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此阵,还是缺了车阵和火炮的掩护和火力输出,如果这两样也加上,曹庆一方已经全无机会可言了。
“此阵一出,则天下勇武之士尽粪土矣。”
魏岳很少发感慨,而此时的感慨,也是发自由衷。
王源更是摇头,只道:“还好俺带的是骑兵,也是有短火铳和马刀的骑兵,埋伏,突袭,总还有机会。”
“阵法是死的。”朱慈烺看向众人,正色道:“眼前的演练不过是在最理想的状态下来推演,算不得什么的。临阵之时,将士的士气,训练,还有地形,天气,无一不会影响战争的结果。千丝万缕,稍有不对的话,事前做的功夫就是白费。而且,将军有很多种,能以势迫人,逼的敌人在自己选定的地理环境,天气环境之下和自己打决战,而又能把士兵的士气和体力调整到最好这样的将领,才是古今之名将。”
这一番话,倒是朱慈烺自己每常思索所得,虽然没有什么玄乎花哨的话,但句句都有道理在,其中要紧之处,非上过战场,而且负有一定责任的将领,恐怕听了之后也不会明白。
“殿下说的是。”魏岳神色很坦然的道:“臣适才有点失态了。”
朱慈烺摆了摆手,把其余将领的话头给按了回去,转头又看向张全斌和曹庆前者神色怡然,得意之色收敛了不少,后者那种垂头丧气的味道也不是那么强烈了。
“两位都是好将军,也是我麾下十分得力的人才。”朱慈烺看向两人,语气平稳而恳切,没有高高在上的傲气,也并不故弄玄虚,就是和他以往同人讲话一样的腔调,虽不花哨,却极能服人。
“臣惶恐”张全斌单膝屈跪,叩首道:“臣自当戮力效命,使得将士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克敌致胜。”
看来他心气颇高,刚刚朱慈烺的话固然有理,不过是魏岳这样层次的大将才能真正吃透。对张全斌这样的一营管带来说,朱慈烺的话就近于是苛评了。
特别是人家刚刚得到一场大胜利。
便是曹庆也是跪下道:“殿下的开释,臣听着十分有理。不过,眼前是张全斌赢了,臣并无什么话好说。”
“哈哈,吾麾下将领皆如二位者,东虏何忧,流贼又何忧”
当面顶撞皇太子,彼此间又互相谦逊,朱慈烺却丝毫不恼,心中也是着实欢喜。当下只是转身对陈名夏道:“记下来,军政司正式记档,张全斌为羽林镇左协第一标的标统,曹庆,为骁骑镇右协第一标的标统。”
“是,臣一会回去就叫人去办。”
当了标统,就是从中层往上层走,陈名夏也特别假以辞色,向着两个还在楞征着的军官拱手道:“学生给两位将军恭喜。”
其余诸人,也有行军礼的,也有拱手相贺的,一时间也是热闹非凡,引的演练场中正在收队的官兵们都是伸头探脑的看过来。
“臣,臣谢殿下大恩”
“臣必死以效之,不负殿下今日之恩”
两个年轻武官的头脸都是涨的通红,这一次不管是不是甲胃在身,俱是全礼参拜,叩头致谢了。
“起来,起来吧”
朱慈烺上前,一手一个,将两个将领拉了起来。两人一左一右,站在他的身边,朱慈烺心中十分欣悦,只道:“诸将军,今日努力,也是异日的封妻荫子,卿等不负大明,异日孤亦不负卿等”
这话陈名夏听着觉得有点儿过了,不过此时此刻,诸将都是十分感奋,齐齐跪下道:“臣等愿为大明,愿为殿下效力,以死继之”
这么一来,陈名夏当然也不好说什么,自己也只得与众将相应一起行礼,只是在下跪之时,心中不免是想:“最近诸事太顺,殿下怕是有点得意忘形,这么犯忌的话,也是当众说出来了。”
心中担忧,不过看向四周时,一个个也多半是熟面孔,而且,也全部是中层以上的军官或是司官在,这些人都是受恩很重,想来也不会有什么。
况且,陈名夏悠悠是想:“殿下声望之高,实际上已经越过皇上了,恐怕也没有人敢再说什么,或是做什么了。”
明军的猛烈攻击和硕硕战果终于惊动了河南与山东地方,先是驻节在睢州对岸的肃亲王豪格亲自上本,然后就是河南巡抚罗绣锦题本上奏,山东地方面对明军跃跃欲试之态也是十分紧张,派往北京的使者也是一拨接着一拨,无非也就是奏报山东地方紧张,请京师迅即指示方略示下,以便地方遵照执行。
清朝初立,事情虽是千头万绪,不过驿传就比大顺要高明的多。顺军不大重视驿传,或是因为地方政权始终处于动荡之中,所以驿传通信十分不稳当,有时候给地方驻将官员的指示非得由内阁亲自派人送信不可,就算这样,也经常出事。清朝这边的情形不同,大军一至,先就在各地恢复驿站,传递塘报奏启,都是十分快捷。
到十月初九这一天,时间接近五更,由外城到内城的道路上却是銮铃声响不停,伴随着清脆的銮铃声响的就是塔塔的马蹄声响。
靠近街道的外城居民,这一夜就不曾得好睡
自打八旗兵进城,然后分旗住下,再又把内城汉人撵了出来,这个已经太平了好几百年的古都就是人心惶惶,旦夕不得安宁。
毕竟是操着满语,穿着打扮和自己远远不同,而且头上剃的光光,只留着一撮小辫子的异族人。
那副形象,看着就是吓人,几个辫子兵骑马经过,一条街的汉人就能躲的干干净净。
看到满洲兵,莫要说普通百姓,就算是投降的武将官兵或是太监文官们,见了也是胆战心惊,十分害怕。
马蹄声从正阳门一直传了进去,一直到位于棋盘街上的兵部衙门为止。到了门前,马上折差把把一蹄,嘶鸣声中,那个差官也是直接从马鞍上滚落下来。
“快,快把他扶起来,抬进衙门里头,好生照应着。”有个戴着乌纱帽的官儿站在衙门的台阶上,大声指挥着众人把滚落的差官给扶起来。
“慢着”从兵部衙门里头又出来个精瘦汉子,目光阴沉,看着众人道:“你们想死么,不盘问清楚就把人往衙门里抬,出了奸细,你们全得抄家杀头”
衙门口也是灯火通明,清初六部草创,其实规制并不严谨,而且也不象后来那样满汉六堂官制度分明,这个时候除了各地督抚挂侍郎或是尚书官衔之外的,真正当家作主的就只有满洲人。
只是大官儿是满洲,底下的司官吏员仍然是用汉人,只是各部之中都派了精通满汉两族语言的笔贴式,由满、蒙、汉军八旗中人充任,平时办理满汉文书,与满洲上司沟通,都是非这些人不可。
在清朝国初几十年,笔帖式升官可比汉人进士要容易的多。而国初时候,骄狂之态,也是十分明显。
第266章会战2
原本发话的是穿着乌纱帽,身着蓝色官袍,补服官靴,是明官打扮。
后来的却是戴着暖帽,头顶一颗素金顶子,却是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