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死人,怎么被动,怎么危险,怎么被人压着打,就是不走,不退,不逃
论起个头,武艺,秦军肯定不是眼前这些清军的对手,就算是当年的辽镇,在装备和战斗力上,实际是在秦军之上的。
论起武勇,九边重镇,哪一支都不弱。
秦军能享大名,在明末时能成为唯一的靠的住的军镇,特别是在最后这几年,南征北讨,和李自成的几次大决战,几乎就是靠秦军在打。
要不然在孙传庭最后一次战败,秦军主力几乎全灭之后,所有人都是深沉一叹,觉得明朝亡国是亡定了。
别镇兵马,靠不住
不管朝廷怎么薄待,怎么克扣军饷,怎么闹到卖儿卖女,秦军就是不闹饷,除了少数边军跟着农民义跑了外,大部秦军就是坚持不造反
不仅不反,还听军令。敬畏文官,听从朝命,一声令下,则义无反顾。
象明末时,刘泽清等大将在内,早就把朝廷的命令当擦屁股的草纸一样,根本没有人放在心上。
在真实的历史上,刘泽清曾经对朝官扬言要杀尽儒臣。
高杰则对史可法喷道:旨旨旨,你可知道,现在皇极殿上有人在跑马
武将的骄横跋扈,根本就不藏不掩,就是这么明显昭然。
可秦军再怎么势大,特别是最后雄兵十万的时候,也不曾有过抵抗朝命,横行不轨的情形。就算是高杰这个降将,到徐镇之后,也是被史可法的大义所感动,竭诚效力,此人不死,南明乱局可能会有另外一种走向,最少不会败的那么惨,毫无抵抗之力。
眼前的秦军,也不愧是这支雄师最后的余烬和骄傲。
战旗折跨,便是再有人上前举起来。
将士死伤,则生者自然而然的顶上来。
鲜血横流,所有人却仍然默不出声,只有关中出来的男子,才有这样强韧的神经和紧持到底的做战意志。
死战不退,无须高呼,无须大喝,无须惺惺作态。
友军战而获胜,左翼和中央都要大胜,偏咱秦军这边失了面子,丢了脸,留得这条姓命,以后在人前抬不起头来吗
唯死而矣
“王爷,我打打打,打打打,就是打不过去,就是打不过去啊”
一个须发皆白的梅勒章京受了重伤,胸腹间全是刺眼的鲜血,战袍也被染的鲜血一片,看着面色铁青的阿巴泰,这个章京只是大声哭喊,手脚也是不停的挥动着,他自己都受了重伤,按清军的战场军律,如果主帅战死或受伤,护卫安然无事,那么战后也会被处死。
章京重伤而归,他的部下,不是全部死光也是差不多了。
打成这般惨烈,对面的明军死伤更加严重,毕竟他们的阵形更加不利,但这些该死的家伙,却是死战不退
“带下去疗伤吧。”
阿巴泰面沉如水,放下轻飘飘的腰刀,命令一个护卫把他常用的虎枪取了过来。
沉甸甸的虎枪拿在手中,颇让阿巴泰有一种血肉相连的感觉。这种临阵突击,拼命一搏的战事,除了后金早年和叶赫等部落的大战和萨尔浒一战外,阿巴泰再无这种感觉。
被对手被到如此地步,他才为自己刚刚的浅薄而觉得好笑。
“孙传庭,确非善者,确实是能带兵。”
这个结论算是沉甸甸的压在心上,不过睿王能不能听的进去,也实在难说。
现在的清军分成三个大战场,每一个都是十分进取,山东这边是比历史上加强了不少,而且野心也是不小。
历史上的清军在对大顺军取得决定姓的胜利之前是没有与南明决战的打算,河南在守,山东是因为明军太废物,坐视地方豪强不理,使得清军顺利夺取了山东全境。
现在得到的物力和人力有限,摊子倒是铺大了,清军到处开打,每一处都不容有失,阿巴泰在决定自己决死突击的同时,心情自然也是异样的沉重。
在关外几十年,打的太顺,打成了疆域万里的大国,打成了拥有二十万动员能力的大国,立国之初,全旗男丁都上阵,也就是六万不到,现在比当年当然是不可同曰而语了。
但只要有一路失败只要有一路失败,大清的结果会是怎样,殊难逆料
“绝不能败”
阿巴泰纵声大叫,拍着自己的战马,挥舞着虎枪,奋力向前
他的大纛自然也是相随移动,而战场上所有的清军看到他们的郡王已经亲临战线,如普通的战士一样扑向敌人时,整个战场的所有清军都是发出了骇人的叫喊,所有人都红了眼,包括博洛在内的所有将领都是抽刀持枪,向着前方猛扑上去。
这一战,清军败不得,也绝不会败
一时间,呼喝声压住了明军的火炮声,鼓声,天地之间,似乎也只有这些人形野兽的垂死般的呼喊
第三百二十六章决胜1
“大捷,大捷,大捷”
穿着火红色铠甲和披风的骑士已经足够显眼,再加上跨下的枣红马,手中挥舞的报捷红旗,这使得他整个人就象是一团飞驰着的烈火,马蹄所至之处,这个骑士都是不停的呼喊着,挥舞着手中的旗帜,同时也是在大声的报捷。
“听说是德州打了一个大胜仗。”
“不得了啊,野战打东虏大军打胜了。”
“怪不得这般模样,国朝这几十年,打东虏都是守城,野战大捷,这还是头一回吧。”
“我朝兴盛有望,太子千岁真是叫人佩服的紧啊。”
随着报捷信使过去,一边旁观的人也是又纷纷议论起来。
这个报捷的信使已经是第五拔了,在昨天半夜,就是不停的有信使过来报信,一拨接着一拨,动静实在是很大。
现在方圆几十里的清江什么人没有
就算是饭馆的老板也不是普通人,多半是从北方流落过来,做点小生意贴补家计,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