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大哥怎么说”秦怜芳很自然地询问,这似乎成了她的习惯,“外面的情况你们最了解,应该由你们先提出行动方案,大家再商议决定。”
小全有些不自然地笑了笑,说道:“有田哥主张先在这一带活动,我觉得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深入敌占区活动,牵制敌人在这一地区的兵力和行动。”
秦怜芳目光闪烁,并没有轻易表态,虽然都有道理,但她在心里还是比较信服孟有田。
“先在这一带活动也是可以的。”张队长沉吟了一下,表示了态度,“大扫荡时,主力部队为了保存实力而跳至外线,现在敌人的主力撤了,主力部队很可能会重新返回,争取恢复原来的根据地”
第二百一十四章不能等待的理由
岗村宁次策划指挥在华北各地的大扫荡是非常残酷的,但大扫荡之后的残酷却更厉害,青纱帐撂倒、寒风吹刮的冬季,让人感到彻骨的冷意。
外线部队重新返回,恢复原来的根据地,这是可以肯定的事实,但在时间上却不会那么快。孟有田判断着至少要一两个月之后,主力部队才会分批返回,以什么挺进支队、武装工作队的名义,多则一个营,少则一个连,不会有太大的规模。
等待是被动的,困难只能越来越大,特别是土门村、十里村、良岗庄这三个村子,敌人的设施还不完备,就更要积极行动,使敌人坐不稳屁股。能光复一到两个村子自然好,即便光复不了,等正规军从外线回来,再恢复起来也会容易许多。
出门登公路,抬头见炮楼。如果等下去,就会是这样的结果,再收复回来,要多流很多的血,牺牲很多人的生命。孟有田非要带着人冒险出击,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先打出个样子来,振奋下士气。大扫荡的残酷肯定会让很多人的心理发生变化,不打破这样的障碍,不树立起应有的信心,就不会有更积极的行动。
别的沦陷区姑且不论,首要的是这三个村子。不赶跑敌人,怎么耕种没有耕种,就没有收获,怎么供养这躲在山林里的群众而且这老天已经让孟有田感到了压力,冬天只下了这么一点雪,chun天再少雨的话,干旱就会象预料中那样接踵而至。
天灾啊,在这抗战最艰苦,最残酷的年月,不但要与敌人战斗,还要与天斗,与地斗。肚子都吃不饱,又怎么有力气扛枪打仗。饥荒,孟有田是知道那个滋味的。
就是不说饥荒年月,在粮食稍微欠产的年景,山里也普遍闹chun荒,家家没有隔宿米,户户没有当天粮;麦苗、麸子搅苦里,这是上好的饭;榆钱、谷糠熬野菜粥,这是可口的美食。
不论多么硬的汉子,五天不吃饭,就得饿眍瞜眼,见块糠饼子也馋得流口水,拿起来吃得比蜜甜。只要一天有两餐,环境再残酷,也能坚持下去,打出个局面来。
孟有田想得深远,却没有全部告诉别人。毕竟那还是预测,在没有成为事实前,他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个神棍,他只能用实际行动来改变人们的想法,带动人们的行动。
只是,孟有田现在只能躺在草堆里,不光腿疼得难以行走,脑袋也昏昏沉沉的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夜过冰河不是闹着玩儿的,寒气入骨,再加上奔波转移的疲劳,他得病了。
“还烧吗”昏沉中一个关切的声音响了起来,孟有田迷迷糊糊的只觉得熟悉,脑袋里却乱糟糟一团,根本想不起来是谁。
小勺子贴近了孟有田干裂的嘴唇,他本能地张开嘴,温热的水喂进了嘴里,一勺一勺,让干渴的喉咙得到了滋润,虽然味道很苦,他却没有再挑剔的能力。
“送到山里去吧,那里安全,条件又好,还有孙大夫”轻声的却有些焦虑担心的女声又响了起来。
第二百一十五章新形势下的新战略
岗村宁次上任之后,借助于短期内的兵力富裕,在华北“扫荡”、“清乡”、“蚕食”与“治安强化运动”短时间内反复、交替的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多位一体的“总体战”也全面铺开。
勿庸讳言,这一时期以来对华北抗ri武装的打击是沉重的,大片抗ri根据地沦陷,华北三百九十八个县,已有三百七十六个县建立了ri军的傀儡政权。但深究一步,这一成绩又含有相当大的水份,县城沦陷并不意味着ri军能够切实控制整个的地区。
以冀中为例,由于敌强我弱,八路军主力跳至外线,在表面上是全部丧失了根据地。但为了坚持当地斗争,鼓舞军心士气,有三个团奉命留在了当地,继续与ri军在平原地区作战。而这三个团真的就在冀中坚持了下来,ri军屡次试图捕捉并加以消灭,却因为无法掌握其行踪而失败。但刚一松懈,某个防范不周的汽车队,又会被打个人仰马翻。在ri军眼里,行迹飘忽的敌人成了冀中平原上的“幽灵部队”。
按照ri军想法,一个团,总要有个团部,有各个部门、直属队、勤务兵、参谋、电台、辎重带着这种框框去找,那永远也找不到这样的团的。因为一两千人的整个团,都以连排,甚至以班为单位分散在根据地和游击区的各村地道中,只在有战斗任务的时候,部队才会集中,打完又分散开来,连团长也不例外。
在残酷的环境下,地道的威力终于显现了出来。尽管ri军用封锁沟条块分割根据地,并密布了碉堡炮楼,但在这张蜘蛛网上,抗ri武装依然象影子一样隐藏在这片土地上,并英勇地坚持作战。
当然,这种坚持,这种英勇的作战,常常要付出血的代价。但拥有这样的地下工事,并且还在不断延伸完善的地区,确实成为令ri军头疼的地方。也就是说,冀中根据地表面上虽然沦陷了,可并未全部成为敌人的占领区,游击区还存在,敌后武装还存在,这就使得敌人在单个人、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的时候不敢到处乱窜。
这已经与历史上的情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在敌人向八路军另一大块重要的平原根据地冀南进行大扫荡的时候,不仅遭到了撤至此地的冀中部队与冀南部队的顽强抵抗,而且原冀中部队趁机组成了若干东进支队,重新开赴冀中,与当地留守部队配合,开始逐步恢复这块地区。
在“深入敌后之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小型的、隐蔽的游击根据地”的方针的指导下,在扫荡中跳至外线的八路军正规部队开始组织大批的挺进支队重新返回老根据地进行恢复工作。同时,武工队如雨后chun笋般发展起来,纷纷向敌占区开进,进行新的对敌斗争。
而这些变化对于孟有田来说,知道得并不详细,一场大病使得他足足养了两个多月,方才慢慢恢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