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4(2 / 2)

“那西北”

“十天前臣说过,我说会因为一些庸臣的指挥出现败,但败而荣之,元昊会胜,但是惨胜”郑朗本想说一句,如没有猜错,此时元昊已经撤兵回去,但黄德和的奏折提前到来,他也不敢根据历史乱说,顿了顿说道:“不用守潼关,西北将士不会让陛下失望。陛下,先做第一件事。”

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纸条,递到赵祯手中。

群臣脸上再次出现古怪,有什么不能说,要递小纸条的

赵祯看了看,说道:“朕准之,郑卿,你替朕写罪己诏。”

大殿哗然。

郑朗回过头来扫视,看到郑朗的眼神,大殿里诸臣又安静下来。郑朗这才说道:“不可,这份罪己诏需陛下亲自书写。”

赵祯想了想,默然道:“准。”

张士逊心中纳闷,郑朗在纸条上写了什么,居然让皇上下罪己诏,可此时他也有失职之过,不敢问。

郑朗又回过头,在几个宰相身上扫视。

有些人心虚,不由低下头。

如果郑朗今天借机,很有可能会倒下一大片臣子。

这是郑朗扬名立腕的最好时机。

然而郑朗不是韩琦,他也知道这是一份时机,可换了这批大臣,又有谁能称职韩琦,范仲淹,吕夷简或者是其他人。前三人勉强之而己,其他人无疑是换汤不换药。

眼光收回来,问道:“陛下,黄德和的奏折是打算如何处理”

赵祯将刚才的经过简单说了一遍,说道:“朕刚刚下旨,让文彦博前去西北查看究竟。”

“陛下,让臣随文御史一道前往吧。”

“不妥,西北形式不明”赵祯没有说完,文彦博一张脸变得很难看。西北形式不明,你让我去,干嘛不能让郑朗去敢情我没有郑朗重要是不是

郑朗说道:“陛下,保家卫国,人人有责,关系到国家,何谈生死请陛下准旨。”

语气很轻,然而殿中所有人全部耸立,郑朗终于发出最强的声音,不是踩诸位大佬扬名立腕,而是保家卫国,人人有责

第三百三十二章拉手

“杭州怎么办”赵祯问道。

此时消息不明,元昊能在一天之内连破金明三十六寨,刘平全军覆没,用最快的急报从延州到京城也需要两三天时间,天知道这两三天内会发生什么事

郑朗已经表现出足够的神奇,是宋朝将来最重要的板图之一,对自己对国家赤胆忠心,这样的臣子,赵祯心中还是不舍他冒任何危险。

可是郑朗去意已决,道:“臣前去延州有两件事,一是不知道前方的究竟情况,在京城,或者在杭州,仅是空想,我们都没有太祖的本领,在这里空想很多时候是纸上谈兵。臣要亲自去看一看。”

很多大臣低下头去。

一句中的,恰恰这些大佬们大多数是在空想空谈。

郑朗夸了赵匡胤,很神奇的一个人,他做了皇帝后,不能亲自率军作战,于是坐在京师指挥,大军未发,就吩咐了你怎么怎么打,几乎没有一次出现失误。

但赵匡胤是天纵奇才,又在行伍多年,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是这些在温床上长大的大臣们所能相比的

后来宋太宗学习,宋真宗学习,全部画虎不成反类犬,最臭的一次就是宋真宗摆的那个大阵。

实际许多道理是相通相连的,比如郑朗所到一州,未决策之前,要仔细察看,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赵祯苦笑一下。

他是一个讲道理的皇帝,对赵匡胤一脉后人十分优待,宋真宗也是如此,不过赵祯做得更彻底,甚至默许民间有烛光斧影的流言。

他没有否认宋太祖,郑朗这句话也不是嘲笑他的父亲,真正的意思是外行人不要对前线战事指手画脚。

郑朗继续说道:“其次臣察看西北战败的真正原因。但臣不会呆太久,查完看完后,臣立即回京,虽耽搁一些时日,臣已经写信给了李颜通判,做了一些安排。从延州返回后,骑马下杭州,时间来得及。”

赵祯没有作声。

一阵风吹来,忽然赵祯眼中有了一层雾气。

郑朗去延州查问真相,能力不用怀疑,但有危险,而且又是这么赶,连张士逊都不能作声。

过了好一会儿,赵祯说道:“准。”

“陛下,臣还有一谏,如果三川口之战,刘平不是投降,而是象康保裔那样,请允许臣代陛下哭祭。”

赵祯扶着龙椅的手猛地颤抖起来,不是郑朗要求过份,是他想到另一件可怕的事。又是沉默一会,赵祯问:“会有几分可能”

“真相未揭晓之前,臣不敢说,但臣相信前方将士对陛下对国家的忠心。”

“宋庠,替朕拟旨,着郑朗知延鄜路安抚刑狱使专掌军务与刑狱,是临时差职,郑朗回京后,此职职权自动消除,将此次贻误国事者押捕京城,若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不管春天了,只要反抗的,一律杀

不是针对范雍来的,而是针对黄德和以及一干勾结的文官武将。因为赵祯想到一个可怕的真相,谎报军情,还是二十多年来最重大战役的军情,如果坐视不问,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当然,也是赵祯气愤、激愤情绪状况下,下的诏书。

宋庠皱眉,可此时他也有失职,不敢作声,迅速将诏书拟好,交到郑朗手中。

赵祯又看了一眼下面黑压压的臣子,无力的说道:“散吧,散吧。”

语气中充满了无力与失望。

此时他还不明白的,他的敌人不是满朝大臣无能,也不是赵匡胤,而是他的那个化学大师爷爷赵匡义。

江杏儿与四儿哭得象泪人一样。

昨天回来郑朗安抚了很久,其实他心中也没有十万十的把握。

范雍在延州说西夏有多条道路可以攻击延州,此语却不为过。西夏占据着横山与六盘山,据高临下,宋军只能处在守势。

关卡正在失去作用,除了一些真正有大山大陕的地方外,象潼关,关卡地位依然存在,其他地方的多处关卡渐渐失去作用。这也是郑朗来到宋朝发现的一个事实。

以前人少,到处是连片的沼泽与莽苍大林,无法通行,道路少,设一关卡立即无法通行,关卡的地位突出。因此往过去翻看史书,多有这个关战役,那个关战役。但发展到宋朝,人口密集,许多地方沼泽与大林开发,大部分关卡正在失去作用。比如吴子胥此时去江东,要不要非得走昭关绕一绕,和州通,含山通,无为军也通,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急白了头发

所以往宋朝以后,关卡之战越来越少。

除非象杨六郎那样,在河北三关强行用密林与棘刺种植出来一道绿色长城。但真正战争到来时,这道绿色城墙也好象没有起多大作用。

因此,金明三十六寨与土门化为灰烬后,整个延州象一个巨大的筛子,元昊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让刘平杀寒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