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1(2 / 2)

大唐军魂 黄昏前面 6015 字 2019-05-01

“这是跟随我多年的军中长史郭孝恪,这次也一道随我进京”刚进前厅,李世勣为他们介绍起来。

“见过李大将军,”郭孝恪恭敬地对李业诩再行一礼,道,“末将常听人讲起将军所经的战事。甚是敬佩”

“郭将军的威名,某也是久有耳闻,幸会幸会,”李业诩一脸惊异地看着面前这位长相还不错的中年将领。

郭孝恪的名字还是在后世知道的,李业诩的记忆中,这位名将在安西一带,以几千士兵,与突厥数十万兵马抗衡,拳打脚踢,把突厥人耍得团团转。更让李业诩记着这个人的是,郭孝恪还有一个儿子很有名,唤郭待封。正是这郭待封,在李治李小九当皇帝间,作为薛仁贵的副手,与吐蕃大军在大非川一带作战,结果不听行军大总管薛仁贵的号令,擅自行事,使得十万唐军兵败大非川。

自那一仗后,唐军天下无敌的神话也破灭,青海彻底落入吐蕃人的手里,这也直接导致吐蕃在以后的百年间,成为大唐最强大的对手,李隆基时候。更是与吐蕃在青海一带进行了多次的激烈征战,却最终没有打败吐蕃人。

不过李业诩知道,如今这样的情况再不会发生了,吐蕃已经彻底被打残,再也没有能力攻击我大唐,而那个不知落在何处的文成公主,也肯定不可能再入藏嫁给成丧家之犬的弃宗弄赞,薛仁贵也成为自己的部下,出人头地的日子会更早,也没再有可能大非川的战役。

连李治能否当皇帝还是个未知数。

只是郭孝恪那狂妄的儿子郭待封得要注意,以后不要再让这个人坏了什么事才好。

“大将军如此说。真是折煞末将了,”郭孝恪对李业诩这样说很是意外。他虽然跟随李世勣多年,自觉并没什么战功立下,李业诩如此说,明显只是客气之语,他根本不知道,李业诩知道的事很多。

“哎,如此客气做什么”李世勣哈哈笑道。“贤侄,在兵部官署,一些事儿不方便说,所以今日就上你府中来,聊一些私事儿,顺便讨杯酒喝”

“李伯父有事尽管吩咐,翼当不得你如此,若有事,也是翼上门拜访才是”李业诩说着,屏退下人,在李世勣身边坐了下来。

“郭将军跟随我多年,行军布阵颇有战法,因此这次我就将他一道带回京,也向皇上举荐他,让他到新设的卫军中任职”李世勣开门见山地说道。

“李伯父决定即可,何需来问侄儿呢”李业诩明知故问道。

“哎,贤侄,你如此说就见外了,”李世勣故意吊着嗓子道,“新设的特卫军中,还少几名将军没着落,因此我向皇上推荐由郭将军到特卫军中任职,皇上并没反对,只是叫我问一下你的意见如何”

“李伯父,特卫将军是由皇上任命的事,我如何能做主”李业诩疑惑地问道。

本来依李业诩的想法,作为自己部下的苏定芳和郑仁泰,也将他们分置开来,安排在另外卫军中,这样不至于让人有顾忌。毕竟李业诩和这两位共事了多年,相互间很默契,若有事肯定是一心的。

只是李世民没有同意李业诩的意见,还是让苏定芳和郑仁泰都在特卫军中。

李世民的意思,那就是要保证这个大唐第一卫军的绝对战斗力。

“贤侄,皇上只是让问你的意见,若你同意,则即可入特卫军中”李世勣笑道。

“李伯父所荐之人,定是非常之人,翼如何敢拒绝,若陛下任命下来,那翼定是非常喜欢”李业诩只得如此说。

作为直接领军队的将军,各师将军的人选。李世民是非常慎重的,也到现在没最后公布。反而大将军的人选,早就诏告天下了。大将军职位虽高,并不直接管军队,在皇帝诏令和兵部军令下达前,也没权力调动一兵一卒,所以重要性还不如将军职。

“你既如此说,那我就放心了,”李世勣哈哈笑道。

“那以后还请大将军多多关照,”郭孝恪站起身,再行一礼道。

“郭将军客气了,若皇上的任命下来后,那我们以后就是一道共事,”李业诩虽然如此说,但对郭孝恪如何领兵还是不清楚,不知道这位在历史上挺有名气的将领能否严格按照训练大纲来执行日常的训练。

按布防情况,除第一第二师在长安近郊外,其他三师都是在离长安较远的地方,巡视一次也不是很方便,训练情况不能实时掌握。不过大量的中下级军官,包括队正到郎将一级的主官,全部都是从原来特卫所领的那一万人中派出,这些人应该能严格地执行训练大纲,按照大纲上的课目训练的。

而在开始练兵前,新任命的这些将军也要在特卫原先的军营,也就是现在的特卫军部和第一师驻地进行一段时间的集训,这样可以让新任命的这些各卫军将军们对情况熟悉起来,并指导以后的训练工作。

不过虽然如此,李业诩还是不太放心,怕这些他自己不熟悉的将领们不能严格按照大纲进行训练。所以也建议李世民以兵曹参军事行使军法官职,在刚开始训练时,有权监督新任的将军严格执行训练。

“今日本想在你这里讨杯酒喝,但老夫想着还有一些事儿要去问询一下你祖父,还是先告辞了”李世勣像似突然想起什么,即起身告辞。

郭孝恪也跟着站起身,与李世勣一道离去。

正想请李世勣和郭孝恪一道用餐的李业诩有些纳闷,难道李世勣还要向李靖说明一下推荐这个郭孝恪的理由吗

第四卷军魂第三章组建军事学院的重要性

皇城,两仪殿内。李业诩正向李世民汇报情况。

“陛下,征兵的命令已经起草完毕,请您过目一下,”李业诩说着,把手中的一份文稿递给李世民。

作为秋收后将开始的募兵主要负责人,李业诩这些天忙得有些天昏地暗的感觉。

最头疼还是时下的文言文,李业诩实在写不出长篇的征兵命令文稿,只得用简单的言语说与一直跟着他的员外郎裴行俭听。

裴行俭这小子脑子还真好使,在听了李业诩所说的东西后,小半个时辰,即构思出一篇征兵动员的文稿出来。

这是一篇充满煽动性的征兵动员命令,把好男儿去当兵,入伍从军保家卫国说成天经地义的事,是每个有为青年人的光荣使命。

李业诩有些怀疑,这家伙是不是也听了自己当初给情报人员思想方面的教育课以传销方式灌输的那些理念,让情报人员们都有了狂热的爱国主义精神,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