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7(2 / 2)

赤唐 九州流云 7460 字 2019-05-02

“哦”高仙芝敛去了笑容,接过密信缓缓展开观之。

过了良久,高仙芝才叹了一声,将密信移到红烛间燃尽。

“是薛播,此子倒是有些黏人啊”

“高公,此话怎讲”岑参颇是疑惑,在他眼中,高仙芝遇到任何事都是处变不惊。这不过是从京中来的一个钦差罢了,为何他却会如此心神烦乱

“你不知,这人是中书舍人薛文思的曾孙。薛家一向善于攀附,更换主子比娶媳妇还频繁。起初他还投在李林甫门下,这风声才稍一变,他便转投到杨国忠那厮怀里了。”为顿了顿,高仙芝道:“据说,他还和东宫有过接触,看来是打算脚踏两只船了。”

“这样的人,确实难于相处。”岑参摇了摇头道:“不过相信只要高公给予他足够的好处,他也不会去生事。”

高仙芝点了点头道:“如今之计也只能如此了。光一个边令诚便把安西四镇搅得鸡犬不宁,若再来个薛播指手画脚的,这仗啊也不用打了,索性我们把安西拱手送给大食人算了”

知道高仙芝说的是气话,岑参笑道:“高公这是哪里话,边令诚志大才疏,阻碍军务,这些大伙儿都看在眼里。高公碍于皇帝陛下的颜面不好把话挑明,却不意味着弟兄们不能做些什么。行军打仗,刀枪自是无眼。他身为监军,即便再是推却,也免不了开赴前线。到那时,监军大人身中流矢而亡,怕是朝廷也不会说出什么吧”

“不得胡言”高仙芝见岑参越说越偏,厉声喝止道:“你以为你耍些小聪明就能搬倒边令诚吗那厮在军中颇有些影响力,若是一击制胜还好,若是留下些把柄,莫说是你了,便是某也会受到牵连。”

岑参见高仙芝如是说,便是默然不语。

高仙芝仿佛觉得自己说的有些过分,叹了一声道:“这些钦差监军,是打不得碰不得,你便当他们是个稻草人便可,余的事不说也罢,不说也罢。”

注1:薛播:出身世家,天宝中举进士,补校书郎,累授万年县丞、武功令、殿中侍御史、刑部员外郎、万年令。

注2:岑参: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所以他和高适这阶段的职位倒是相仿。

♂网♂

第五十七章捭阖三第一更

便在岑参将密信奏报予高仙芝不久,龟兹镇北城门的守备官便迎来了从长安远道而来的钦差骑队。网

守备官将上差迎入城后,便差人去给大都护送信。故而薛播一行人还没有来到都护府,高仙芝便率岑参等一干心腹迎了出来。

一路上享受到彩旗飘飘,欢呼无数的钦差薛大人自是志得意满,见到高仙芝后只抱了抱拳便作罢。照常理说,他虽是钦差,但品级远远低于高仙芝,应该以下官之职行礼,仅在宣读圣旨时可以享受高仙芝的跪拜。但薛播显然是蛮横惯了,竟然丝毫不给高仙芝面子。

如不是高仙芝性子好,怕安西军的牙兵便要和薛钦差的护卫动起手来。

入了都护府后院,钦差骑队的副官才稍稍松下一口气。边镇唐军的将领多是跋扈之辈,岂受的了此等高傲的态度。钦差大人到底是年轻,控制不住自己的性子啊

都护府后院的中心建筑是个两层高的阁楼,用于大都护接待贵客之用。因为提前接到了消息,高仙芝早就命人备好了香案黄绸,等待钦差大人的到来。

薛播倒也不客气,一进阁楼便公事公办的掏出圣旨当众宣读。高仙芝虽是恨得直打牙,却不得不跪倒在地,聆听圣训。

其实圣旨倒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无外乎是皇帝陛下赞赏高仙芝御敌有方,保得安西边境太平的套话官话。高仙芝只觉这份圣旨冗长无物,宣读的时光分外难熬。

偏偏钦差大人没有看到高大都护面上阴郁的神色,平平仄仄讲的不亦乐乎。过了大概半盏茶的工夫,薛播才将圣旨宣读完毕。

待高仙芝领了旨意谢了恩,薛播才惺惺作态的虚扶起高仙芝,一阵嘘寒问暖。

高仙芝虽觉薛播做作恶心,却不得不陪着笑脸与薛播谈笑风生,实在是痛不欲生。好在他混迹官场多年,什么样的人没见过

终于挨过了套话官话,高仙芝如愿以偿的和薛播分宾主落座。到了此时,繁缛的接旨程序便告一了段落,薛播再想借着钦差的名位对高仙芝颐指气使就得好好思量思量了。

长出了一口气,高仙芝端起茶盏微微抿了一口道:“薛大人从长安远道而来,想必定是劳累疲惫,某今夜便在都护府内设下宴席,为薛大人接风洗尘”

薛播在长安虽是个目空一切的主,但毕竟高仙芝的名位在那摆着,他也不好过于托大。微拱了拱手,薛播皮笑肉不笑道:“如此,便有劳高大都护了。”

轻咳了一声,高仙芝试探着问道:“薛大人从长安来时,陛下有没有对你说过些什么”刚才的圣旨除了虚封了安西将士一些勋位外,几乎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皇帝陛下绝不会派钦差远道而来安西,只为说一些勉励将士的空话

“都道高大都护心思缜密,起初薛某还不信,现在看来,真是名副其实了。”薛播轻捋了捋下颌间的短髯笑道:“不错,薛某此次从长安而来,确实捎带着陛下的手谕”

薛播虽然年岁尚轻,毕竟出身名门,族中长辈耳濡目染之下,多少养就了几分儒官的气度。此时一番谈吐颇为得体,眼前之人若不是高仙芝,怕真会被他的气势震了去。

“皇帝陛下希望高大将军能够替大唐拓土开疆,重现薛仁贵大将军三箭定天山的壮举”薛播眸中射出两道精光,望着高仙芝铿然而道。

高仙芝心中一惊,道此事终归来了。他早料想到今上对河中之事念念不忘,总是希望能重新恢复高宗朝在西域的旧土。大唐的国力虽然昌盛,但军力已不似高宗朝那样勇猛。更何况他们现在需要面对的是训练有素的大食士兵,而不是战力一般的河中杂胡。

当然,无论从各个角度讲,安西唐军对待西域的政策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与大食人在河中展开决战。安西四镇的总兵力不过五六万,加上一万的长征健儿也勉强能凑到六万。这其中还有很多老弱残兵,还要留下一部分守城。若真是开战,唐军将承受极大的压力。

这便是他一直静观变化的主要原因。非是他高仙芝无作为,实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啊

当然,皇帝陛下不会去听这些解释的话,在他看来疆土的变化无外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