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见少年如此自责,高适摆了摆手道:“你也不需太过自责。若是你真心想去边关,可以把嫂嫂接到子固宅里。再怎么说也是本家,多少有个照应”
三哥不知为何,少年从心底竟有些惧怕提及他。也许是因为阿甜的事情,自己刻意的回避与他见面。还记幼时得他总是喜欢将自己搂在怀里,倚坐在崇仁坊老宅前院的大槐树下,给自己讲漠北的烽烟,关河的流云。可是如今,少年心头苦笑。难道成熟便意味着对家族的绝对服从,难道成长的代价便是心甘情愿的牺牲
“正好陛下有意从京畿子弟中抽调人选组建一支神策军注1,拨给哥舒大帅对抗吐蕃。”高适不紧不慢的说道。“你也知道,吐蕃一直是我大唐的心头大患。大非川注2之战后,吐蕃在各线战场上皆对我大唐呈压制之势。如今我大唐四海升平,国力强盛此子才不敢轻举妄动。然陛下早看清此子的面目,如若不收复九曲一线。若我中原动荡,吐蕃人顺势而下则陇右、河西危矣。”高适说道这里停了下来,双目却紧紧盯着少年。他该说的不该说的都一股脑儿的暗示给了少年,接下来的路就要靠他自己走了。
“您是想让我去神策军”少年一个机灵回过神来,脑中飞速思考着。既然陛下有意对吐蕃用兵,那便不能只倚靠河西陇右的边镇军。而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于大规模用兵将领显然比士卒更为重要。高伯父让我去神策军任职,该是想让我往高层将领处发展吧。
高适满意的点了点头,自己虽然有意帮衬李括。但有些事情只能点到为止,若是他没有资质悟不出其中道理,即便他高某人把他捧上天怕也会狠狠的摔下来。但括儿明显具备一种敏锐的嗅觉,这种嗅觉无论在朝堂还是军伍都能派上大用场。他高适没有看错人,此子前途无量。
“只是既然是陛下亲点的神策军,其各项要求都会比普通士兵高。我”李括望着高适,不安的提醒道。
“你是陛下亲点的宣节校尉,又挂着太子宾客的虚职。若是你没资格进神策军,怕是天下人多无缘染指了。”适时的给少年打了打气,高适看向李括的眼神里满是慈爱。
“那,那我该去哪里点卯”被高适看的有些发憷,李括耸了耸肩。
“明日便来南衙军营点卯吧,陛下他老人家可是盼着你们这些小郎君早日替他早日收回九曲呢。”高适善意的提点道,满脸慈祥。
“娘,这些不用拿,现在还是暑天”看着自家娘亲将一件件粗布袍服塞进了包裹,李括苦笑道。
李卢氏犹疑的将那几件漂洗的泛了白的袍服取了出来,思忖片刻还是将它们卷了又卷,希望能在臃肿的包裹里多挤出一丝空间。
“你这是去军营,不比在家”李卢氏一边将袍服收了边压实,一边执拗的说道。“长安的天气可没个准,前半日还是晴空万里到了午后便能狂风大作。要是下了雨你又没套暖身的衣裳可该怎么好。”
“南衙离家也就半个时辰的功夫,我又不是不能回来看您老人家。”少年吐了吐舌头,辩解道。
“军营岂是说出便能出的进了军营啊凡事都得小心,能不跟人争的就不跟人争。刀枪啊可不长眼,千万别跟自己较劲你好歹也是个校尉了,便是熬资历也比那些普通戍卒快,没必要去拼命”人上了年纪便是话多,李卢氏苦口婆心的叮嘱道,生怕自家儿子太年轻吃了亏。
耸了耸肩,少年毫不在乎:“我不去惹事便好,不过要是有人挑衅,我也不会去做缩头乌龟”
“你啊,跟你阿爷一样的倔脾气”李卢氏轻点了李括眉心一下,叹道。
“娘亲,括儿走了后您便去三哥那里住吧。我每月的饷银都拖小六捎给您,您也置办一套像样的衣服”李括拉着娘亲的手,劝道。
“娘亲穿不穿好衣裳无所谓,只要我家小七平平安安的,娘亲便再开心不过了。”李卢氏摇了摇头,拒绝了儿子的好意。
“听说张家小郎君也要去神策军”李卢氏拉着儿子的手,慈声道。
“嗯,他啊非缠着我,想甩都甩不掉”提及张延基,李括心情甚好笑着打趣道:“还有我另外一个朋友,我们明日一起去军营点卯。”
不忍坏了儿子的好心情,李卢氏挤出一抹笑容,和声道:“这样也好,你们弟兄几个在一起好歹有个照应。”微顿了顿,李卢氏起身将李子固赠给李括的那张墨黑色角弓置于包裹上,用柔绳缠了几绕扎了紧,语重心长道:“括儿啊,你长大了也该出去闯闯。有你高伯父和固儿照顾,娘也放心的下。娘知道你上进心强,不过凡事做前多思量思量。娘亲不求你能封侯拜相,只是有一点你要记住,咱陇西李家出来的人,走到哪儿都不能叫别人看了轻”
注1:神策军:确实是哥舒翰组建对抗吐蕃的,不过因剧情需要我让它建的提前了一点。
注2:大非川之战:大非川之战,唐总章三年咸亨元年,670年四月至八月,在唐与吐蕃的战争中,吐蕃军避实就虚,不与唐军精锐直接交锋,而是断其粮草后,集中优势兵力夺取胜利。自此吐蕃对唐朝呈压倒性优势。
s:这也是流云我一向的做人原则,做人可以不亿万家财,封侯拜相。但绝不能失了骨气。
苦逼生活就此结束,小七终于要从军啦。爽歪歪,让我们开始一段军旅生活,马踏天下,袖入乾坤。很爽有没有票票有没有
第四十一章袍泽二
神策军的训练地点选在了皇城南衙的骁骑营。也许是起了照拂贵胄公子的念头,大唐皇帝陛下亲下圣谕,将整训地由南郊的白鹿堡改为南衙。要知道,神策军培养的可都是校尉以上的军官,自然和城郊大营中那些底层士卒待遇不同。况且,能进入神策军的哪个不是出身名门的世家公子。功名但在马上取,在这些世家公子哥看来,混军功可比考功名来的容易舒坦多了。皇帝陛下即便瞧不起这些贵胄少爷,也不能不给这些世家大族面子。不过此次掌管整训的可是素以治军严厉著称的哥舒翰大帅,即便是平日横行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