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5(2 / 2)

来到大唐的村官 吴笔 5547 字 2019-04-30

辱君之罪,好像不轻啊

“舅舅,承乾想要知道几个情况,请舅舅为承乾解惑”李承乾说道。

反正他现在是失魂症的病人,不知道是正常。

“你问。”

“隋朝为何而败”李承乾问道。

胖子舅舅明显是个有料的人,听了李承乾的话,略微一思索就说上嘴了,“这杨广战败原因有分天时地利人和之说。战败第一原因,就在杨广此人荒淫无度,无甚雄才大略,非用兵之人,战败乃注定之事。

其二,高句丽虽居泥丸之地,但却经营几百年之久,城坚难拔,高句丽百姓顽固难缠,中原之兵进入辽地,可谓是草木皆兵。

三者,高句丽居苦寒之地,中原兵只有夏秋两季出兵,一到入冬,受不住那冰寒天气,只能退走,故即使攻下了城池到了冬天又要入高句丽人之手。杨广失去天时地利人和,只得落得个兵败下场”

“舅舅,杨广是不是一个没事找抽的家伙”李承乾问道。

胖子舅舅一愣:“嗯此话怎讲”

“你说这杨广喜欢美色吧,又是一个昏君吧,那他不好好做他的昏君,天天在里玩美女,跑去找一个苦寒的高句丽的麻烦做什么你们也说了,这高句丽也没有什么宝贝能入你们的眼的,那么想来也不会入杨广那个亡国皇帝的眼吧”李承乾问道。

“这”胖子舅舅一时回答不上来。

他回答不上来就一边尴尬去吧,但他却不,反而责怪地看了李承乾一眼,真是的,什么人嘛。

李承乾现在算是看出来了,这胖子舅舅对杨广这个人的评价根本不准确。李承乾看到魏征听了胖子舅舅的话,就微微皱眉。魏征这些人应该是和杨广打过交道的,那么对于杨广这个人应该是知道的,那么魏征这皱眉就是听到胖子舅舅说谎了那胖子舅舅为什么要说谎,看来就只有一个原因了,那就是拍老李的马屁。

不然在一个皇帝面前说一个前朝皇帝的好话,就是有病了

“咳”老李出声,咳了一下,说道:“这杨广虽然能力差强人意,但是在这眼光上,还是值得朕佩服的。这高句丽是万万留不得的,不然遗害后世啊”

这话一出,不管是支持派的李伯伯,唐俭两人,还是反对派的魏伯伯,胖子舅舅,更有中立派的房相,都不约而同的点头,对老李的话表示高度的认可李承乾眨了眨眼睛,心里意识到,这灭高句丽的原因,似乎并不是那么简单。

老李一句“遗害后世”,说出了高句丽的危胁性和危害性,同时又把高句丽放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上。在李承乾看来,似乎有点高看高句丽了。

对此,我们可以先跳出李承乾的剧情,来看一看历史。隋朝两代皇帝都去打过高句丽,杨广更是三征高句丽而间接因高句丽而亡了国。数百万士兵死于高句丽,不亡国才怪李世民当了皇帝后,吸取了杨广的亡国教训处处行事小心,但在贞观十九年,依然跟杨广如出一辙,征高句丽因入冬而告败,留下了数万中原士兵的尸体在那里。李治上位后,这个书生皇帝做事一向柔和,但在东征这件事上,却像只斗劲十足的公鸡。最后还是李治恰逢好时机,在高句丽内乱时,派兵灭了高句丽。从此高句丽消失在历史上。

而且要说明的是,隋朝是把征高句丽当成一个基本国策,李世民是在隋亡之后休养三十余年又去征打高句丽,而李治在灭了高句丽后,只守了十年,就把高句丽的领地让给了新罗。

这里大家心里就有一个问题了:隋唐的皇帝都傻了咩,前扑后续地去打一个高句丽,最后还把土地给了新罗

李承乾此时也有这个问题,他问道:“父皇,这是为什么”

老李眼睛望向殿门外,露出一种深远的目光,说道:“高句丽于我中原,如同匈奴于汉朝”

他对高句丽下了一个定义后,用带徒弟的语气,给李承乾讲起了这高句丽是长什么样的。

高句丽人是扶余别种扶余古人的分支,在秦汉年间建国,其实就是一个部落的领地,但高句丽的领导人善于经营,长远筹划,能够立足根据地,稳扎稳打,逐步扩大地盘。对于中原王朝,采取表面顺服,暗地积力的策略,如果中国出现内乱,则乘机侵占土地,增强实力。经过500年的不懈努力,至六世纪,高句丽王国经于占领了汉代的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土地,隔辽河与中国相望,并征服了沃沮、夫余等游牧民族,“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领土扩大了十倍,人口也大大增加。

高句丽算得上是一个军国主义,他们全民皆兵,兵民不分。在与杨广对抗的时候,就可以一次性调用十万以上的士兵,足见这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并不弱。

高句丽经过结盟和征伐,周围各国纷纷臣服,回纥等善战的游牧民族都已为其所用,就连强大的突厥汗国也已和高句丽结盟,不断侵扰中国的北部边境,相对于国家发展仅是雏形,极不稳定的突厥,高句丽是起主导作用,威胁更大。百济是南扶余人扶余古人的分支,新罗不是,新罗做为一个亲唐的属国被包围在高句丽,百济,日本之间,国家时刻都在生死存亡之中。

虽然老李这帮人对高句丽投于看不起的目光,但是心里都明白这是一个很强大的帝国,若是不灭了这个帝国,中原的后人将会受到灭族灭国的灾害

这就是一山难容二虎的硬道理

李承乾心里受到的震撼很大,原来这才是他们要打高句丽的原因。之前笑话老李只是闲得蛋痛要和亡国皇帝杨广较力,李承乾有些愧疚。

“父皇,知道三国不”李承乾觉得自己要为中原的和谐稳定出一份力,经过了努力的思索后,想到了一个办法,对老李问道

今天下午就要结束三江之旅,书友们还未收藏的,希望把本书加入书架,后面的剧情,不会让你失望。

女生票投

第一卷:大唐太子第107回:三国杀

“三国”老李跟房玄龄等人一起看向李承乾,不明白他怎么突然问起三国来了。

胖子舅舅是个人精,问道:“太子是指魏蜀吴三国”

“没错,当然还有罗贯中写的三国,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呃,我不是表达这意思”李承乾说到一半,突然闭嘴。

因为老李听到天下大势,合久必分这话,脸色就不好看了。这不是在咒着老李的江山最后要被割分掉吗,这太子真是欠抽

“你真是个浑人”老李气得咬牙,“罗贯中何人三国志乃陈寿所著,什么时候多了一个罗贯中谁人又教你天下大势,合久必分的这等浑话了”

“父皇不知道罗贯中三国怎么成了陈寿了,不会是父皇记错了吧”李承乾反问。

“真是糊涂,罚汝回去之后,熟读三国志两遍,由孔颖达孔爱卿监督”老李对他都已经到了想生气都生不了气的地步了。

“父皇,你先别生气了啊,先听我说完,这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只是说汉朝分成三国,三国后又合为魏晋的一个总结,理论的东西只适合一个东西,可不适合任何东西,我大唐当然是万代长存”李承乾马上解释,并且拍上马屁。

这时他有点郁闷,在唐朝说话真要处处小心啊,不然随便一句就可能是犯了谁谁,真不舒服

“朕刚说完高句丽,那你说这个做什么”老李哼道。

胖子舅舅和房相他们紧抿着嘴角,明显是在偷笑嘛,真是的

“我还不是说错话了嘛”李承乾郁闷地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