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小春我同意”
李括环视了一周众人,点了点头:“既然大伙都没有意见,就这样办了。还有哪个兄弟想去别的军镇走走,尽管提出来。”
这话一出,一些仍在观望的将领心里也打起了鼓。他们对李括搬倒李林甫一事也并不太看好。只是碍于情面,他们不好第一个站出来。
现在既然孙埕已经当了那只出头鸟,李将军又做出了允诺,他们也就没有了顾忌。
渐渐的,校尉林海、旅帅刘春,韩股也都站了出来,走到孙埕一边。毫无例外的,这些人大多是世家出身,虽称不上望族,但其家族多少有些影响力。他们考虑的东西显然要比一般贫苦子弟多,一切从家族利益出发,似乎也无可厚非。
“如若有营里的兄弟愿意跟你们走,也别勉强他们”李括浅浅一笑,和声道。
在他看来,现在让这些人作出选择自行离开,远比强行留下他们来的稳妥。毕竟,这世间最难违拗的便是人心。如果他们心已不在铜武营,却被留了下来,反而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好兄弟,走的时候多带一些精良的铠甲,千万别叫其他的军镇的人笑话了咱铜武营”
李括目光敛起,眸子中闪耀着一种难以言状的光芒。
漠视、直言、背叛、挣扎、重生
人生无时无刻不在取舍。正如远赴天竺求索取经的僧人,面对一条涛起大河,阔步向前亦或回首转身,不到最后一刻,谁都无法说出对错。
倒不如放下执念,任由埋藏在心底深处的情感提供指引,以此作出取舍。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注1:大唐虽配发军甲,但不同的部队铠甲的种类都不同。在边军中,也由于部队与主帅的亲附程度有所差异,越是嫡系军队,铠甲越精良。故而,李括才会说出这一番话。
注2:天竺:唐是对印度称呼。
s:我想说两句话,对于孙埕这样的做法,我并不反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准则,只要不出卖兄弟,默默守护也是一种仗义。
第五十九章觅渡一
时间:20130209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每个人都有权作出自己的选择。
尽管这个选择有些难以让你的兄弟、家人接受;尽管这个选择乍一看来可能有些滑稽可笑。
所以李括选择了理解,选择了宽容。这不是一种故作姿态的示好,而是发自于肺腑的感念。孙埕他们的离开并不会影响少年的决心,相反,却会更加坚定他的意志。他就是这般的要强,就是这般的不信命,不需掩饰也无法掩饰。
十日之时,转瞬即逝,李括为参加李林甫的寿宴可是煞费苦心。从寿宴所呈送的礼物到过府携带的亲卫,李括都要详细考虑。对于李林甫是否会相邀自己,李括毫不怀疑。一来最近自己风头正劲,他肯定会顺应大势,揽下提携后辈的好名声。二来前段时间他们二人的暗中角力被人传宣的沸沸扬扬,李林甫需要用大度的行动向世人证明,他们二人的关系非常和睦。
果不其然,在大寿三日前,少年便收到相国府送来的请柬。与一干兄弟商量后,少年定下了最终的计划。人不能带的太多,太多李林甫定会生疑,亦不能太少,太少自己的计划得不到很好的贯彻。
七人,只需七人耳。
张延基、周无罪、窦青、濮大锤、王小春、鲜于瑜成
还有一个是谁自然是如假包换的慎儿姑娘
要想将计划完美的付诸实施,所必须掌握的便是李林甫的作息喜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宴会只是一个引子,只提供给众人一个接近老贼的理由。至于什么时候动手,怎么动手,都需要依老贼的行踪而定。三哥说过,暗中角力,拼的就是线索与情报。
李林甫吃过酒宴后喜欢干什么是回房歇息还是另有他好酒后乱人性,他会与哪房夫人行合欢之好,在哪个跨院下榻他身边有多少人护卫,有没有漏洞和空隙可寻可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关乎到行动的成败,李括不敢丝毫掉以轻心。
这一切,自然由慎儿姑娘来完成。
事实上,当慎儿托信鸽将一纸信笺带到李括手中的时候,少年不免苦笑。
原来,李林甫会如斯做,如斯想。不过,太晚了,他与这个男人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他们两人间注定只能活下一个。
少年兀自苦笑,宰辅也是人,是人皆有喜怒哀乐哉
最终敲定的礼物是草圣张旭写的一首塞下曲,诗是高适高伯父的诗,字是张九张长史的字。如此珠联璧合的杰作,怕就是权倾天下,无所不有的李林甫见到都会大呼过瘾。
想想高伯父那肉痛的表情,李括便只觉好笑。不过一幅字耳,文人所重的到底还是一扬一抑的名气。
当七人七骑来到平康坊时,祝寿的人群早已把李府围了个水泄不通。这里有三公九卿,六部尚书、侍郎;这里亦有亲王郡王,国公侯爷;这里甚至还有胡儿节度,边镇将军。
这儿纸醉金迷,这儿羽化笙歌,这儿便是大唐百姓用血汗钱,奉养的大唐宰辅李林甫的府邸。
思邪,幻邪
不错,这就是真实发生在眼前的场景。
在这个讲究按资排辈的大唐朝廷,李林甫似乎当得起这么多公卿王侯的力捧。
李岫正立于府门前迎接各位贵客,作为李林甫重点培养的儿子,他已经官至鸿胪寺卿,成了李家未来的希望。除去二伯李林鹤,几乎没有人能对他未来的家主之位构成威胁。虽然他不是嫡出,但又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