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58(2 / 2)

“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不负郑公所托。”

他一个人不行的,郑朗又念了一长串的名字,包括李璋等官员。

然后说道:“等会儿我会给你们一些我写的计划与图纸,还是与岭南一样,你们下去后,仔细察看,对我这个计划进行补充完善,务必使它尽善尽美。”

“喏。”二十几名官员答道。

一人的力量终是有限的,众人的力量才是强大,但有一个前提,这些众人必须能拧成一股绳。

郑朗在南方也充分地发挥出大家的力量,对计划做过多次修改,有了前例,倒不是作伪说的话。

然后又看着田瑜与周沆、元绦道:“周沆,你曾经在北方待过很长一段时间,我让你带着我的计划去河北察看,将它完善,至于京东路这一片交给田瑜了,京西路与河东路这一片则交给元绦,今年不会动工,但必须将施工计划于明年夏收到来之时,将它决定下来。”

“喏。”三人也不急,能瓜分到这个蛋糕,已让他们喜出望外。

不但他们三人,郑朗随后点名了几十名官吏,一道陪他们前往各地察看。

郑朗然后盯着欧阳修,说道:“六塔河一案中,你最先提出不可执行的,又先后上书言河之事,几位宰执对你交口称赞,永叔,新运河就交给你哪。”

赵祯微微一笑,这才是古人用人之风,不以善恶用人,不管二人的关系,郑朗居然将最重心的工程交给欧阳修,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欧阳修眉毛则拧了起来。

新运河与元朝运河走向差不多,肯定有区别,毕竟时过境迁,有河流的变化,有山川的变化,湖泊的变化,但大体上相仿佛的,直接从扬州北边出发,经过楚州、兖州、济州、青州,终点沧州。

此时幽州没有那么重要,以疏水为主,越往东越好,但东面拘于地形却极不便了,特别是京东路有泰山的限制,更是无法强行打通。

这个工程元朝修葺时足足花了十年时间,有好几个原因,工程断断续续,人力不足,财力不足,并且为了通航,使其底宽最少达到了五十米,最浅深度达到三米以上。

郑朗的新运河规模要稍稍小一点。

仅是稍稍小那么一点,放在整个工程来说,工程量会减少许多。

不过郑朗还是计划四年才将它竣工,但前两年必须将黄河段到扬州段修好,至于河北段可以放在后面两年完成。还有一个担心,郑朗未说,大运河一直往河北修,直接修到沧州,契丹人听到后会有什么反应

工程难度最高的乃是河北段,以及济宁段。

优势就是人力财力会更多,毕竟是募佣制,薪酬还可以,会有许多贫困百姓自发前来参与工程。可有一个缺点,元朝与隋朝时皆不将百姓当成一回事,没有多少土地纠纷。

在宋朝,一旦这么长运河修起来,会有无数的纠纷产生。不可能为了绕过一些大权贵的土地庄园,而使运河绕一个大弯子。为了节约工程,以后通航顺利,那怕就是曹皇后家的田庄,也要照凿不误。除非曹皇后家的庄子在泰山上,那不用说,会自己儿绕过去。

修得好,会成为欧阳修官场上最大的政绩,修得不好,欧阳修不知道会得罪多少商人地主权贵。

第七百五十九章少年派的美丽背后

依然不能小视赵祯的智商。

他也知道其中的秘密,新运河是治河工程中的主体,但难度很高。

第一个难就难在工程上,大量的调查节陡门,几个储沙池,运河的最终走向。最难的还是河堤,不可能所有地方都要修河堤的,那样下来,不要说两亿缗,三亿缗也未必够,也拖慢了工程进展。

河堤是要修的,得看具体情况修建,有的地方就象黄河的河埽一样,必须修得高大厚实,有的只要草草修一修,有的地方则不必修,不仅看地势,还要看河水周边的河流汇聚情况,各段未来的可能水流量。

就凭这条难度也会使相关的官员费脑子。

但也无妨,无论谁下去,肯定宁肯多修一些河堤,将河堤加高一点,也不想它出事,只要做得不过份,难道以后官员会追究其中的浪费责任放水之后,进行适度的补修,误差不大,也不会有官员追究责任。

关健就是难在第二条。

一条新运河起来,下达扬州,上至沧州,途经一千多里地,皆是宋朝经济发达地区,这条运河更加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便于两岸百姓灌溉,水利调节,不过凿通的各个耕地必会产生严重纠纷。

不要说这么长的运河,就是一个小小的江东圩,将小圩兼并,或者阻挡河道的小圩强行拆掉,利于圩田安全,也利于水道畅泄,对大家都有好处,可实际执行下去呢许多主户做了不好的事,或者直接与官府对抗,或者联合起来与官员斗争,或者打官司打到京城,丑态百出。仅是一个江东圩,想一想,一千多里长的大运河,会出现多少类似的纠纷

但赵祯为什么认为郑朗知人善用

欧阳修是谁啊,那是将满朝大臣,甚至连西夏都不放在眼中的猛人。岂会在乎这些权贵主户磨也将他们磨死了。

而且欧阳修如今的名声,本身就有镇弹作用。

不过他明显看到欧阳修听到任命后的不快与犹豫不决。

这让赵祯感到奇怪,欧阳修对水利懂啊,而且一直很关心黄河,一懂二关心三有功四造福国家百姓,为什么不快乐,看看那两道眉毛拧得。

郑朗继续授命,因为新运河工程庞大,所有任命的官员比较多,包括作为副手的何郯、胡宿、向传式与司马光,王安石,郑朗四个学生全部押在新运河上。

一百多名官员分配下去。

还有更多的官员,但他们没有资格进入这里,有任命,仅是一道授命而己。

诸人陆续散去,赵祯却没有走。

郑朗微微一笑,问:“陛下,还有何吩咐”

赵祯担心地说:“朕看到欧阳卿略有些不悦。”

“陛下今天可忙乎”

“不是很忙。”

“那好,臣给陛下讲一个故事。”

“何”

“它的名字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因为航海大肆发展,如今听这个故事不会太吃力,并且对天竺诸国大家也耳闻了一些,但又不熟悉,稍加修改,似乎就能成为这时候发生的真人真事。

郑朗开讲,电影中关于宗教的问题可以讲的,但不能讲英国,也不能讲日本调查员,不过换一换就行了。

其他的全部忠于原电影,逐一讲述出来。

奇幻故事,赵祯听得津津有味,但听到第二个真相时,他感到有点儿惆怅。讲完后,郑朗问道:“陛下,你相信那一个故事才是真正的真相”

赵祯叹息一声:“第二个。”

第一个虽充满了瑰丽的想像力,也美丽,终不大符合实际,第二个才接近真实的逃生经历。然后道:“平安监虽每年给国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