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4(2 / 2)

大帝刘宏 代号强人 6126 字 2019-05-02

陈蕃张了张嘴,半天才说了一句是武帝

可是刘宏直接就打断了他了,“别拿武帝说事,武帝能定个国策,朕身为皇帝,自然也能为后世定个国策。你们的孔圣人曾经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是朕现在定个国策,罢黜了你们儒家,你们会是什么想法”

这下儒家的人全都不吱声了。

“朕在太学院就说了,学术之争不要牵扯政治,为此朕在太学院设立了百家论坛。你们儒家,也曾是百家的一家,谁是谁非你们完全可以到论坛上争论去吗。现在你们不仅把这学术之争弄到了朝堂上,还弄了这么多人到朕的皇宫前逼宫,这算是怎么回事啊”

看着还是有不少儒家子弟不服气,刘宏又说了,“现在恢复百家,也只不过是给百家一个公平的机会而已,人家百家也是为社稷,为百姓出过力的,朕身为皇帝,就应该保卫他们享有公平的权力,这点不论是谁,都是不能阻止的。”

看到刘宏的态度这么坚决,儒家子弟全都不吱声了。

而百家之人一看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就知道他们的胜利已经成了定局了,全都对刘宏歌功颂德,尤其对刘宏编撰典籍,传承华夏文明大唱赞歌。

对刊印典籍之事,刘宏很是在乎。这可是关系到万千学子能不能远离政治漩涡,为大汉朝留下元气的大事,绝对容不得半点马虎。

“众位,编撰刊印典籍的事情要尽快,早一天印出典籍,学子们就早一天受益,这件事情我们要全力以赴。”

知道刘宏是铁了心了,可是那些儒生还不死心。既然明面上不能阻止,他们就给刘宏来个非暴力不合作,将刘宏给晾起来。你不是要帮百家印典籍吗,我们不拿钱,看你怎么印。

尤其是刚才要撞墙的那个黄琼,他是大司农,就是管钱的,出不出钱都是他说了算。

“什么国库没钱,刊印典籍的事情要暂缓。”

“不分事情轻重,以国事来要挟,你们儒家,可真是治理国家的楷模。”刘宏被这些儒家子弟气得不轻,“你们不是不合作吗,这次我叫你们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个钱,刘宏本就打算自己出的。他知道国库没什么钱,为了将那些学子引出政治漩涡,好为他的大汉留下点儿元气,这个钱他掏的倒也情愿。而且这也是个扬名的好事,人们都知道皇室财产和国库分开了,刘宏掏的钱就是他自己的,和国家没什么关系。这就能大大的扬名,仅凭这个,他出钱就不亏。

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这东西看着工程浩大,实际上用不了多少钱。纸是他自己家里造的,印刷厂也是他自己家开的,横竖只不过一个成本钱而已,这又能用多少钱啊。

可是儒家子弟的态度,让刘宏真的生气了,他觉得不能就这么轻易的放过他们。

“偌大的一个国家,流民遍地,朕就不说了。现在竟然连印一本书的钱,都拿不出来了,你们儒家还有脸提独尊儒术呢朕的国家,要是再让你们治下去,太后和朕就得全都去喝西北风了。”

刘宏也不等他们分辨,又说道:“朕会派人好好的查查,看看国库里到底应该还有多少钱。”

听了刘宏的话,大将军窦武坐不住了。本来恢不恢复百家,根本就不管他的事,他就是来打酱油,看热闹的。所以,即便朝上乱作一团了,他也只是看戏。

可是现在不行了,刘宏要查国库了。这年头,当官的有几个干净的,刘宏在盛怒之下去查账,这得牵连多少人啊。别的人牵不牵连他不在乎,可是管国库的司空宣酆可是他的人,现在几乎对他是唯命是从。这么听话的司空可不好找,他绝对不能让刘宏胡来。所以听到这里,窦武连忙向太后使眼色。

虽然窦妙,也觉得应该好好地查查国库。可是她老爹已经示意了,她无论如何都得给她爹一个面子,“陛下,这国库空虚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哀家觉得,还是先不要查了吧,毕竟还有许多大事要做。”

事情已经都到了这个地步了,刘宏又怎么会因为窦太后的一句话就这么放过他们。

“母后,当初您的宫殿漏雨,朕说修,他们说国库空虚,要暂缓。朕想,咱们是皇室,要为百姓做表率,所以朕没说话,情愿另外找钱修宫殿,也没再打国库的注意。”

听了刘宏的话,窦妙点了点头,说道:“陛下做得很对。”

“城外流民遍地,朕说要赈灾,他们还说国库空虚没有钱,得暂缓。最后还是母后您看不下去,增加了两个粥棚。朕觉得,国家一时困难,只能让百姓暂时受苦了。所以朕又没说话,只是让朕的解渎亭侯府,尽量找些工程,多雇些流民,好尽量的多给百姓们一条活路。”

“噢,原来陛下近期大兴土木,不是为了贪玩,而是大有深意的,不错,不愧是我们的皇家的人。”

“可是再一再二不再三啊,为了治国,皇室财产和国库分离,我们皇室都没动国库一文钱。现在,他们竟然又用国库空虚没有钱来搪塞朕。朕就不信了,堂堂的大汉朝,竟然穷的,连印一部书的钱都拿不出来。”说到这里,刘宏看着堂下的文武百官,说道:“现在朕给你们个机会,谁贪了国库的钱,现在交回去,朕既往不咎,如果要是让朕查出来,不管是谁,朕诛他九族。”

46名妓评比

s:兄弟们,童鞋们没收藏的都收藏一下吧,兄弟在这里拜谢了。有要精华的书评区留言,还有四十多个,不要浪费了。

刘宏放了狠话了,底下的众臣脸色都很难看。他们几乎就没个干净的,可是他们也不敢将刘宏的话当儿戏。

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们大体摸清了刘宏的脾气了,完全是吃软不吃硬。你要敢不给他面子,他绝对说得出,就做的到。

看来不出点儿血是不行了,这些大臣,全都在盘算着要如何过这一关。

而刘宏却挺高兴的,他早就想将财政大权弄到手里了,要不然,干点什么事情都得看别人的眼色,让他这个皇帝很不爽。

现在他可逮到机会了,趁这次交锋,刘宏借题发挥,不仅打击了儒家子弟的嚣张气焰,顺势也敲打了司空和大司农。事后就算不能彻底的掌握财权,司空和大司农,也绝不敢再和从前一样,彻底的无视他了。

查账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编撰典籍也不能停下。这件事情,在刘宏的心中,可比查账重要多了。

刘宏发话了,国库拿不出钱来也不要紧,这是关系到文明传承的大事,绝对不能耽误,用多少钱都由他出。

为了表示他的决心,他将那部囊括所有典籍的书,定名为四库全书。并承诺,他要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图书馆,保证每一座县城,都要有一座图书馆,里面最少有一部四库全书,要让整个大汉的学子都受益。

对于这个决定,众臣倒是都很赞同。反正是皇帝掏钱,受益的是广大的学子,横竖也没有他们什么事,他们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编撰典籍的事情,彻底定下了,由太学院全权负责。为了加快进度,刘宏还将皇宫的藏书,全都拿了出来,好让他们立即就能展开工作。

散朝之后,刘宏就找来了刘全。他是京城的大管家,那些帐房什么的,都归他管,到国库查账的事情,就交给他。

听到刘宏召唤,刘全来的飞快。自从刘忠封了侯爵之后,刘全就对他的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