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6(2 / 2)

赤唐 九州流云 6655 字 2019-05-02

“眼下是安西军最艰难的时刻,我们需要做的是消除隔阂,重新站起来。若是在这个时候谁再想着窝里反,那可真是安西军的罪人了。”

无论发生了什么,少年心中的那份执念自始至终未曾易变

距离高仙芝率领溃兵入驻俱兰城已是五日有余,城中的氛围便如同河中的天气一般不愠不火。

高仙芝将收拢、整编溃兵的任务交给了心腹大将李嗣业,而先前一直负责处理此事的疏勒都督李括却被排除在了圈子之外。这让一众铜武营心腹大为不满,明眼人都可以看出,高仙芝正对李括渐渐疏远。这倒是无可厚非,毕竟李括不是高仙芝的嫡系,不会赢得他完全的信任。但凡是都有个度,整编溃军之事本就是李括发起的,现在做到一半却要经手给李嗣业,让人如何能够心服

倒不是铜武营众将领将名利看得有多重,只是高仙芝如此明显的区别对待很让人寒心。当然,铜武营将领的抗议收不到任何效果,一切还是按照安西大都护的意志行事。作为此次事件的主角,李括倒是表现的颇为平静。反正整编溃兵的事情迟早都要进行,既然高帅另选了旁人,自己便可以腾出时间对战局作出更多的分析,提出更多的应对方案。当然这些方案最终选择与否,还是取决于高仙芝。

这些时日来,不时有斥候来报,言及大食人的动向。阿布穆斯林是军事大师,不会打没用把握的仗。在他看来,安西唐军虽然溃败,却并不会一蹶不振。因此长驱直入直袭四镇的做法很不可取,一旦唐人狠下心来坚壁清野,大食军队很有可能无功而返。何况时已近冬,若不能在第一场雪前攻下四镇,大食人将面临饥寒交迫的窘境。长途奔袭历来考验军队的粮草输运、补给,这一点同样是阿布穆斯林需要担心的。

所以他并没有立刻派兵追击,而是悉数调动联军分三路向安西四镇推进,同时征集呼罗珊、河中一代五十岁以下,十六岁以上的青壮民夫运送物资、粮草。只是这样一来,大食人的推进速度不可避免的慢了下来,也就给了高仙芝更多的应对时间。

感受到了压力的高仙芝自然而然的将精力放在了安西四镇的防御上,一方面他遣派信使返回安西,告知龟兹留守徐怀仁立刻操练预备民夫,另一方面则命李嗣业将途经俱兰城一线的安西溃兵悉数吸收整编。这几日来,从西边而来经过俱兰城的士卒络绎不绝,一番整编后也勉强凑够了五千人,算上李括所带的五千天威健儿,高仙芝手头能够调度的兵力也达到了逾万人。

只是这样的兵力显然不够对抗强大的大食骑兵,高仙芝急需扩大自己的实力安西四镇那边能够征召的民夫都被悉数征集,剩下的皆是些上不了战场的老弱伤残。故而,高仙芝便将目光投到了俱兰城一线。

俱兰城地处东西交接要冲,是东西往来行商必经之地,国内极为繁荣。仅仅俱兰国一国,就有近十万的国民,而其中便有两万余名适龄青壮,即便不能悉数将其收编,只要能够取其半数,予这支千疮百孔的安西军也是极大的补强。

至于新征收雇佣兵的忠诚度问题则不需太过担心。不似怛罗斯之战,现下双方身份易变,安西军需要做的不过是些轻松的守城工作。没有了战败被俘杀的风险,这样稳赚不赔的买卖有哪个人会拒绝

s:关于征兵一事确实不可避免,不过貌似高仙芝有些操之过急了。

第八十四章望天二

胡汉杂处本就是边军的现状,何况眼前形势已经容不得丝毫犹豫。请在百度搜索tstronggttstronggt,热门小说抢先阅读

对于高仙芝来说,已经没有了选择的权利,眼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补充扩张自己的实力,以迎接大食人的倾力一击。他的功名前程、身家性命全部系于这一战,绝对不容有失。

