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渭州,又让工匠仿造,在泾原路大力推广。
屯田后,也打算以后交给当的蕃子,一是便于同化,二是防止侵并。
此时宋朝侵并十分严重了,自己努力的从大户手中将田收回,但是一人力量有限,收回的很少,吞并的更多。有的官员侵占的田地能达到千顷,几乎是一个万春圩的耕地面积。
往后会更严重,秦桧蔡京等奸臣,吞并的田地让人无法计算。包括陆游的儿子陆子遹,仅一次夺人田地,就达到一万八千亩。究竟他用非法手段巧取豪夺了多少田地,又是让人无法计算的。另一个有争议的人物韩侂胄被史弥远杀死,共收米七十万触,钱一千百万多万缗,无数田庄产业,若是考虑到清朝银子购买力下降因素,这份财产已不比嘉庆查没和坤的财产差多少。
于其以后坐视屯田是朝廷之田,可以轻松地为官员侵吞,不如索性还之于民。
江南圩田,他也是这么做的。
蕃人自己学习耕种,郑朗更欢迎。
但这里,属于第二防区,郑朗却不想出现有多少耕田。
来不及转移,算来得及转移,耕田多,到秋收来临之前,元昊南侵,正好用它们来做军粮。狄青说道:“郑相公,我会派人阻止。”
郑朗想了一想,道:“不用,但不要去倡导。”
说完勒马奔向天圣寨。
看着眼前一百余人,郑朗徐徐说道:“这一战,你们的功劳会最重。若是牺牲者,家有亲人,我会拨出钱帛,赡养他们。如果有子女者,我会派人将他们送到中原安置,是男儿,我会让他们娶最漂亮的汉家女,若是女子者,我会让她们嫁到富足的汉人家中。”
皆是派出的斥候。
不是在宋境内活动,这些人将化作猎户,散布于天都山、韦州一直到鸣沙城,甚至到灵州城下。
因此此行十分危险。
在此之前,为了人选挑选很久,前段时间派游骑遍布天圣寨北方,也是在暗中考察这批人选。
甚至对其家世也做了暗中调查,保证祖宗三代都是绝对的亲宋派,家中负担不沉重,否则又会带上心理包袱。但所有人都是当地的羌人。西夏境内有汉人,毕竟少,派汉人过去,会十分显眼,容易暴露。
然后一一拉手,说道:“保重。”
这些人也十分感动,这样的高官,以士之礼相待,怎能不经死相报呢
士他们不懂,心中想法差不多吧。
然后郑朗站在军营前,默送着他们背弓骑马,消失在天际处。
随后宋军开始行动。
先是狄青与赵珣各带着一支骑兵,一南一北,顺着没烟峡,徐徐散开,一个向南弯曲,一个向北弯曲。
再次劝留下的百姓离开此境。
离开者,由朝廷拨出一部分布帛与粮食,让他们安全渡冬。
还是以规劝为主。
然后分出十几支军队,沿着狄青与赵珣两军画出的弧形内侧,再次绽放出来。这次动作就比较粗暴了,恫吓恐喝,全部出来。
还会有一些部族不愿意离开。
少数部族的确是不想迁移,但大多数部族那是真正心向着西夏的。
但在宋军的恐吓下,许多部族抱着惹不起躲得起的想法,潜入深山老林里面。
郑朗也不想剿灭,两国归属问题十分复杂,另外还准备给他们最后一次机会。这是逼一逼,将他们逼走,不会对西夏人通风报信。
率领中军缓慢从天圣寨开拨出来,向没烟峡挺进。
若从天空鸟瞰,此时宋朝军队就象一朵剑兰,在慢慢地绽放着。散出的各个队伍是花瓣,中军则是一个巨大的花柱,瑰丽无比的在一百来里方圆缓慢开起。
宋朝真正意义上的反击战,随着这朵花开放出来,终于拉开帷幕。
第三百六十九章天都石窟上
中军徐徐来到没烟前峡,这里地形十分险恶。
后面是葫芦川,南边是镇戎寨,以及须弥山,在须弥山那一端还有一条更险恶的道路,那是石门峡,也就是百姓嘴中的没烟南峡,而没烟前峡,又被称为北峡。
向北便渐渐深入西夏人境内,向西便是天都山。
以前一直没有人注意。
郑朗提出后,老种马上看出这里的战略地位,曾建议于此筑城。
郑朗否决,其他三路不配合,仅自己一个泾原路于此筑城,也就要以一路兵力与西夏举国兵力死磕,只要筑城,元昊必须得死磕,会产生什么样结果
老种叹惜一声。
也无奈,只能同意郑朗的做法,压缩空间,最大限度消耗西夏的国力与兵力。
但此刻,陆续有很多百姓从北方而来,在将士带领下,奔向南方。
这次开了一朵花,宋军软硬兼逼,使得天圣寨北面的诸寨,再次大规模向渭州南迁。
但郑朗并没有对他们真的动手。
民族政策,还得以安抚为主,比如灭蕃等三个羌族,最后也归顺宋朝。
能拉拢是最好的,一旦开始仇杀,这是真正的边民,离西夏境内咫尺之遥,会随时潜入西夏境内。因为仇恨,将会成为西夏人的死忠,成为西夏的折家军。
使用暴力,只有到万不得己的时候。
就象元昊屠丰州城,结果是很可怕的,自此以后,府麟路活下来的百姓,他休想再招揽。
想到这里,低声对身边侍卫吩咐一句,侍卫下去传令各军,只要这些百姓进入天圣寨后,勿必要对他们善待之。
军队再次扎营。
天色将暮,满川黄草,梁上一片血色。
远处地平线上出现一批人马。
到了近前,范纯祐翻身下马。自今年准备来西北,郑朗将几个学生全部打发出去,王安石留在江宁,从前年起他父亲王益身体就一直不大好,于是让他留在江宁服侍父亲。严荣留在京城,范氏兄弟还给了他父亲。
反正我也在前线,大家彼此彼此,你们还是回父亲身边,受受他德操的薰陶吧。
事实范纯祐去了范仲淹身边,替范仲淹做了许多事,成了范仲淹重要的帮手。但与历史吻合,为了替父亲分扰解难,留在西北,没有去参加解试。
但范纯祐对郑朗还是十分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