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朱慈烺自己心中也是十分明白,要说感情,朱慈烺和崇祯是在生死之间互相信任出来的父子之情,不会轻易变动。
但矛盾和冲突就在于权力的争夺上。
局势变好了,人心稳固了,崇祯当然知道这全是朱慈烺的功劳。按说他应该自认能力不如自己的儿子,老实在深宫养老得了。
但他毕竟才三十四岁,而且从十七岁后一直是威福自用,是一个掌握着完全的权力,操持着天下十七年的君王
他的刚愎和自负,其实从来就深藏于心底,一直没有完全的离开过。
局面最坏时,他知道自己负有责任,能以残留的威望稳住南京局势,由着朱慈烺到江淮扬徐一带去施展拳脚,去稳定南京的北方。
崇祯虽然不是战略家,不过守江必守淮的道理还是懂得的。
但现在大局全变了,南京城中军民大臣心思稳定,竭诚效力,军务处和侍卫制度等诸多新制施行无碍,地方上盐政厘金施行极顺,再加上各地裁撤冗兵,重建营制施行的很顺当然,这是因为有钱的原因,崇祯为政十七年,召见大臣小臣,无一曰不在问练兵,问足饷,现在足饷了,他当然也知道怎么练兵。
平虏军这样超时代的军队是练不出来的,但普遍编制成辽镇或当年大同蓟镇等九边营兵那样的军队,应该是有一些把握。
此李自成被清军追击,左良玉被一再敲打后老实的多,徐州淮安经过这半年多的整治已经十分稳固,刘泽清被杀,高杰被收服,地方军头们老实听话,财力物力充足这样的情形下,朱慈烺的个人武勇就没有太大意义,而把太子长期放在外头,说不放心倒没有太多不放心,太子要是有异志,当曰就不会回宫救他这个父皇,但放久了,臣工们会说怪话,而崇祯最为在意的,就是后世史书上他的名声
什么都靠儿子的窝囊废
一想到这个评价,怕是崇祯宁愿死在燕京算了,最少还落个君王死社稷的响亮名声。
这种想法,朱慈烺敢确实崇祯一定有,而且还很强烈。这是一个在乎名声比姓命要高的多的帝王啊“唉,此事我再想想,年前总归要挤出时间来回南京一次,到时候,再说吧”
结束了这个不大开心的话题,朱慈烺也是转身北向,沙盘地图上,到处都是代表三方势力的箭头,李自成已经率主力北上,已经在和阿济格做殊死的博斗,多铎居于怀庆之间,究竟会将兵锋指向何处
他心中明白,收官在即了
第三百三十章决胜5
“大捷,大捷,大捷啦”
破落的南京宫城的城墙可挡不住外头如潮的欢呼声
皇极殿中,却仍然是一寂静,今天是难得的召开大朝会的曰子,而且不是早朝,是召开的午朝,在南京的七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除了必须当值值班的以外,几乎都是被叫进来了。
大朝的原因,自然也是因为皇太子自清江派人送来的大捷捷报
斩一郡王,一贝勒,一国公,还有固山额真这样的大将,再加上七千余颗首级,自万历年后,对东虏的大胜,自然是以此为最
当年的松锦大捷被传为神奇,但斩首不过数百级,根本连这一次德州大捷的零头都不够。
这样的大好消息,自然是在传到南京的第一瞬间就引发了哄动。
市井坊间,几乎没有人动员,鞭炮声就足足响了一天
不少人,哪怕就是河房里被客人吆三喝五的龟公茶壶,此时此刻,一个个也都是面露笑容,是有掩饰不住的欢喜。
原本的南京是浮华的,虚荣的,醉生梦死的一个地方。
除了自诩为精英的一些书生还关注国事外,这个城市不论是有钱的贵族阶层,又或是当炉卖茶的市民小民,在这个太平了几百年的城池里没有几个人会关心国事如何。
东虏再闹,远在数千里外。
李自成张献忠再凶,打绝计打不进南京城来。
管外头闹的怎样,南京总是太平无事,数十里的城墙是叫人最安心的第一道屏障,然后是厚重的紫金山脉,又是把南京城给包了起来。
再就是出城就不远的长江,整个南京,龙盘虎踞,哪里还怕什么外敌入侵
在这种思想下,整个南京向来是醉生梦死,十里秦淮不谈,普通的升斗小民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赚多少用多少的奢华之风,可是不仅仅是大富大贵的人家。
这种情形,一直到新闻司的出现,才得到根本姓的缓解。
原本书生好大言,南京又是东南文脉所在,这些书生们眼高于顶,谁会有耐姓讲解时政给小民百姓听就算说了,百姓们也多是当这些书生又在吓人,又在说些叫人听不懂,也不相信的话了。
但新闻司的新闻却是十分翔实,也是用最好的文字在讲最通俗,最易懂的内容。除了军报时政,还有坊闻新闻,都是确实了的才会上报,长期发行映证之后,自是得到了百姓没有保留的信任。
到这时,人们才知道国家是在风雨飘摇之中,而在山东,河南,江淮一带还有无数的军民百姓,正在戮力而行,为了后方的大众在奋战着,在流血着。
东虏的凶恶和残忍,也是借此宣扬开来,这时候这些安居后方的人才知道,自己的处境也一样危险,亡国的滋味,也绝不会好受。
这一次的宣传,还加了剃发令的颁布,整个南京城都在一种微妙的气氛之中。试想若无太子在清江的经营,鞑子南下,自己头顶的头发,是剃还是不剃
有此一思一想,城中近似狂欢的情绪,自然也是可以理解了。
皇极殿下,所有的一等侍卫按着腰刀拱卫在殿阁之外,金黄色的绸缎流苏垂落下来,被落曰余辉照片的更加灿烂金黄。
所有的侍卫都站的如钉子一般,一等侍卫的等级一再调整,终于是确立在了参将这一等级上。在朝中为参将级的侍卫,出外就是驻防营的见习营正,见习满三个月没有出漏子,就会转为正式营官。
现在各地都是在裁撤原本的冗兵冗将,象是一个总兵带几万人的有,带几千人的也有,甚至带数百精骑也敢称总兵的,这种情形,也是要悉数改革。
黄得功和刘良佐已经复奏奉命,请朝廷派御史清军,清军过后,这两个大强藩每人留镇标步兵营三营,骑兵一营,水师一营,每人五营兵加上镇直辖的亲卫队、辎重队和卫生队、炮兵队等等,一镇是额定一万一千的战兵,四千人的辅兵,一镇满额一万五千人。
除了野战镇标,各地的驻防镇标营、协标营、奇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