当然,经过葛逻禄人临阵叛变的切肤之痛,高仙芝也吸取了足够的教训。这次的征兵虽然没有设立明显的门槛,没有对每名应征者验明身份背景,却不代表着高仙芝会放松对这些胡兵的监视。眼下他们刚加入安西军,对这支军队还没有什么情感,若是在往常高仙芝大可以由着他们慢慢找寻默契,但是此刻自己却没有这么的时间去布施。他需要这些胡儿立刻产生一种认同感,认定他们便是这支安西军的一员

而能够让他们认同自己新身份的最好方法便是将他们与现有安西将士混编,不再单独设立军营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安西老兵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胡兵,让他们尽快适应安西军的纪律生活。由于安西军队正以上的军将都是唐人,高仙芝可以通过树状的体系很好的控制这支军队。因此,胡汉杂处还可以避免胡人结股抱团,这样葛逻禄人临阵倒戈的情况就绝不可能发生。

事实上,这次征兵的门槛是在军营内部,只有慕名应征后,这些胡儿才能看清。而一入行伍深似海,再想混个白身淌出去,便是绝无可能了。高仙芝需要胡兵这一股新鲜注入的血液,需要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即将到来的大食人的猛烈攻势。

既然如此,对待胡兵的要求自然会有提高。平时对待新兵的一天一练变成了一天两练,甚至这些倒霉催的胡兵间或着晚上还要被拉出来操练。这些胡儿本想着从军是个香饽饽,进了军营便可惬意的吃上白面。谁知道高仙芝非但用兵狠辣,连训兵也是如此。短短几日下来,他们的身子骨仿佛都散了架,再无一丝方来时的轻松惬意。

清晨卯时便要到军营的校场跑操,之后用过堂食就要马不停蹄的开始基础阵列训练。好在这个训练便是站站队列,变变阵型,无需太过耗费心神体力,不然大伙儿刚吃进嘴里的白面饽饽非得呕出来。

最磨人的便是午后的持械训练了。河中之地不比中原,虽已是入了十月,但秋老虎却丝毫不减威势。在毫无荫蔽的校场上一练便是个把时辰,中间还不允准吃水,这一天下来还不把人晒成了肉干

虽然考虑到实际情况,安西教头发到胡兵手中的皆是些白蜡杆子和木刀,分量要比实际军械轻了不少。但便是如此优待,胡儿新兵一番持械训练后仍是叫苦不迭。这倒也不足为奇,河中之地的胡民不似草原民族般好战骁勇,平日里多是做些小生意糊口的商贾。这样的人你指望他们有多好的身体素质,不练即为兵实在不太现实。他们被唐军的优厚待遇吸引,企图来军营里吃白食,却发现事情根本不像自己想的那般,真要这么训练个一年半载,他们非但养不精肥皮肉,就连现在仅存的一副皮包骨头也得被榨干碾碎了去。

但是,训练他们的安西军将领却没有丝毫松口的迹象,该是一日两练还是一日两练,完不成任务的胡兵当晚的晚饭便被取消,直恨的这些胡儿压根痒痒。监察营的弟兄仍是手持皮鞭在胡兵阵列中穿行,发现有人偷懒就毫不留情的挥鞭而去,在胡兵的胸背上留下一道清晰可见的血痕。

渐渐的,胡兵发现偷奸耍滑这些在商道上屡试不爽的法子在安西军中根本行不通。吃的亏多了,他们也就明白清晓了唐人教头的底线,一切试图偷懒的行为便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心思得到了统一,练兵的效率便得到了提升,起初这些连拿起家中菜刀都打颤的胡儿只过了四五日便可以轻松的挥舞大唐制式横刀了。

“我说巴玮耳,这枪不是这么使得。你要下盘方平稳,两手分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