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才人与皇后差了整整五级。差距之大,如同村长与总统的区别,看着挺近,走起来却挺远。
小女孩在历史上没有留下最初的名字,她的名字都是后来取的。李世民叫她“武媚娘”,她自己称自己“武曌”,她的儿子追认她为“则天大圣皇后”,因此后世的人们都叫她“武则天”。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叫她什么呢从尊重人权的角度看,应该称她为“武曌”。
说起来武曌的老爹武士彟也是唐朝的有功之臣,而且属于开国那一拨,李渊敕封的十四位太原元谋勋效功臣,武士彟就是其中的一个。
武士彟原本是一个木材商人,在隋炀帝杨广大兴土木的年代发了一大笔财。然而苦于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武士彟在积累了一些财富之后就从商人转型成了一名军人。由于他有钱,所以他当兵一起步就从鹰扬府队正当起。鹰扬府队正是隋朝府兵制体系下所有常任军官中最低级的官员,管五十个人。
本来他的生活与李渊的生活也没有什么交集,没想到,到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两人有了第一次见面的机会。李渊奉命平叛,正好路过武士彟当鹰扬府队正的地方,两人相见甚欢,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又过了两年,也就是大业十三年,这一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顺便就提拔武副连长做了行政司铠,掌管武器兵仗。
别看武士彟只是一个掌管武器兵仗的小官,在关键的时候还替李渊挡了不少事。当时李渊以平定叛乱的名义召集了一些人马,并且把这些人马交给了刘弘基和长孙顺德这两个跟政府毫不相干的人管理。李渊的副手王威、高君雅感觉事情蹊跷,想要调查,结果愣是让武士彟给忽悠过去了。武士彟忽悠说:“长孙顺德他们都是李渊的宾客,如果调查他们就等于怀疑李渊,不给他面子,以后上下级关系还怎么处呢”
王威和高君雅智商也不高,顺着武士彟的思路一想,也有道理,变乱时期当有非常之法,不妨就让长孙顺德他们先带着吧。
武士彟刚把王威他们安抚住,留守司兵田德平又跳了出来。他也觉得长孙顺德有问题,想建议王威深入调查,结果也让武士彟给按住了,“你懂什么,剿匪的军队一向是李渊负总责,王威他们就是随从,让二把手调查一把手,亏你想的出来”
经过武士彟两次忽悠,李渊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最后的起事赢得了时间。而在这期间,武士彟看出了李渊这个潜力股升值空间无限,索性把全部家产都捐了出来用于晋阳起兵,最后的事实证明,他的宝押对了。
唐朝开国之后,武士彟经过几次升迁,出任过工部尚书,还出任过荆州都督,总之在李渊心中,这是一个有分量的人。
历史总是充满着惊人的巧合,说起来,武曌这个唐朝杀手与李渊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不是李渊热心给武士彟做媒,或许历史上就没有武曌这个人。
武德年间,武士彟的原配妻子去世了。因为武士彟的工作表现很出色,让李渊这个上司很感动,李渊说:“这个人十分忠诚。去年儿子死了,今年老婆又死了。真是可怜”
为了表彰武士彟这个工作狂,李渊热心给武士彟做起了媒,寻来寻去,寻到了隋朝四贵之一观王杨雄的侄女,杨达的女儿,典型的名门望族,前朝的金枝玉叶。美中不足的是,此时的杨小姐已经芳龄四十四了,究竟是一婚还是二婚,甚至三婚就搞不清楚了。武曌自己的说法是这样的:起初杨小姐是坚定的独身主义者,四十四岁这一年遇到了武士彟先生,两人一见钟情,于是杨小姐改变独身的想法投入了武士彟的怀抱。
一婚也好,二婚也罢,总之四十四岁的杨小姐嫁给武士彟之后展示出很强的生育能力,一连为武士彟生下了三个千金。老大长大后嫁给了贺兰氏,老三后来嫁给了姓郭的,老二后来嫁给了姓李的,老李和小李。不用说,老二就是武曌。从因果的角度论,正是热心的李渊促成了武士彟与杨小姐的婚姻,也正是武士彟与杨小姐生育出大唐的杀手武曌对于这一段,史家有争论,有人认为李渊帮武士彟找媳妇这一段是武则天后来自己编的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爷爷挖坑,孙子陷落,倒霉催的。
贞观九年,李渊病逝。得知旧主去世的消息后,武士彟悲痛成疾,在同一年也去世了。但李渊和武士彟不会想到,在他们的身后,李氏与武氏居然成为仇家;他们更不会想到,武士彟居然也当上了皇帝在死后五十三年后被女儿追封为皇帝。
这下就乱了套了,如果武士彟被视为皇帝,那么李渊往哪里摆,李世民往哪里摆所以说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追封没法细论,一细论就说不通了。
贞观十一年,李世民为李家与武家的未来关系走向埋下了一个伏笔。这一年,李世民将貌美如花的武曌招入宫中。二十年后,这个女孩将屠刀指向了李氏皇族,李氏皇族的黑暗时代随即到来。
贞观十一年,大唐的天空晴朗无比。在晴朗的天空下,武曌满怀期待走进了大唐皇宫。在这里她逐步升级自己的人生理想,在这里她与很多人结下了深仇。她的仇人名单很长,这个长长的名单包括李氏皇族,包括长孙一脉;包括褚遂良,包括李世勣,包括诸多武德、贞观两朝的重臣以及后裔。
一切一切的仇恨,起源于贞观十一年。
第九章人生最高处
小试牛刀
孔子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意思是说,登上东山之后就会觉得鲁国很小,登上泰山之后,就会发现原来天下也很小。
你不得不佩服孔子的智慧,他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提炼出人生的真谛。无论是东山也好,泰山也罢,其实归结起来就可以得出一句话:人的一生何尝不是在登山
李世民的一生是在登山,李靖的一生是在登山,侯君集的一生也是在登山;李世民成功了,他登到了山峰最高处;李靖也成功了,他登到了为将者的最高峰,然后他戛然而止,闹市隐居。相比于李靖,侯君集的登山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生命不息,登山不止。贞观十二年,侯君集迎来了又一次登山的机会,山的名字叫吐蕃。
吐蕃为什么会成为侯君集要征服的山头呢这还要从一次失败的求婚开始说起。
吐蕃,在长安以西八千里,两汉时期是西羌的聚集地。至于吐蕃是从哪里来的,没有人能说清楚。据推测,可能是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后,经过发展,利鹿孤之子樊尼开始建国,同时改姓为窣勃野,以秃发为国号。后来因为秃发与吐蕃音相近,经过口口相传,秃发就慢慢演变成了吐蕃,这就是吐蕃国的由来。
由于吐蕃与中原之间还隔着诸多羌族居住区,因此从周到隋,吐蕃与中原政权一直没有交往。到了贞观八年,吐蕃终于与唐朝搭上了线。
贞观八年,吐蕃国王吐蕃人称国王为赞普松赞干布派使节到长安朝贡,从此吐蕃与唐朝建立了联系,从此也开始了吐蕃与唐朝的长期恩怨纠葛。
对于吐蕃的朝贡,李世民自然很开心。从他称帝以来,大唐四周的国家纷纷前来朝拜,万国来朝之势不可阻挡,现在又多了一个八千里外的吐蕃,自然多多益善。
然而李世民没有想到,就在这次例行公事的回访中,居然牵扯出大唐与吐蕃的婚姻纠葛。
代表李世民回访的是使节冯德遐,冯德遐的到来让松赞干布非常开心,宾主相见甚欢。可能是喝酒喝大了,冯德遐的话也就多了起来,扯着扯着就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