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叔,事情没那么严重。现在大多数的百姓都吃不饱,他们都会选择粮食。这样的话,咱们的成本就会减小很多。再说了,百姓读书识字,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少也要好几年才能完成。再把这个钱,分散到几年当中,那就会更少了。这样的话,国库应该可以承受。”
让全民识字,这可是个绝世大功劳,没有人不动心。尤其是刘倏和司马徽,他们两个都算是主管,要是这件事情,在他们的手中完成。那他们,绝对可以名垂千古。
尤其现在,刘宏决心已定。看样子,刘宏也经过深思熟虑了。甚至连那么大的花费,他都考虑到了,他们也都想,和刘宏一起疯一把。
宰相和教育部尚书都不反对,这项政令就算通过了。而它一被通报天下,立即就引起轰动了。
在普通百姓看来,能够识文解字的人,全都是有大本事的,他们做梦都想加入其中。而现在,学习认字,皇帝竟然还给奖励,就算是为了钱,他们也一定要把那些字都认全了。
不只是普通百姓,百家和儒家的人,也都无比的激动。有教无类,不仅是儒家的传统,这也是百家得愿望。现在皇帝一声令下,他们全在有生之年,看到完成的可能了,他们不激动才怪呢。
刘宏的这项政令,引来一片叫好之声。就算有点儿不同的声音,也直接被淹没到了叫好声中了。不过刘宏却相当的清醒,他知道要让全民认字,不是百姓愿意学就行的,还得有人愿意交。
而这时,司马徽也在为这个问题犯愁。他左思右想,都没办法解决。最后,只得入宫找刘宏商量了。
刘宏深知,国人,尤其是国人中的文人。很多时候,都是只说不干的。尤其是那些比较辛苦的事情,他们都是忽悠着别人去干。而他们自己,只是站在一边叫唤两声就算了。所以,要指着这些文人主动去教人识字,尤其是那些偏僻荒凉,条件艰苦的地方,基本上就不可能。
对此,刘宏也相当的头疼。可是现在司马徽也被难住了,使得这个事情,直接影响到了全民识字的推行了。所以,不管怎么困难,刘宏都要解决了它。
“司马爱卿说的这些,朕刚才也在考虑,不过也没什么好办法。”说到这里,刘宏看了一眼明显变失落的司马徽,然后接着说道:“不过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朕想,只要朕给出足够的奖励,应该会有人愿意去教百姓识字的。”
听到这里,司马徽立即兴奋了,说道:“陛下,您准备用怎样的重奖,让那些文人去教百姓识字呢”
刘宏琢磨了一下,说道:“现在所有的人,不是都对爵位感兴趣吗。所以朕,就用这个进行奖励。对于教百姓识字的人,都会给予一定的功勋,让他们可以得到爵位。”
说到这里,刘宏的心里也有了底了,接着说道:“咱们定的课程有四项,只要他能让一个人,学会四项中的一项,朕就会给他两点功勋。要是他让一个人全部学会了那四项,就给他十点功勋。这个功勋点数,就可以让他成为功民了。而教会十个,他就是勋民。教会一百个,他就是准爵。要是教会一千个,就能得一万功勋点,就能让他成为真正的贵族勋爵了。爱卿觉得,朕这个奖励够重吗”
听到这里,司马徽彻底的兴奋了,不停地点头说够重。
而事实上,刘宏的这个奖励,也确实够重。汉朝的时候,有学问的人授课,动不动就是几千弟子。现在刘宏重奖,引诱人去识字,这个人数只会更多。所以,只要文人用心教,一人教个几千百姓,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这个功勋点,就足够他们成为真正的贵族。不光他们自己,就连他们的后代都有了保障。所以,这绝对称得上重奖。
不过由于这样的功勋,得到太过简单。所以刘宏,一开始就做了限制,这个政策只实行三年,三年后自动取消。毕竟要让人识字,主要还是得靠学校。
95普及教育中
对于刘宏的观点,司马徽相当的认同。要想普及教育,还是得兴办学校,这才是算得上正途。
“司马爱卿,你是教育部的尚书,主管大汉的教育事业。这办学校的事情,你可要上心啊”
“陛下,这方面微臣已经做了准备了。”说到这里,司马徽兴冲冲的向刘宏汇报,“陛下,微臣打算,将顺帝时期兴建的校舍全都恢复过来,让他们全都重新授课。然后在向国库争取一些经费,用来兴建新的校舍。争取每个县,都能有一到两所学校。”
“爱卿的想法很好,可是却无法满足全民教育的需要。”
司马徽有点傻眼,在他心目中大动作,在皇帝眼中,竟然还无法满足需要呢。
“爱卿不要疑惑,虽然每个县都有一到两所学校,看着是不少了。可是我们要普及教育,所有儿童就都要上学。不说别的了,就是这些儿童,你这点儿学校,也绝对不够。”
“陛下,要是按您的说法,那学校的建设可就大了。我们刚搞了个全民识字,就弄得国库吃紧了。现在又要占用大笔的资金,不要说宰相那里了,就是国会上也通不过的。”
听到这话,刘宏点了点头,说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事关千秋万代的大事,耽搁不得。所以经费的问题,朕会亲自去和宰相和国会打招呼,这点爱卿不用担心。只要爱卿,能够踏踏实实的,将学校办好就行。”
“陛下,只要您能保证经费,微臣就是肝脑涂地,也一定会将学校办好。”
司马徽的人品,刘宏倒是挺放心。现在,他得到了保证,就忍不住开始琢磨了。
“兴办学校,最费钱的,就是校舍的建设了。不过好在顺帝之时,教育很是发达。在历史上,有四海之内学校如林的美誉。就算有些夸大,当时肯定也建设了不少学校。这些学校,总共才建设了三十几年,就算有些失修,问题也不会太大。将他们修缮一下,肯定比新建要省不少钱的。”
刘宏合计了一下,校舍,一开始不用弄太好,能凑合着用就行了。等以后条件好了,在兴建高档的学校。这样的话,再加上以前的学校,投资就不会太大了。凭着现在的国库,应该能够支撑下去。
想到这里,刘宏就有底了。既然校舍不成问题了,刘宏就和司马徽讨论起教育的问题。
“爱卿,咱们要普及教育,那样的话,以前的教育方法,就有点不合适了。这个情况,爱卿不知道有没有考虑到”
刘宏知道,汉朝的教育,是不分阶段的,学子不管大小,全都一起上课。要全民普及教育,这样就不行了,必须要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教育。
而且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