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7(2 / 2)

来到大唐的村官 吴笔 6003 字 2019-04-30

领了老李的差事,那可不能耽误了。

所以他这是去工部里找人做事了。

工部里的作坊多,人手多,让他们做手套,上百双是很快就能完成的。

段伦最近很高兴,红光满脸,官运发达。

有了李承乾常光顾工部,于是工部的政绩非常多。

就像现在在修的水泥路,就算在工部里的功劳。就连前两天京兆尹修的西市那么水泥街,也是工部的工劳。

现在看到李承乾来工部了,段伦马上迎了出来,像亲爹一样迎进去。

这可不比以前只当是太子来迎那么简单,现在是当成衣食父母来看了。

李承乾坐下来后,喝了一口热茶,然后说起了正事。

他手套戴了一双手套,怀里还拿了一双,这是来做样品的。

他说明了来意,段伦马上去叫裁缝来,听李承乾讲解手套的细节。

之前李承乾只是做给东宫的人自己用,所以只要把他的手套做大了,其他的手套做得合苏宓的手就行了。所以手套是统一的,无码。

现在要给上百个人做手套,那么手套就应该给分出码号了,多大的手戴多大的手套。

这里文官的手明显要小,而武官的手自然是大一号了。

李承乾只是表达一下他的关于码号的概念,然后让裁缝们自己去找几个士兵与小吏,比划一下手的大小,然后记下来,再做手套。

而手套做成样子后,要往里填填充物。

里面的填充物,可以用羽绒,可以用其他动物毛,至于用什么样的动物毛,则让工部的人去找一找,哪里有动物毛可以用。

说完后,李承乾问还有什么需要问的吗,裁缝问需要手套的数量是多少

李承乾对此倒是一愣了,只知道上百人,但百到哪里去就不知道了。

他咳了一声,说:“具体数量,还需要你们自己去清查一下。不过手套会损坏,也要有一个需要时换一双备用的。所以不能有多少大臣就做多少双,还需要有个备用的。”

段伦一听,连忙记下。

最后,段伦拍着胸膛,表示一定会把这件事给完美的办成的。

李承乾这才离开了工部。

第二天去上早朝,竟然看到两个鬼鬼祟祟的裁缝,躲在太极殿外

他们手上戴着一双手套,拿着毛笔,然后在一张纸上记着什么。

李承乾看过去时,他们点头哈腰地向李承乾行礼问好。

他走过去一看,他们竟然是来调查有多少官员来上早朝的。

这也太过笨了吧

“怎么不找当值的太监或者相关的官员问一下,就算不问,进去数一下里面有多少椅子,就知道了啊”李承乾鄙视他们地说道。

两个裁缝一摆手,表示他们的权限还有限,别说找官员问,连找太监问都不一定有回应的。更别说进太极殿里数椅子了。

李承乾一摸下巴,然后让他们在这里等着,拉来了一个太监,让他告诉他们。

太监如实地告诉了他们。

李承乾问:“你们对手的大小有分划了没”

“呃,回太子殿下的话,已经有了初步的分划了。”裁缝回道。

李承乾说:“那我们进里面去,你们去看一下大臣们的手是有多大有多数的,别到时候有的大臣的手太小了,有的太大了,而没有适合的手套给他们用。”

说完,他领着两个裁缝,进了太极殿里。

“各位大臣们,现在要给你们做一个调查,是关于大家的福利的,伟大的陛下,我的父皇,已经决定了给各位上早朝的大臣们做一双手套,以让大家这么早来上朝时手不会冻着。”李承乾对他们说道。

这话一出,引起了大家的惊喜。

昨天可是听了李靖和老李的对话了,这手套如衣服一样给手保暖,有了它就不会冻手了,那多好。现在皇帝老大竟然给他们谋这样的福利,那真是太好了

太感动了。

李承乾拍了拍手,继续说:“不过各位大臣的手的大小都不一样,需要把大家的手的大小给报给裁缝们。这样也好做出适合的手套来。大家的手要是不大不小,要是相差不大的话,那做中号的手套,宽一点没关系,只怕有的武将的手太大了,到时候手戴不进去了,所以现在需要大家给裁缝们记录一下,尽快在上早朝前做好,大家配合一下”

第一卷:大唐太子第703回:好心情

李承乾没说那些手小的,那样太打击人了。

想想有的武将的手都挤不进去了,自己的手进去后却会让手套掉出来。

大臣们很自觉地配合两个裁缝的记录。

两个裁缝都忍不住地咽了咽口气。

以前的身份见到这些国公尚书什么的,都要点头哈腰。

没想到现在却见到自己可以指挥着这些大臣们,把手给翻来翻去,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真是忍不住地激动啊

在两个裁缝得瑟地看过了所有人的手后,外面的楼钟声穿过寒冷的空气,进入了太极殿里,早朝开始了。

两个裁缝也连忙退了下去。

老李不知情况,进来后,感觉今天的太臣们看他的目光似乎过于热情了,而且今天早朝也非常配合,不过他说什么,大臣们都没有反驳于他。

连魏征这硬骨头,也是没有过多的指责一下他,这真是太神奇了。

甚至是到了最后,还有几个令官跳出来,表扬了一下老李。

这当然不是说老李给他们谋福利了,而是表扬老李最近的私人经济问题。

以前,老李总是要挪用一下国家的钱私用。

老李虽然是个好皇帝,很英明,但就这一点实在是让令官们气愤,不止一次揭穿过老李了。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老李却显得手脚很干净了,竟然没有再挪用国家的钱了,这让令官们闲了好几个月了。

没错,就是闲了。

闲得蛋疼。

令官是做什么的,就是监督老李的,现在老李不犯错了,那不是要让令官们丢饭碗吗

如果老李再一如即往地不犯错下去,那么他们这一行太闲了,是不是早晚会被踢出历史的舞台了

所以有远见的令官,都有些儿担忧起来了。

如果他们知道这是李承乾给老李指明了商业大道,从而赚了钱饱了私人钱包,不用再做屑小的事情,那他们一定会来找李承乾算帐的。

李承乾的小毛病,找起来只怕比老李多得多了。

但是今天,因为令官们也得到了好处,所以他们还是忍不住地夸起了老李了。

这老李自从当了皇帝后,还很少有被令官表扬的。

在早朝的最后的时候,竟然被表扬了,心里不由飘飘然。

到了他离开太极殿的时候,他也没有明白为什么被表扬。

于是他的心情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好了一天。

过了两天后,手套们在加工加时地情况下,出炉了。

李承乾想当好人大使,但是老李已经知道了这令官表扬他的原因在手套上了。

于是他不准让李承乾在上朝之前发给他们。

于是李承乾的好人大使当不成了。

上朝后,老李在上面摆着一张好人的笑脸,然后先是几句关心下来,接着太监们一人拿着一个盘子,盘子上放着如艺术品的手套,走到了大臣面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