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3(2 / 2)

郑朗眉头还是紧锁。

“难道这样还不行吗”

“晏相公,即便命令,未必有人遵从,还是请示陛下,下诏书吧,诏书比西府命令更管用。并且,算了,不说了。”

“什么”

郑朗就是不回答。

他想到的更多,营田只是解决之道的一部分,若是整个陕西羌人与蕃人全部开垦呢

授他们技术,给他们马牛,朝廷可以出资从吐蕃等部族购回一批战马,将军中不好的劣制马匹赐赏给有功的弓箭手与忠于朝廷的蕃户,但不准他们宰杀,而是用来耕地的,扩大耕种生产。

只要乡兵补充,朝廷还会派兵,但没有以前负担沉重。只要耕地扩大,陕西粮食差距不会太大。减少专营的伤害,也不用吃一些无良商人给的霉米陈谷。

可一旦诏书下达,里面猫腻会有很多,有的将领胆大包天,会将良马当作劣马,售给蕃户,贻误战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诏书下达,但陕西的长官还没有决定下来。

只要赵祯一提,准得冷场。

郑朗看着十几个大佬,不知说什么好,最后说道:“陛下,臣有一策。”

“你说。”

“不如正式将陕西分成四路,以韩琦管句秦凤路部署司事兼知秦州,范仲淹管句环庆路部署司事兼知庆州,庞籍管句鄜延路部署司事兼知延州,并兼本路马步军都部署、经略安抚沿边招讨使。”

“那么渭州呢”

“泾原路让臣去吧,况且臣呆在西府,也有些不自在。”

十几个大佬莞尔一笑。

一群老头子,最年青的也有四十多岁,郑朗放在里面,是让人感到太奇怪。

但去渭州不同,虽然这一职是主管一路政军财,郑朗有了政绩,又是以西府副相之职前去的,不显得唐突。

实际上早想将郑朗调到西北,就不知道如何安排,还有首官之职久而不决,也就没有想到郑朗的职位。

郑朗又说道:“将陕西正式划分四路,是权宜之计,西贼势大,合兵一处,唯恐不及,分兵四处,更是自寻死路。如今没有合适的领首之人担任陕西长官,只能临时划分。以后想要真正剿灭西夏时,必须四路合一,统一行动。”

郑朗提前数月还原历史,弊端很多,宋神宗时加了临洮路,变成五路军队,各不相统辖,藩镇割据的危险没有了,然后大败也产生了。

但眼下对他有好处,韩琦与庞籍、范仲淹太猛,自己没有本事说服他们,不如各干各的。以前陕西四路概念很模糊,虽有四路之议,实际归陕西总管,然而缺少有能力的长官,这个总管的优势也没有发挥出来。

既然不能发挥这个总领的功能,朝廷悬而未决,最后还不知道派了一个什么人过去,索性将这段历史提前数月还原。

至于原来的王沿,此时为枢密直学士、右司郎中,继续做你的郎中吧,西北不是你玩的地方。

诸人沉思,几个人选没有问题,韩琦于渭州数千百姓拦马责问,再去泾原路不合适了,而且激进,放在其他三路也不大放心。范仲淹正好在耀州,换一下任,就能解决问题。庞籍也去了陕西很长时间,不是生马子。

但是章得象狐疑地问:“范韩二人岂不是有过不罚,反而成了升迁之举”

“章相公,那你就找其他的人选吧。”

找谁

除了这几个人外,找谁都不放心

第三百四十九章在路上五

又要冷场,吕夷简开口道:“陛下,给范仲淹与韩琦一道诏书,让他们戴罪立功。”

郑朗也晕,不是知道历史,自己会真以为吕夷简改过自新,变得宽宏大量。

赵祯也同意了。

实际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郑朗的提议,不仅是掌管一路,是部署一路司事与马步军,还有兼带经略安抚沿边招讨使,某种意义与唐朝的节度使权利相差不大了。

但都是文臣,忌惮要少一点。

也是便于指挥,特殊的情况,特殊的对待。

郑朗又说道:“陛下,臣还向陛下讨要一些人。”

“是谁”

“那些蕃兵。”

“这”杜衍欲言欲止。

“杜相公,他们凶悍在不懂,一旦懂了,战斗力会立即下降,是一次性的强兵。”

赵祯这段时间心情一直不好,听了此句,不由逗乐起来。

其他几个大佬也一起失笑。

赵祯说道:“准。”

“还有臣想让张方平知泾州。”

这家伙献了不少良策,但与自己一样,多没有被朝廷采纳,是纸上谈兵呢,还是真有些真才实习,郑朗也不知道,是骡子是马,放在战场上溜一溜。再坏,比那些什么都不懂的官员要强。

“准。”

“还有狄青。”

“他就在泾州,担任都监。”赵祯立刻答道,显然狄青的英勇,赵祯在宫中也听闻了。

去泾州是尹洙的推荐,尹洙与范仲淹听闻五龙川战役后,召见三将,这一回不是一将,三人都让他们惊奇。尹洙此时与范韩二人皆交好,延州有了杨王二人,分一个给韩琦吧。将最强的狄青带到泾州,多立战功。

后人说韩琦对狄青十分厚隆,其实是错误的,此时羞侮狄青的事没有发生。

那是七八年后在河北定州发生的。

韩琦也没有将狄青放在心上,甚至包括调动许多将领的好水川之战,狄青明明在泾州,离镇戎军也不远,但没有任用。

韩琦身上的优点很多,缺点更不少,包括对武将的岐视。

“臣知道,但臣请求陛下让他担任镇戎知军,泾原路副总管,经略招讨副使。”

章得象瞪起眼睛。

“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