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6(2 / 2)

大帝刘宏 代号强人 5965 字 2019-05-02

“原来是康成兄和子干兄,两位的大名小弟是如雷贯耳,今曰得见真是三生有幸啊,来快快入座,我们一起热闹一下。”说着,司马徽和庞德公就把郑玄三人让到了座位上,问道:“承彦兄,你太不够意思了,放着两位大才,竟不与我们早作介绍,你一定要罚酒三杯才行。”

“好好,小弟认罚。”

庞德公和黄承彦开着玩笑的时候,司马徽向郑玄和卢植两人问道:“早就听说,陛下派人去请马大宗师入京主持编书。现在两位仁兄到了,那马大宗师一定也到了吧一会儿,两位仁兄务必帮忙引见一下,也好让在下聆听一下大宗师的教诲。”

听了这话,郑玄和卢植。都不约而同的垂下了头。黄承彦见状连忙解释,原来马融在前不久已经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都是一阵感叹。而得知马融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挂着编书的事情。硬是让两个得意弟子,千里迢迢的将他编撰的书籍,从扶风运到京城。众人,都被他这种情艹,感动的不轻。

“要不是两位千里送书,也不会赶上这千古未有的科举考试,这也算是好人有好报啊”

众人又是一番感慨,随后司马徽说道:“要说好人有好报,还不如说我们的陛下运气好呢。要不是陛下提前弄出编撰典籍和那个百家论坛,把天下的读书人全都聚集到京城,这科举考试这么仓促的举行,根本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就从这一点看,不管这是陛下早有预谋提前预备好的,还是单纯的运气,都足以说明,天运在陛下这一边。大汉,应该可以从陛下的手里中兴的。”

“是啊,我们也相信陛下,肯定能使大汉中兴。”

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殿试也终于开始了。这次考试,其实就是走个过场,需要录取的人,刘宏早就已经确定下来了。

不过就算是做样子,这个殿试也搞得相当的隆重。不仅要在大殿上当场答题,碰到刘宏感兴趣的,刘宏还会叫他上前当庭问对,一切程序在外人来看,都是无可挑剔。

当然了,那说的是刘宏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可是现在,他打定了主意当黑哨,这次殿试能公平才怪呢。

殿试的题目是你心目中的大汉,随便这些考生想象了。而这样的题目,刘宏最好发挥了,无论你写得再好,他要是不认可,别人是一点辙都没有。只要刘宏想录取,就算文章一无是处,刘宏硬说他的想法和文章一样,别人也没有办法。

考生答完之后,刘宏现场阅卷,他想录取的肯定是全都录取了。不过就算是刘宏昧着良心当黑哨,可是寒门士子的整体素质,还是和世家门阀有着很大的差距。再加上,这次需要录取的人数实在太多,要录取好几百人,才能满足全国的需求。

所以,从总体上来说,还是世家门阀笑到最后了。因为他们的子弟,占到了录取量的将近百分之八十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虽然已经在尽量培养人才了,可是他的培养方式,弄出来的人才,都是些实用姓的人才,几乎没有适合当官的。他们,根本就适合不了官场上尔虞我诈的事情。而他知道历史名人,现在不是太小就没出生,仅剩的这些,几乎全都让他划拉来了,也不过十几人,照着需求差的太远了。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就要普及教育,否则的话,寒门子弟永远赶不上世家门阀。”

91改革开始上

s:诸位童鞋,有时间帮忙投张三江票吧,这马上就倒数第一了,有点难看

不管怎么说,史上第一次科举考试,算是顺利完成,。录取了八百多考生,也终于可以推进官制改革了。

八百多的新晋官员,要是不改革官制,根本就用不了。可是现在新官制一实行,这八百多人,加入到大汉十三个州,一百多郡、国,上千的县、城之中,还真不一定够。

不过就算是不够,也只能以后再想办法了,因为刘宏已经下令,新的爵位改革,和新的官制改革,即曰起就要实行了。

“陛下,你不在考虑一下了吗微臣老是觉得,陛下弄得这个官制改革,有点冒进。”

刘倏说的这些,刘宏也清楚。他搞的官制改革,严格的说,步子迈得有点儿大。一不注意,很有可能扯到蛋。但是,刘宏已经顾不得了。

这个世界上,做什么没有风险啊吃饭可能被噎死,喝水可能被呛死,就更别提这关系到万千人命运的改革了。

尤其是刘宏知道,只要他手握军队,再掌握着经济大权,基本上,他就可以确保无忧了。就算是改革有什么变故,也绝对出不了大问题。所以,他才敢这么冒进的改革。

其实刘宏弄得官制改革,要说超前的,不过就是众议院和国会,这两个地方而已。两千年后的华夏,都还没有实行呢,对于汉朝的百姓来说,他们要是一下子,能弄明白这两个地方,那就纯粹是扯淡了。

可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都到了汉末了,社会矛盾已经很突出了。要是再不想办法,将这些矛盾转移了,大汉朝脱不了鸡飞蛋打的下场。

“皇叔,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习惯的过程。虽然现在看来,这个官制改革有点冒进,那不过是因为,百姓不明白这个官制的好处。只要咱们,能确保这制度顺利的推行下去,就算现在老百姓不明白,时间长了,他们习惯了,也就成为自然了。在等百姓的文化程度提高之后,他们自然就会明白这个官制的好处。”

“既然陛下下定了决心,微臣会全力配合的。”

果然,众议院和国会制度一实行,下面的老百姓都是一头雾水。刘宏知道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老百姓文化程度太低,理解能力太差。只要加强百姓的教育,这个情况自然就会好转。

所以刘宏打定了主意了,就算所有的人都不明白,这两个部门,也都得先成立起来。下一步,他就要普及教育,从根本上解决这个事情。

监察工作,这是重中之重。确保官员的廉洁,监察官员的工作效率,看他们是不是称职。这也是最需要官员的部门了,新晋的官员,有一大半,都是为这个部门准备的。

由于它是皇帝直辖的部门,和其他没有什么牵扯。刘宏直接任命杜密为左都御史,郭泰为右都御使,让他们在各地组建监察部门。

裁决之地,这应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