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0(2 / 2)

赤唐 九州流云 7470 字 2019-05-02

杜景甜却是不以为意道:“口是心非”

过了许久,见李括不再说话,倒是她率先挑起了话头:“你说,该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如今已经六个月了,早做些打算好。听说取个好名字,可以帮衬着孩子一辈子。”

李括知觉好笑道:“你别听那些所谓的名门大妇瞎扯,起名这种事没有这么邪乎。你看看人家庄户汉的孩子,什么二狗三娃的名字,不也活得好好的吗”

杜景甜将小衣放到了床头瞪了李括一眼道:“那可不一样,苦哈哈家里贫寒怕养不活孩子,这才起了个贱名。你李大团练使虽说两袖清风,但也没到饿死我们娘俩的地步吧他之后若是男孩不是入仕就是从军,不管走哪条路也得有个响亮的名字。若是女孩子嘛这名字就更重要了。是不是贤良淑德,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大半”

杜景甜将此事看的比什么都重,由不得李括推却。

“好,好,好,娘子既然发了话,为夫照办便是”难得的轻松一番,李括起身负手踱起了步子。他虽早年入了行伍,但毕竟是诗书世家,底蕴还是在的,若是放在往常便是几首诗词怕也是片刻的工夫便吟诵了出来。

只是偏偏这起的又是自己孩子的名字,便连一向乐呵呵无所谓的李括都没来由的紧张了起来。

过了盏茶的工夫,李括终于眸子一亮道:“有了如今安贼反叛,大唐半数之地浸润在战火之中。若是这孩子是男孩,便叫他天佑如何承蒙天恩,启之庇佑希望天佑这孩子,天佑大唐”

杜景甜只想了想无可奈何道:“这种东西你来起便好。不过,你也是,什么事情都能与你的大唐连在一起”

“嘿嘿,嘿嘿。”李括浅浅一笑道:“若是女孩嘛,便叫凤希如何”

杜景甜大惑不解追问道:“这是何意”

李括颇为得意的摊了摊手道:“这凤希嘛截取自女娲的名姓。女娲又名凤里希,咱老李家的名姓向来都是单双隔辈。阿爷的名便是双字,到了我这里就是单字。这么算来,不管你生下的这孩子是男是女,都得是双字。嗯,凤希这名字好。”

“好什么好”杜景甜白了李括一眼道:“若是男孩嘛你起个天佑也罢了,一个女娃子你还指望她干嘛作女娲化石补天去”

“不用补,不用补”李括见杜景甜生了怒连忙道:“这天若真塌下来了不还有我顶着呢吗,伤不到你们娘俩你啊好好将养着身子,千万别动了胎气”

微顿了顿,李括接道:“再者说了,事情不还没坏到那地步呢吧。这安禄山倒行逆施,违背天意,不得民心,估计不久就会众叛亲离,到了那时,你夫君我再领着安西老兵一举生擒那胖子,献给皇帝陛下”

“就你会说”杜景甜幽怨的瞥了李括一眼道:“这场仗打完了,咱们回家好吗,小七”

李括身子微微一颤,嘴角淡淡张开。这个称呼,阿甜大概有五六年没有叫过了吧

这些年,也难为她了。

“你要回长安好,我答应你,等到朝廷平定了这场叛乱,我便向陛下奏起,辞去官职回到长安,在渭河边上买一块良田,和你过着耕田织布的悠闲日子。”

李括一把将爱妻环入臂中,淡淡道。

“不”杜景甜却是毅然拒绝道:“我要你带我去终南山的那处深谭,去我们初次相遇的地方”杜景甜倒在丈夫那宽厚温暖的怀里,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溪水潺潺,空佩鸣响。那年的春风是那么的暖人,你仗剑为我斩落一只桃花,别在我的发间。你还记得对我说了什么吗耕陇上,怅恨之,苟富贵,莫相忘”

s:哎,阿甜萌死了有木有啊,必须女一号煎蛋姐啊

第三章乱世三

人生际遇,真是一件说不清的怪事,有时就是那么短短的一瞥或一瞬,就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人的一生。

李括如今便走在人生的十字岔口上,向左或是向右,前进亦或者后退都或许会引发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数月之前的洛书诀一事在江都掀起了轩然大波,他与众好友扮作信徒潜入大乘佛组织内部,顺藤摸瓜之下终于在盂兰盆会中元节时接触到其中隐秘,但就在他们搜集证据,要使真相大白于天下之时,无戒竟然率先出击,一手造成了盂兰盆会惨案。

李括依稀记得清澈的玉带河中浮满了血肉模糊的尸首,诸多丧失心神的信徒相互撕咬,裸露出森森白骨。父子相食,兄弟相残,夫妻反目,直是活脱脱的人间炼狱。

这当然是一场有预谋的阴谋,或许这便是吐蕃佛僧分化打击大唐的第一步。无数无辜的生命在那夜怅然消逝,怀揣着各式各样的梦想。

他们有什么错,为何要成为无戒等人实现野心的牺牲品

或许选择权自始至终都不在他们手中

好在扬州刺史崔远山率团练府兵及时赶到,驱散捕杀了不少妖僧,成功的控制了局面。若当时没有军队介入,后果自是不可设想。他最终拿到了那份文书,那份足以惊动大唐河山的文书永王,这一切当然是永王策划的,只是李括没想到堂堂的大唐亲王会为了一个储君之位与吐蕃人勾结,不惜出卖大唐的利益。

他本打算携带着这份惊天秘密前往长安,奏报予皇帝陛下。他之所以这么做,当然不是为了太子。事实上,他和太子之间已经没有任何私谊,除非在大朝上遇到,不然他甚至不会踏进东宫一步。

只是永王做的实在太过分了。争权夺位,这在历朝历代都屡见不鲜,李括也不是那种奉礼愚忠的人,不会揪住什么立嫡立长的规矩不放。

在他眼里,储君之位事关江山社稷,向来是能者居之。但是谋夺储君之位的人有一点不能缺乏,那便是宽广的胸怀和刚直的情怀。

为君者坐拥四海,俯瞰江山,若是是那心胸狭隘的刻薄之辈,岂不是苦了天下苍生。何况永王为了谋夺储君之位,不惜与异族结交,将属于大唐百姓的利益肆意出售给吐蕃人。在他的眼中,也许大唐百姓的性命就贱如蚍蜉,这样的人若当了皇帝,可有黎民苍生的活路

所以,不论永王如何示弱,他都不会将此事放过去。事关原则,他没有选择。

无奈就当李括打算启程动身时,安禄山谋反的消息传来这个晴天霹雳极大的打乱了李括的部署,也使得永王一脉有了喘息的机会。

安禄山手握重兵,近日来已连克数城,大有颠倒乾坤的态势。在如此危难时刻,自己当然没有再去给皇帝陛下添乱。当然,他不选择此时返回长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皇帝陛下本就对他心存忌惮,如今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若是自己未经朝廷许可擅自带兵回到长安,怕会挑动皇帝陛下那敏感的神经吧

他当然没有不臣之心,但难保朝中没有小人嚼舌根,将他比作第二个安禄山。现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