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0(2 / 2)

并且是治标之法,修好以后,不维护,因为泾水的泥沙,新渠仍然与以前的旧渠一样,会渐渐被沉淀的泥沙堵塞。特别是郑朗心中清楚,陕西的环境越来越恶化。

这么长的新渠,加上许多斗门、泄洪闸与若大的澄池、引水堰,使三白渠成为一个庞大无比的水利工程。

朝廷先派太常博士周其前来主持水利,能力不足,郑朗进京提议,将叶清臣从江宁调来。他与宋庠、郑戬关系好,也被吕夷简弄下去,出知江宁知府。

郑朗记得他做了一件事,不仅在两浙他有水利之功,后来出知永兴军时,浚三白渠有功,使灌溉耕地从两千顷变成六千顷。这是宋朝首次大规模的兴修三白渠,并且用费不多。

人在江宁,刚刚来,看到许多问题,派人再请范仲淹与郑朗前来商议,群策群力。

郑朗与范仲淹会不会很辛苦,叶清臣不管了。朝廷四路几个大佬政治主张不同,军事理念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西北很勤快,上山下乡,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朝中有大臣开玩笑的称为他们为缘边四大铁人。

不是血肉构建的肉体,而是钢铁构建的肉体。

郑朗只好前去。

一旦修好,是三万多顷耕田。

也许产量还不及一个太平州的总产量,但这是在严重缺少粮食的陕西。

只要三白渠成,再加上各路的屯田,粮食基本做到自给自足,会给朝廷省下多少钱帛。其意义远比太平州开发更重大。

郑苹张着小手说道:“爹爹,我也要去。”

“别胡闹,爹爹是去办事。”崔娴喝道。

“不要将孩子吓着。”郑朗伸出手将郑苹抱在怀中,说道:“爹爹带你去。”

女儿大了,能走路,能说话,开了一些智慧,带在身边不碍多大的事。

“不是这样教孩子。”

“孩子小,让她有一个美好的童年。”郑朗笑了笑,抱着郑苹上了小青的背,郑航在后面哭。小女儿不敢带的,安慰几句,不管郑航听懂不听懂,扬马离开渭州。

又下了一场霏霏的夏雨。

雨后的柳色清新动人,三人坐在茶楼里一边喝茶,一边谈着正事。

仅从治理水利上来说,三人皆是宋朝最顶尖的水利专家。叶范二人说了许多合理的想法,郑朗逐一做了补充。细节上差不多,各有秋色,但长远还是郑朗想法更长远一点。

与智慧无关,这是后来的历史知识。

眼下来说,泾水很难治,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但这种淤泥可以掘来压碱肥田,水土的破坏,导致关中许多耕地出现盐碱化。

因此围绕着三白渠,郑朗与范仲淹构建一个想法,以新渠为主,与旧渠相构联,构联之前,先将渠道关闭,挖出渠道的淤泥,压碱肥田,再修斗门与水闸泄出渠水,重新灌溉周边田地。

积年累月之后,可以通过老渠轮换新渠,将新渠闭塞,重新挖掘,用泥夺田。似乎是一个好办法,但用费更高昂。

技术方面没有多大问题,宋朝的斗门水闸技术远胜过唐朝,至于新渠经过的一些山石之地,也有了火药提供更便利。只要经费充足,不是难题。

一旦修成以后,可以做一个样板,整个陕西除也泾水流域外,原来关中水利一直由泾水为水源的引泾渠系,以渭水为水源的引渭渠系,以北洛水为水源的引洛渠系组成。

这是西汉三大渠系。

恢复不了西汉的盛世时光,但可以恢复一部分。

一旦三大渠系形成,陕西用粮再也不愁供给。

但郑朗心中很疑虑。

根源不在渠系上,而在水土的破坏,破坏最厉害的便是游牧,耕种同样也有破坏。这个恶化不仅是陕西本身,包括青海、甘肃吐蕃境内,西夏境内,全部在水土恶化,反过来影响着陕西,甚至黄河中下游地区。

植树造林依然是治标,不能治本。

多年以前郑朗就与赵祯谈过这件事,但不知道怎么解决。

无奈,再次说了植林的重要性。

天色渐晚,大团大团的雨霭腾了起来,远处的青山笼上一层云气,飘飘袅袅的象是仙境一般。

三人将大方向说好,具体的细节,还要明天去实地观察。

叶清臣态度很认真的。

这也让郑朗欣赏。

说完正事,才说他事,范仲淹狐疑地问道:“行知,你还打算裁兵”

“是啊。”郑朗答道。石门川两战,泾原路牺牲许多将士,然而郑朗宗旨不变,继续裁兵。先后调出七千多兵士兵来到三白渠修渠,裁掉的正是这批军队。

“泾原路防御的兵力够否”范仲淹很担心。

两次裁军,再加上前一次的裁军,与牺牲的将士,泾原路将会减员一万八千余人。

总体战斗力没有下降,留下皆是能打能杀的精兵,并且有两万五千名骑兵加入,战斗力未降反升。

但这个战斗力是指战斗时的战斗力,不是指防御的战斗力。那些骑兵用在防御上,与步兵性质差不多。

“希文兄,你不用担心。”郑朗将他的计划说出来。无论是范仲淹或者是叶清臣,德操不用担心,不会担心他们提前泄露。

“区域联防”范仲淹呆了一呆。

“是从唐朝闭塞道路防止百姓流动的政策延伸出来的。希文兄,如果我没有猜错,元昊还有一战,在这之前,希文兄于环庆路也不要用此策,以免打草惊蛇。”

“葛怀敏”

“希文兄,你猜得不错,他是我刻意留在泾原路一个缺。无奈,我不敢冒然进攻西夏,只能用一些办法,将西夏军队引到泾原路来交战。”

“又要牺牲许多将士”范仲淹叹息一声。

“希文兄,西夏不灭,以后死的将士不仅是眼下,还不知道得死多少将士,多少人家妻离子散。当初我从石门川返回,妻子女儿出城迎接,我心中也在感慨,我活着回来,一家团圆,欢天喜地,那些牺牲将士的家属呢虽痛,不得不为之。”

范仲淹劝韩琦,有他的道理,无论元昊有没有称帝,也是实际上的独立,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只要做好防御手段,阻止他进攻,管他称不称帝,那么减少战争,会死许多人。这是消极防御的代表思想。开边做什么边境各地区贫困,朝廷得之无益,开的边越大,支出越多,防御范围增加,屯军也会越多。

但是不是如此

西夏是没有消灭,只要消灭了,没有庞大的势力,朝廷需要在陕西驻扎那么多士兵么

也许蕃部时有动乱,但仅有坏处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