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基隆的皇宫之内,李愔坐在书桌后面,右手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的敲着,好像是在思考着什么现在李愔已经年过四十,颌下留着三缕短须,看起来比当年更加的成熟稳重,只不过这些年他没有被那些繁重的政务拖累,再加上保养得当,因此现在看起来倒像是个刚刚三十出头的年轻人。
年过花甲的王安坐在旁边的沙发上,眼睛似闭未闭,像是睡着了似的。按照大齐的律法,首相最多只能连任两届,每届四年,王安在永微三年时,就已经连任了八年的首相,因此之后就再也不能再担任首相,于是在政绩上表现突出的刘仁轨被李愔提名,结果超过半数以上的官员同意,于是他就成为大唐的第二任首相。
虽然几年前王安就已经卸任首相一职,现在担任着李愔的私人顾问,在大齐国内,他依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况且现在他还是大齐皇子公主们的老师,身居太傅的高位,有时他的一句话,就可能改变李愔的一项决定。
而在王安的身边,则坐着大唐第二位首相刘仁轨。相比王安的年老,刘仁轨现在刚到五十岁,这个年龄对于首相这个职位来说,还是相当年轻的。另外刘仁轨是个文武全才,李愔手下的第一支火器部队就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后来大齐规定文武互不统属,于是刘仁轨这才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武职,成为一个彻底的文官。
说起来刘仁轨的姓格方正,再加上以前带过兵的缘故,所以他执政的手腕十分强硬,有时连李愔的面子也不给,两人经常因为意见相左而在朝堂上吵架。其中有一次李愔实在气的不行,准备把刘仁轨的首相免去,然后再拿他问罪。但是没想到刘仁轨虽然姓格古板,但古板并不意味着傻,他在接到消息后,立刻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将自己比做魏征,面对皇权绝不退缩,坚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等到李愔看到这篇文章时,先是气的大骂刘仁轨歼诈,然后在大殿里仰头大笑几声,就将这件事给揭过去了,再也没找过刘仁轨的麻烦。毕竟人家都已经将自己比做魏征了,若是李愔敢拿他问罪的话,那不是明摆着告诉别人,自己这个做儿子的比不上老子李世民的气度吗
虽然刘仁轨的脾气很臭,但是做事的风格却十分合李愔的胃口,特别是他身上的军人作风,也更加适合安定大齐现在的局面。
比如前几年本州岛上的倭人,因为嫉妒汉人的富裕而发生暴动,数十万倭人都参与其中,幸好军队反应迅速,这才没有造成太大的人员伤亡。后来刘仁轨亲自下令,将参与暴动的倭人统统吊死在道路两边,结果在数十年之后,倭州的一些道路两侧还能看到几具干尸在飘动。有了这种血淋淋的例子在眼前,所有倭人都老实了,几百年内都没有倭人敢对官府有任何的不满。
另外刘仁轨在对外扩张时,手段也更加的强硬,他将那些归附的美洲人编入军队,然后用这些人开拓美洲的殖民地,所有不愿归附的美洲人,都会遭到无情的打击,男人被抓去做了矿工,女人的境遇则更加悲惨。
也正是刘仁轨这种铁血的作风,让李愔联想到后世德意志的铁血首相俾斯麦,因此在一次朝会上,他亲口称刘仁轨为铁血首相,结果这个称呼被报纸传扬出去,一时间刘仁轨的铁血首相之名传遍了整个世界。
法这无论刘仁轨的手腕再怎么强硬,有些事情他也还是无权处理,比如像今天这件事,他就亲自跑来请李愔拿主意,只不过李愔听后也有些踌躇不定,因此将年迈的王安也请了过来,想看一看他有何看法
第七百四十五章迁都
“陛下,台湾与大唐隔海相望,相距不过几百里,虽然现在我大齐的海军强盛,但是大唐这几年的海军发展也依然十分迅猛,已经对我们台湾形成了威胁,万一曰后两国情况有变,我们大齐的首都将直接暴露在大唐海军的炮口之下,因此臣等认为,是时候考虑迁都之事了”看到李愔沉默半晌,刘仁轨终于再也忍不住开口道。
这次刘仁轨来见李愔,主要就是为了迁都一事。说起来这件事已经在大齐的政见吵了好多年了,台湾这里各方面都很好,但却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距离大唐太近,以前李世民在位时,两国根本不可能发生冲突,因此倒也没什么问题,但是现在随着大唐海军的扩张,紧临大唐的台湾一下子变得不安全起来,因此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人提出要迁都了。
听到刘仁轨的话,李愔终于抬起头来,不过他的目光只是在刘仁轨的脸上停顿了一下,然后看向旁边的王安问道:“太傅,你认为现在迁都是否合适”
王安虽然年老,但脑子并不糊涂,刚才他坐在那里也一直在考虑这件事,现在听到李愔问到自己,只见他立刻欠了欠身道:“启禀陛下,老臣认为刘相言之有理,我们大齐雄霸太平洋,美洲、澳洲、甚至南洋等地,都比台湾更适合做大齐的首都,因此老臣觉得是时候迁都了”
听到王安的话,李愔心中也是叹了口气,对于台湾这块土地,无论来自后世的感情,还是做为他向海外扩张的第一块根据地,他都对这里充满了感情,只不过现在随着形势的发展,大齐已经占据了美洲、澳洲与南洋等地,从国土上来看,台湾就显得有些偏僻了,甚至严重点来说,已经影响到大齐对美洲、澳洲等地区的统治。再加上大唐海军的兴起,更使得台湾的安全也成为一个问题,现在已经到了非迁不可的时候了。
想到这里,李愔在心中也有些无奈,说起来大唐与大齐现在总体的关系还不错,海上虽然有些摩擦,但却不影响大局,至少现在他与李治的兄弟感情还是十分的亲密。但还是那句话,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两国相处之时,一定要从最坏的方面考虑,因此大齐的首都绝对不能置于大唐海军的炮口之下。
“看来是时候实施最后的计划了”李愔最后忽然长叹一声自语道,当年在李世民去世之时,他就已经想到解决四国矛盾的办法,只是当时时机还不成熟,所以他才等了这么多年。
听到李愔的话,王安半闭着的双眼忽然睁开,眼睛中闪过一抹惊人的光彩,甚至一向波澜不惊的脸上也露出几分兴奋之色。相比之下,刘仁轨却没明白李愔话中的意思,一时间有些迷茫的看向李愔和王安两人。
李愔自语过后,转过头来对刘仁轨忽然笑道:“好吧,迁都之事我同意了,不过对于首都的选择,朝臣们可有什么提议”
虽然刘仁轨没明白李愔前面那句话的意思,但现在听到李愔同意,当下他也是精神一振,再次上前一步道:“启禀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