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银行必须有充足的金银铜币兑现交子,否则以现在百姓的经济观念,又得非出大事不可。那么需要多少铜币不是宋朝一年一亿多贯税务那么简单的,朝廷税务有可能仅占国家收入的百分之五,甚至不足,另外各大户豪门一年收益有可能要战去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其余的散落在各处三四五等户手中。
也就是最少需要铜币,或者等价的金银,达到二十五亿贯以上,才能满足宋朝的供给。现有的铜币与金银全部流通起来,有可能还会差口十亿贯以上的货币或者准货币。现在因为平安监,一年铸币九百多万贯,再加上金银,有可能一年会有一千五百万贯新的货币产生,可至少有三四百万贯又回流到其他诸国。
一百年时间,才能满足
但若是国泰民安,经济总量继续在放大之中,一百年后仍然不能满足。一旦满足,国家意味着也在走向衰落。
郑朗感到自己想法哪里错了。
不知道错在哪里,但铁钱必须要制止的,这些年国家铸了几百万贯铁币,若是加上私铸的以及契丹铸造的,会达到一千多万贯。用国库将它收回来,已经不可能。
只能让百姓分摊这个损失。
这种变态的经济,让郑朗时常想起来,哭笑不得。
接到张岊奏折,赵祯关注,问道:“郑卿,你可知道嵬名浪遇这个人”
郑朗只答了一句:“陛下,臣若生在吕雉朝时,会是何等下场”
死
吕雉能容得下一个才能如此妖异的大臣么
赵祯一笑,没有再问。嵬名浪遇未必会死,不过连李元昊都感到忌惮,他又是现在西夏的王叔,没藏兄妹能不忌惮再有本领,继续不会得重用。
又问道:“郑卿,朕听闻契丹在大河上大造楼船,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比较关心的,在海外,宋朝就是一个巨无霸,平安监盈利在慢慢扩大,虽契股朝廷占的份额越来越少,然各矿规模在扩大,又因为用木易货,与倭国、高丽交易量增加,以及倭国陆续用了郑朗图纸找到若干金银矿藏,等于有了钱,多易宋货,实际收入仍在缓慢增加中。但若是契丹有了船舶技术,后果不是很妙。最简单的就是倭国之矿,在河北宋朝都不敢与契丹开战,在海外有什么胆量与契丹交战
第六百一十九章耳光与枣子上
吃一堑,长一智。契丹在河曲大败,得到教训,改了一个办法,在黄河上大修战船粮艘,绵延数百里,侦候不绝,颇有些曹操当年百万雄狮下江南的味道。
这条消息引起赵祯很大的困惑,契丹那来的造船技术
郑朗倒是知道的,他记得稍许契丹历史,又在契丹呆了很久,契丹大约的情况,郑朗能了解一二,答道:“陛下,可记得当初定安国如何与我朝联系的”
当时宋朝也搞不懂,甚至以为定安国乃是当初的渤海国,是渤海国的种,但规模远不及渤海国。直到郑朗返回,宋人才能这个定安国彻底弄清楚。
赵祯说道:“他们自渤海来登州,谨见太宗皇帝。”
“乘何而来”
“船”
“是船,但不是定安国百姓兴修的船舶,而是长白山临近鸭绿江各部兴修的船只。当时不但定安国,就是长白山各部对契丹多有不满,于是资助定安国来中国。定安国失败,我朝又败于高梁河,见复国无望,长白山各部才陆续投奔契丹,然至今还有一些部族对契丹不是很诚服。原先渤海国临近海滨与鸭绿江之地,从唐朝得到一些技术,会兴修海船,利用海船或渔或商。但自契丹占领渤海,控制鸭绿江入海口后,渤海诸族渐渐处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中,船舶技术多有遗失。蒲卢毛朵部投降契丹后,其部大王蒲辇以造舟人来献契丹,这些造舟人还保留着祖先一些技术,没有丢失。然海船技术多有遗失,剩下的多是江河船只,胜于契丹造船技术。此次契丹于大河之上,广造楼船,便是此部造舟人带领的。对我朝海外诸矿不足为害,纵然能造海舟,不过近海航行,想要航行到远方,契丹包括长白山各部,已经没有这种技术了。”
赵祯额首。
虽然郑朗契丹一行,让他很担心,收获也是巨大的。
许多契丹宝贵的第一手情报,随着郑朗回归,也带了回来。又问道:“此次两军交战,孰胜孰败”
不大好回答。
史上西夏是惨胜,然此次契丹有宁令哥这张王牌,也成为一个不可确定的因素。
沉思片刻道:“不好说,但臣认为契丹败的机率很大。”
“为何”
“主将也。”
“主将”
“一是主帅,仍是契丹皇帝。汉高祖曾问韩信,我能将多少将士韩信曰十万。汉高祖复问卿能将多少韩信曰多多益善。汉高祖不悦,韩信乃说,陛下非是能将兵,而是以用人也,用臣之将兵作战,张良谋策,萧何谋粮,故臣为陛下所用也,此乃陛下之天生之才能,非是后天努力能达到的,所以陛下乃是陛下也。或如陛下,陛下是好皇帝,调控群臣,故臣等皆乐为陛下所用,万死莫辞也。但若让陛下前去行军作战,可否”
赵祯莞尔一乐。
“唐太宗,两次伐高丽皆无功而返,李绩等人于唐高宗时,伐高丽胜,陛下需要前者,还是需要后者契丹皇帝想彰显武功,其实又不懂军旅,他前去为帅,非为利也,而掣肘了臣下作战谋划。或如当年先帝,御驾亲临澶州城下,仅是激励将士,先帝可否控制帅印由是逼退契丹。”
郑朗是替宋真宗遮丑。
宋真宗让高琼与寇准两人弄到前线,两个小腿都打冷摆子了,还敢亲自指挥
但这种怯弱,反成了好事。
若让宋真宗来指挥,那可糟糕了。
赵祯用手掌击着桌子,大乐,不管怎么说是他的老子,适当的赞誉,让他感到十分高兴。
郑朗又说道:“其次是萧惠,此人臣十分熟悉,不算是那种奸臣,可才能平庸,特别是军事才能很弱,次之是萧惠之兄萧孝友,也不算一个很恶劣的大臣,但同样不懂军旅。十几年前契丹西羌反叛,萧惠为招讨使,以威压西羌,诸羌叛不能灭,反而更烈。辽帝又换萧孝友前往,萧孝友不敢征讨,只好收买,用厚货买其安,每次诸西羌入贡,往往数倍赐物返之,羌人虽得以安,可久而久之,浸成姑息,诸夷桀骜不驯。情形类似我朝对南方诸蛮,甚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