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圈中三人坦胸露腹,一条青龙横盘在脊背间。三人皆是梳着一式“索头”注1,披发左衽。那为首一人冲众乡汉拱了拱手道:“诸位乡亲,今日青客盟至此献艺,还望诸位捧个人场。”
说完便拿起两把流星锤朝另两人冲去,那两人皆是手持一套铁索,挥的呼呼生风。见那人逼来不退反进,将铁索套了过去。说来也怪,那铁索竟像是被施了魔,在触至铁锤的那一刻如同一只吐信的毒蛇,环成了一个圈。电光火石之间,持锤之人竟是被全卸了力道,丝毫反抗不得。
正当众人以为那持锤之人便要束手就擒之时,却见那人双目紧闭,口中默念,一时脸颊抽搐,面色变绿,甚是可怖。
没过多久,忽闻爆喝一声,持锤之人左腿微弯,重心后移,一个鹞子翻身便是借力将右手那人甩了出去。
去了一边掣肘,壮汉显得更为得心应手,口中默念了句什么便以左腿为支点,转了起来。那口中默语越念越快,持锤之人面色也由绿转青,没过多久众人便已看不清二人的身形。只一瞬的工夫,脚尖轻点铁锤,强大的震力顺着铁锤漫至铁索上,那持索之人避之不得便被带至空中绕着壮汉转了起来。
又是一声爆喝,铁锤霎时拖了束缚。那持索之人一时失了重心,飞将出去,重重摔在了黄土地上,扬起一阵烟沙。
注1:索头:北方胡人发式,且多披发左衽。
求票求收藏
第二十四章青谶六
“区区名利岂关情,出处须当致治平。剑冷冰霜诛奸佞,词铿金石济苍生。”那持锤的壮汉冲着众人拱了拱手,高声道。
先前被他甩出的两人也轻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小跑着来到众人面前,确似毫发无伤。
“诸位乡亲,我青客盟一向除暴安良,欲除遍天下不平事。若有乡亲们觉得过不下去了,大可加入我青客盟。我宇文峰在这里作保,但有一口干粮,绝不让大家喝稀的。”
“是啊,大唐朝廷有什么好,每年要交大笔的赋税不说还要服沉重的徭役,简直不把大伙当人”一持索的壮汉接道。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伙的日子大伙自己做主,劫富济贫,大块吃肉,大口喝酒”
李括听及此处,只觉心中一股怒火涌上。从小生长在长安城中,少年经历了家族的兴衰荣辱,对其间冷暖自是清晓。宫闱的争夺,世家的倾轧,亲族的漠然。本认为大唐是人间极乐的少年,在家族没落后清晰的看到了,繁华背后朝廷的与浮夸,强盛背后人性的自私与冷漠。是,大唐是有不公,是有不平。但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崇仁坊的老宅,通济坊的客隆茶馆,务本坊的国子监阿爷,娘亲,孙叔,阿甜,延基,南大哥他们已然和大唐合为一体,不分彼此。纵然大唐有千般不公,万般不是,也轮不到一个异族在这里指指点点这就好似一个叛逆的少年,即便自己对父母颇有成见,也不允许外人说双亲一句不是
少年强自定了定神,上前一步,挺直了脊梁对着那三人朗声道:“三位兄台此言差矣。我大唐自高祖定鼎已来,均分土地,开科取士。从贞观至天宝,经济日趋繁荣,边关连战连捷,人才多尽其用。虽不乏贪官污吏,地痞恶霸,但自有国法治之。别的朝代李某不知晓,但前隋战乱时,河北大地饿殍遍地,战火纷飞,民不聊生,每每有易子而食的人伦惨剧发生。至我朝定鼎,全国人口十去其七。诚然,我大唐在灾年亦不乏流民迁徙,但相较之下,地方官吏多能及时赈灾放粮,并无大的疫病蔓延。人心思安,三位兄台如此蛊惑我大唐百姓,是何居心再者,李某观三位兄台衣着装束并非我大唐式样,却似漠北突厥之胡服。我大唐乃礼仪之邦,你们坦胸露腹,披发左衽叫我九州华夏的子民如何接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轻毁。你们绣纹丹青,毁身割肤,将我天朝大唐的百姓如何认可我大唐再有不是,也皆是同族之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大唐如若不能善待大伙,你们突厥人就会把我们当人看吗”
这最后一句点醒了在场众人。是啊,他们是突厥人,我们为什么要跟他们走。
“不跟突厥胡种,我们是大唐人”
“他们都被大唐打得灭了国,哪里能为我们出头”
“我们是唐人,不屑跟蛮夷为伍”
“我们的事我们自己解决,不需外人插手”
一时激起千层浪,庄户汉们被李括的慷慨陈词所感染,纷纷挥舞着拳头,奋声抗议三人的挑拨。
“把他们赶出村去”
“捉他们去见官”
“滚回你们的草原去,你那点臭钱爷爷不稀罕”
声音不一而足,甚至透着点粗鲁,但李括此时听来却觉美妙无比。
我们都是唐人,我们身体里都淌着炎黄子孙的血液,我们不为一家一姓而活,但我们绝不允许任何形式,任何民族对我们的侮辱,因为我们是唐人
臭鸡蛋,大白菜纷纷向三位青客盟“义士”掷来,直逼得三人连连后退。
“唉”那手持铁锤的大汗面颊憋得通红,长恨一声,拂袖而去。
“滚吧,滚回你们草原去”
“突厥种也敢在长安如此放肆”
张巡轻拍了拍李括的臂膀,投来赞许的目光。
午后,微风。
长安城东郊的一处田庄内,张延基正歪坐在一处池塘前,左手轻捻着新下的梅子,右手虚扶着一支鱼竿,清风拂过,好不惬意李括与张巡难得的换了身轻衣缓袍,叔侄俩盘腿坐在一堆麦秆前,屏气凝神下着一盘闲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