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1(2 / 2)

赤唐 九州流云 7871 字 2019-05-02

若不是他怂恿少年执意探查高秀延私通吐蕃之事,弟兄们也不会中了高贼的埋伏。在他看来,括儿哥之所以遭此横祸,都是因为他的意气用事。

“这不是有你呢吗,有你在,我安心。”

少年却并不担心铜武营的弟兄真的会失去理智,发生哗变。这些弟兄虽然都跟他有着出生入死的交情,却有很强的纪律性。即便口上喊得再凶,若未得上官命令,也不会擅自行事。

令行禁止,遵规守纪,这是铜武营一贯的作风。

“那可说不准放在别的事情上,或许我的话还管些用。此番可是你被人奸人陷害,弟兄们能眼睁睁的看着你在囹圄中受苦”

张延基不以为然的耸了耸肩,为李括抱起不了不平。明明就是进了别人的圈套,却是有苦说不得,说出没人信,这份窝囊气,哪是火气方刚的大老爷们能忍下去的。

“我可没受什么苦,说来也怪,自从到了京兆府,那王銲倒把我礼为上宾。除去两次面谈,我连吐沫星子都没浪费半滴。”少年心气不错,话也连带着说的带了一丝市侩气,惊得一旁的好友险些跌掉了下巴。

“什么,那厮,那厮竟然没有为难你你没有受刑,没有挨板子,没有被夹指”张延基围着李括转了好几圈,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仍是无法相信李括所说之话。

谁不知道京兆府里的猫腻,若是没有点背景,便是一个七尺壮汉进去,也得脱层皮。

“当然没有,这个案子我只是有嫌疑,又没用定罪,王銲即便想为难我也没有说头。况且,我刚被陛下封了兵马使,若是陛下没有发话,王銲便擅自用刑,不是打了陛下他老人家耳光吗。”

李括笑着摊开双手,颇为轻松的跟好友分析着王銲的心态。王銲虽然权倾朝野,跋扈骄横,归根到底也是大唐朝的臣子。皇帝陛下刚刚封了自己官职,这个时候他来找麻烦,让陛下的脸面往哪里搁。

“谅他也不敢”张延基轻哼一声道:“不过,要不是,要不是唉”

如若不是虢国夫人出面找到高力士,怕是括儿哥现在还身陷京兆府。即便王銲一时不敢对括儿哥怎么样,但正所谓三人成虎,若是他买通一些所谓的证人,一口咬定括儿哥的罪行,怕是最后皇帝陛下也不好多说什么。

只是虢国夫人事先已经告诉自己,不要将她出面一事告诉括儿哥。真不明白她是怎么想的,明明做了,却不肯让括儿哥知晓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咱们得好好商量商量,怎么报这个仇”张延基攥紧了拳头,大声呼喝着

“凡人呐,凡人”不知何时,周无罪已经进了屋,站在张延基身后一番感叹,险些把张小郎君吓倒在地。

“呆”捂着胸口好一阵喘息,张小郎君其声道:“死胖子,你什么时候出来的。怎么走路没声啊,吓死人了。”

不屑的夹了张延基一眼,周大天才嘟着嘴道:“要么怎么说你蠢呢,天才行路若是像凡人一般,还怎么称之为天才。本天才的心境,你这等凡人自然无法窥视。”

“你”张延基恨得直是牙痒痒,只想一把上前把周无罪那张死猪脸揉成面团

“若是七郎真像你这般蠢,也不用报仇了,直接等着李林甫拿着屠刀而来,引颈就戮就好了。”周大天才念叨着人与人的差距,颇觉感慨。这个张延基要能耐没能耐,要心机没心机,冲动好战,不顾后果,如不是待在李括身边怕不知道死了十回八回了。

“这件事能如此善了,乃是多方斡旋的结果。但这并不代表李林甫会善罢甘休。七郎如今正在风口浪尖上,这个时候愣头愣脑的冲过去,不是找死是什么”

叹了一声,周无罪指指点点道:“太子被禁足东宫,杨钊又不在西京。仅凭你张大少爷一人之力,就能撼动李林甫这颗大树”

“难道就这么算来”张延基最听不得这些大道理,何况还是从周小胖子口里说出来的。当即张小郎君便来了气:“若是这般,我们干脆为虎作伥,拜在李林甫门下,不就什么事都没了”

“人争气,火争焰,佛争一炷香。争,当然得争”白了张延基一眼,周无罪淡淡道:“只是,恐怕我们的策略得稍稍改变”

“改变”张延基不明所以,探头问道。怎么改变,如何改变,这个小胖子莫非真有妙计

“我们之所以会中了李、高二人设下的圈套,是因为我们没有看清形势,纠结于高秀延私通吐蕃人一事。”沉了沉声,周大天刻意留下一段时间供二人思考品味。

“无罪的意思是,我们要从这件事跳出来,放眼全局”李括眼中精光一闪,拊掌赞道。

“不错,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他李林甫、高秀延可以设陷布局,凭空生事。我们便学学他们,叫他们以血还血,以命抵命”

s:第三更送到

第四十七章恩怨三第一更

时间:20130204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周无罪的一番话让李括豁然开朗,原来他一直没有抓住问题的症结,就如同一个身手矫健的勇士走进了死胡同,任其有一身气力,面对眼前的高墙也只能哀鸣嗟叹。

周无罪的观点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擒贼先擒王。

李林甫如今如日中天,在朝中的门生故吏不计其数,若是再算上一些投入其门下借以谋得进身之阶的墙头草,李林甫几乎已经掌控了大唐朝廷的半边江上。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世家大族之所以能一直把持朝政,靠的就是其丰富的人脉。一门三公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痴人说梦,只要你的家族有着雄厚的背景与实力,掌握朝政实属寻常。

国朝定鼎之后,虽然极力打压世族,但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山东、关陇两大脉系的世族被大力打压,在朝中却仍有着极为强的影响力。在这天宝朝,李林甫无疑便是世家的扛旗人。

高秀延之所以能平步青云靠的就是李林甫的大力提携。同样,他也是李林甫在军中培植的耳目亲信,会帮李林甫做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譬如九曲之地的借刀杀人。

既然代表了李林甫在军中的利益,高秀延就不会轻易的被搬倒。莫说自己抓不到足够的证据证明高秀延确与吐蕃人有染,即便他得到了足够的证据,以李林甫的广袤的人脉,只需动动嘴皮也能将黑的说成白的,弄不好自己还会被反噬。

少年还清晰的记得苏亚斯临死之时那不甘的眼神,如若没有李林甫撑腰,高秀延怎敢为所欲为

那番是家仇,此厢却是国恨

所以这份仇必须得报,而且是直接找幕后之人李林甫来报

若不搬倒李林甫,高秀延永远能躲在庇护伞下;若不搬到李林甫,自己永远无法实现作出的承诺。

但是,如何来搬倒权倾朝野的大唐右相呢

依靠太子显然是行不通的。事实证明,虽然对自己极尽拉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