断然拒绝,刘幽求说道:“国有大难,人情不安,先帝还没有安葬,怎么能急于册封太后呢。”

话音刚落,李隆基再一次制止了刘幽求:“这些话不要轻易说出口”

刘幽求一看李隆基的眼神,马上意识到自己又说错话了,本来说好要拥立相王李旦,一旦拥立相王李旦还有李重茂什么事啊,还有太后什么事啊,因此刚才自己说的话有毛病,有大毛病。

刘幽求在心里暗骂自己一声,以后还是少说话吧。

六月二十三日,兵变后的第三天,此时的局势已经与兵变之前有着天壤之别,李隆基父子以及太平公主将兵权牢牢抓在了自己手中。

在彻底执掌兵权之前,相王李旦先是辞让了一件东西:皇位。

皇位是太平公主带来的,她说,奉皇帝李重茂之命,将皇位禅让给相王李旦。闻听此言,李旦奋力摆了摆手,坚决辞让,太平公主一看哥哥辞让地如此坚决,也不再勉强,还是先把兵权抓到手再说吧。

随后,兵权在李隆基父子和太平公主的主持下进行了分割:

平王李隆基出任宫廷总管兼任宰相;

宋王李成器出任左卫大将军;

衡阳王李成义出任右卫大将军;

巴陵王李隆范出任左羽林大将军;

彭城王李隆业出任右羽林大将军;

光禄少卿李微出任摄理右金吾卫大将军;

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出任右千牛卫大将军。

至此,禁军中的兵权全部被李隆基父子和太平公主分割,李重茂成为名副其实的光杆皇帝,以前他的背后还有韦皇后,现在他的背后还有谁呢

看到这个布局,很多人已经心知肚明,参与了兵变的刘幽求比别人更明白,他意识到,是时候把相王李旦推上皇帝的宝座了。

刘幽求随即找到了宋王李成器和平王李隆基说:“相王以前就曾经当过皇帝,众望所归,现在人心未安,家国事重,相王怎么还能拘泥于小节,不早点登基以安天下之心呢”

李隆基回应道:“相王生性淡定,本来是皇帝还要让出去,况且现在的皇帝是他兄长的儿子,他怎会取而代之”

刘幽求依然没有放弃:“人心不可违背,就算相王想独善其身,那么江山社稷怎么办”

李隆基和李成器相互看了一眼,他们知道应该敦促父亲登基称帝了。

经过李隆基和李成器的劝说,李旦答应了,他也要跟兄长李显一样,第二次登基称帝。

时间进入六月二十四日,一起已经准备就绪。

太极殿上,皇帝李重茂在东厢,面对着西方,李旦则站在兄长李显的灵柩之前,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等人则在一旁站立。

这时太平公主先开口了,她朗声说道:“皇帝想把皇位让给叔叔,可不可以啊”

话音刚落,刘幽求站了出来,跪下说道:“国家多难,皇帝仁孝,效仿圣人尧舜,把皇位让给叔父是出于一片诚心,相王登基之后,对侄子的关爱也必定会非常深厚。”

太平公主赞许地点了点头,再看众人也没有反对意见,于是便把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