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陵送了许多钱帛给罗汉奴,两人现在成了铁哥们,无话不说,某些时候罗汉奴就差将陆陵当成心腹使唤,所以这些情报源源不断从罗汉奴嘴中泄露出来。
但元昊仍然一无所知。他派使请求契丹出兵,经过罗汉奴处,说了一些消息。想让契丹出兵,不能直接说,而是说宋朝盛气凌人,要土地,又不让元昊自称国主,不想议和,请求上国支持,最好出兵相助,压迫宋朝议和。
陆陵一听愕然,朝廷软得他这个小商人都看不下去,还有什么盛气凌人而言,于是在罗汉奴面前进言,说,你们契丹不要上这个当。宋朝能力就这么大,给了东不能给西。一旦契丹出兵,意味着两国盟约无效。宋朝只能拉拢西夏,将这些厚币赐给西夏,放开商榷,让西夏出兵西山,宋朝应付北方。契丹不得其利,反受其害。此人狼子野心,对宋朝不忠,对契丹也不会忠。
罗汉奴知道陆陵这话在替宋朝帮腔,但他与元昊交恶,听后额首,写了奏报上奏给辽兴宗。陆陵也写了情报,带着府州,折继闵茫然,他想了想,最终还是将消息达到郑朗手中。送给朝堂其他人不放心。
“真战”赵祯将这封情报放下。
“未必,此时契丹上下犹豫,在他们想法中,最好不出一兵一卒,多半一是嫁祸,一是虚张声势,然而只要我朝与西夏人议和成功,元昊桀骜不驯迟早会惹怒契丹,那么才是真战的时候,最早也要到明年。”
“还是要和啊。”
“是和,臣并没有反对和,马上契丹的用意元昊便能侦知,形式逼得他会比我朝更焦急,主战权在我。”
“是什么”章得象眼巴巴地看着那张纸,不懂君臣二人在说什么。
郑朗道:“诸位相公可以看,但谁泄露出去,我将视其终生为敌,不但与之争斗,只要我在世时,对其家人子孙都要进行打压。”
说得恶毒,但真保不准,这帮家伙,为了争斗,什么事都能做得出。
并且赵祯没有反对,也等于是默认,以郑朗的前程,一旦真对某人或者某人家属御批的打压,会是很可怕的。
赵祯拍了拍脑袋,苦笑。他是一个聪明人,知道郑朗为什么要这样说,也知道自己放出去的一些宫人为元昊收买。虽苦笑,也默视。将这份情报传递下去,字写得有些丑,但没有关系,能认出来,又说道:“这个小商贾倒有些胆识。”
走私贩子,没有一个人胆子不是大的。但郑朗未说,一说会有争议,是使用人才的争议。一切为了和谐,为了下一个计划顺利通过。在路上他对晏殊恨得牙直咬,准备大斗晏殊,最后想了一想,换成现在这个样子,争了一争,但没有斗。
几个宰相在看这份情报,面面相觑。
都没有想到,只有三个密探,居然在北方翻江倒海。
郑朗又说道:“另外就是派使,朝廷派使很重要,若不是良吏前去西夏,必然为夏贼所轻。”
邵良佐有些不自在。
他还算好的,没有丢国家多少脸面,后面那个才糟糕。
契丹派使对宋朝告之要对西夏宣战,宋朝也不傻,也想渔翁得利,又派使着元昊投降,于是派出张子奭与王正伦,元昊想和又想得到宋朝大量好处,形势又急,于是赠二人金节头冠、胡蹀躞,两人为了小利,不顾国家大义,答应西夏增币、市易、弛禁青盐。增币已让郑朗忍无可忍,青盐更糟糕,特别是青盐,在宋朝售价一斤一百文钱,一石二十多贯。然而盐出产成本很低,一斤只需两三文钱。也就是一石盐抛去运输成本与开采成本、商贩谋利与税务,最少让西夏获利近十贯。这更是郑朗无法忍受的。
所以这个使者很关健,又说道:“若是下次出使,臣推荐一人。”
“谁”
这个人选不大好办,不但要有智慧,要大公无私,还有胆量,就是在延州督促议和的梁适都未必适合。最适合的是富弼,可是富弼身为西府副相,显然不可能出使西夏。
郑朗徐徐说道:“监察御史包拯。”
第四百六十三章大计划五
这两个字对于后人会有神奇般的魔力。
但不急,这时情形会让后人很失望,整个大殿茫然,赵祯也茫然,问:“包拯”
王拱辰推荐上来的,但王拱辰不在,一个小小的监察御史,没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