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成了什么,元昊是名义上赵祯的儿子,实际成了赵祯的爷爷。
郑朗又说道:“你是汉人,应当知道汉家制度,君是父,臣民是子,你们元昊成了我主的祖,那么我们整个大宋亿兆子民,包括我与诸位相公在内,岂不是凭空多出一个太祖父敢情我在西北浴血奋战,原来是以上犯上,与太祖父打了近两年时间。”
晏殊说道:“这是音译,可着元昊改之。”
“晏相公,我也正准备说,琢玉需要玉匠,打制家俱需要木匠,修建墙壁需要泥匠,少年时我曾用竹筒做笔筒,以求雅致可观,但不敢用玉,因为竹筒价贱,刻坏无妨大雅,若用玉,一坏,损失惨重。一玉如此,况且国家。我虽不才,但敢问晏相公、章相公、贾相公、杜相公、王相公、任相公,行军作战,与元昊斗智斗勇,诸位相公可及我否”
郑朗很想骂一句尸位素餐。
忍住。
想做事便不能吵,吵来吵去图增烦恼,反而什么事做不起来。
无人敢答。
“再说经济,使国家开源节流,诸位相公可及我否”
又是无人能答。
“国家之所以议和,一是军事,二是财政,我还没有问完呢,晏相公就不要阻拦我,行么”
你什么都不懂,请不要插手插脚,好不好
晏殊刚要说话,赵祯挥手说道:“晏卿,让郑卿问完。”
但晏殊的话给了杨守素灵感,机灵地说道:“郑相公,此乃音译,稍做修改即可。”
“改成什么,请你读。”郑朗将纸拿起来,说道。无论怎么读,还是吾祖。
“我在西北始久,也会一些党项语。你们对契丹称国主,老老实实地用上国主这一称号。但对我大宋不然,吾祖是音译,但不是党项语中的国主,而是青天子。你们国主是天子,我朝陛下是天子,何来归诚一说再说,你们西夏人崇白,即便称天子,也是白天子,何来的青天子。崇青是塞北极北少数鞑靼人才喜欢的颜色,与你们党项人有什么关系不过侥幸我抓捕了吴昊,从他口中得到一些消息,之所以选择兀祖这一称号,一是恶心我们陛下,二是耻笑我朝陛下,以及太宗皇帝、真宗皇帝无能,而要做我朝的太祖皇帝,横扫八荒,一统六合,称霸中原。以前为敌,那怕你们元昊想扫灭契丹也没有关系,但既然议和,为什么还要保留这一称号。不但是兀祖、兀卒,还成了吾祖。”
郑朗难得地胡说八道一回。反正吴昊已死,死无对证。
晏殊老脸终于挂不住,这件事若传开,可想言臣的弹劾,又问道:“为什么你没有写奏折禀报”
“称号是小事,当时战后一片惨然,不但将士,近两万我朝百姓惨遭元昊杀害,你说我是安抚百姓,还是要为这个称号纠缠晏相公,民乃国家根本也。”
晏殊很想说一句,既然知道民为本,为什么要将这件事翻出来,大家装聋作哑,蒙混过去,和议搭成,没有战争危胁,开始内治,不是正事吗
但揭开,已经不能蒙混过关。
“那是吴昊的诬陷。”杨守素说道。
“就算诬陷,请问吾祖在你们党项语中是国主的意思,还是青天子的意思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是我侥幸从某些人口中得到一条消息,就在你们出使我朝时,你们国主派使前去契丹,请求契丹出师伐宋。这就是你们西夏人想要的和平”
“竟然有此事”赵祯愤怒地从龙椅上站起来。
“有,一会儿臣自将证据呈于陛下过目。”郑朗说道,又看着几位使者,但这次转向邵良佐,问道:“邵良佐,当初贺从勖来使时,曾说西夏一定让使者坐于诸蕃宰相之上,乌珠见使者,离云床问圣躬万福。你与邵良佐、张士元、王正也使西夏,有没有受此待遇”
邵良佐惭愧地的垂下脑袋答道:“惭愧,我出使西夏,仅免受屈辱,连在驿站都有悍卒看守,一步不得让我们外出,哪里敢坐于西夏诸宰相之上”
就更不能指望让元昊起云床躬问圣安了。
郑朗这才看着几位西夏使者,问道:“我问的便是这三件事,请诸君回答。”
第四百六十二章大计划四
能让元昊推出来做使者,没有一个是简单的,吕尼如定聿舍站起来从容说道:“郑相公,你说的三件事,兀卒可以重新议定。”
郑朗哑笑。
这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判断,但说恶心是假的,胡闹时也起一些作用的,若是元昊真做了赵祯的祖宗,那怕他名义上做了赵祯的儿子,士气与民心也没有失去,因为算来算去,长了一辈。
于是如定又改成兀卒。
但想西夏人放弃这一称号,只要朝堂有软骨头,估计很难,最多从吾祖再次换成兀卒。
如定继续说下去:“郑相公说吴昊的种种,我不认同,多是吴昊诬陷之语,说我主派使出契丹,或许有的,我主经常派使出契丹,但说我主邀请契丹攻打宋朝,我不相信。至于大宋使者的待偶,我主是说过类似的话,和议并没有搭成,如何让我主从云床起而问圣安契丹是上国,大国,攻不攻打大宋,我们西夏如何作主况且和议未成,即便西北再生战事,也合乎情理。若是搭成和议,我们西夏再出兵侵边,那是我们西夏的不对。”
郑朗耸了耸肩,说道:“如定,你这番话我是否可以视为你们西夏继续对我朝宣战”
“郑相公,你若屈解,我无可奈何。”如定淡定地说道。
威胁意味颇浓厚,和不和,不和,不但我们西夏继续开战,还会邀请契丹攻打你们宋朝。
“你们西夏要战,那就战吧,不过事关重大,你可要想清楚了。”郑朗反过来威胁道,又对赵祯说道:“陛下,请将他们带下去。”
要谈其他事,不能让这些人听到。
将西夏使者带下去后,郑朗才徐徐说道:“陛下,诸位相公,臣回到京城后,听到许多争议声。有的争议声多空泛而谈,臣用事实说话,是战是和,要说内政与外部压力。外部压力必须从契丹与西夏两个国家说起。”
“说。”赵祯道。他是想和的,但也不想这样和,可事态发展到这地步,让他一愁莫展。其实没有郑朗,赵祯最后也没同意元昊这无理的十一条,然而在晏殊主持下,导致种种失措的事发生,为元昊进一步看轻。即便马上元昊到了山穷水尽之时,还提出许多无理的要求。和对宋朝十分有利,可和的代价太大太过屈辱
“先说契丹,新盟诞生,每年给绢三十万,银二十万。绢不是价值两贯的最上等绢,朝廷也不敢怠慢契丹,给的是中绢,每匹价值一贯半左右,银每两价值两贯。又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