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业,都有各行各业的作用,不一定非得农民才能吃上饭。
“再说西方的宗教,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这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主君,他一生积极扩张,注定了教义激进。还有更西方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他是一个平民,甚至被当成异教徒钉在十字架上,所以教义平民化,另外注定了排他性。”
“什么排他性”环儿道。
“就是以后这门宗教兴盛,会加倍用酷刑处执异教徒。”
“真野蛮。”
“休要看它野蛮,所有宗教当中,它的前景最好。”
“为什么”
“儒家的学问不容得马虎,想要知道一些皮毛,最少得看一看五经,孟荀的著作。”
环儿重重点头。
“有几个老百姓能看懂五经它是大臣看的,士子看的,皇帝看的,想要光大何其艰难。况且学了儒家,也不能成神仙,有几个平民百姓会对它产生兴趣。再说道教,道教要肉身成神,直接飞上天去,有谁能做到”难道悟了道,穿过大气层,月亮,太阳系,银河系,肉身以每秒几光年的速度,到达宇宙某一个天堂之所不能说出口,又道:“佛教呢,人死了,灵魂也可以到天堂。我说死了,大和尚们说上了天堂,谁来证明让你选,你会选那一门宗教”
大家哭笑不得。
“还没有基督教来得方便,佛教有诸多戒律,基督教却没有,可以喝酒,可以吃肉,可以结婚生子,只要平时偶尔祈祷一下,死后就可以上天堂。火拼起来,教徒们会信那一种宗教”
不是不能变,而是从释迦牟尼创教之时,佛教已经注定这种性质。
想不痛苦,无法解决,他力量太小,不能结束人类的战乱,贫富不均,于是想出一种办法,让百姓空,了,断,只追求心灵的升华。
然而不好断的,比如色,是男人的都想美妹,那怕沧海横流仅取一瓢足矣,一夫一妻制,谁不希望自己妻子貌美如花,温柔贤慧,但跟随的女性越优秀,自身条件跟不上去,反而成了惹祸根苗,轻则红杏出墙,重则丢夫弃子,或者在外面养小白脸。对于女子性质一样,灰姑娘也能嫁给士大夫,但嫁了后,就要做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三百天空守闺房的准备。
这就是烦恼的根源。
一时能了不能一世了,于是让教徒出家为僧尼,剃发,等等,强行戒之。
再如美食,想美食也要财富,又是烦恼根源所在。于是说众生平等,不能吃荤腥,等等。
有了这些,佛教的主旨出来了,再用什么言语打动百姓信仰,再想,落英缤纷之时,踏花站起,一门宗教便有了。
只要把握了这个主题,自己再利用变态的大脑多读一些佛经,就可以辨一辨。
委婉的将意思说出,杏儿在后面拼命的掐他后背。
郑朗道:“别掐,我不说行了吧。”
富弼与吕公弼对视一眼,会意的,这个痴妓儿最有福气,好大的造化,居然因为学字,最后成了郑朗的小妾。是郑朗的小妾,也等于是半个正式妻子。
他们想法有些失误,非是有福气,正是杏儿痴,才有的福气,若是真求妾婢,未必如意。
韩绛问:“依郑知府说法,这世上没有鬼神了”
“不知道,可能会有,即便有,也不是我们凡人所能理想的,更不是我们凡人想像编造出来的诸位神灵。听夫子的话,不问鬼神问苍生,敬而远之吧。”
“盘古、女祸、释迦牟尼”
“不说,不能说,宗教有宗教的作用,扬善去恶,故太祖登基后,崇信老释,还有舍利子,说出来,未免不好。”
懂的,没有再问。
吴小娘子忽然喊了起来:“糟了。”
听得入神,但郑朗一边说话,一边继续在下棋,落了十几子,棋面明显的落到下风,不好再矫正。
“不要紧,输便输,我是人,不会万能,什么都优秀。”郑朗淡淡一笑,又落了一子,又道:“到你哪。”
“是让我下”
“不是让你下棋,是让你说话,来找我有什么事”
“郑知府,为什么将我父亲也抓进大牢”
“为什么不抓”
“他立了功。”
“可他很不老实,本官威逼了很久,才交待真相。”
“你那天晚上说过的。”
“我说过什么”
“你说”
王安石站在边上说道:“小娘子,若为此事,请回去吧,那不是抓,是保护。案子太大,杭州不便处执,必须等朝廷消息。郑大夫已经将事情经过,包括你父亲的功劳过错认真记下,朝廷圣旨一到,无论怎么处执,你们全家不会留在杭州,那时候走,你父亲会安全。”
“原来难怪我弟弟被人打。”
“明白就好,你回去吧。”郑朗再落一子道。
“为什么查抄我们的家产”
“那是你们的家产”郑朗讥讽道。
“那”吴家小娘子忽然又伏下去,道:“妾是知府的妾婢。”
“你什么时候是本官的妾婢回去吧,幸好不是妾婢,否则为了正法纪,我就要拿你父亲开刀示问。”
“妾”
“小娘子,知府是好心,杭州提前做了查处,等于是处罚过,有很多涉案的官吏,你父亲有检举之功,家产又查抄,朝廷即便处罚,也会变得很轻。看你棋艺精妙,怎么想不明白”富弼说。
“这样吧,本官跟你一道去看一看。”是听说她弟弟被别人欺负才去的,看一看,也等于是一种保护。
杭州终于结束抓捕,卷宗一一整理,上交朝廷。但另一件事疯传开,知府要与杭州所有高僧于重阳节辨论佛法。
百姓愕然,惊奇。
大和尚们却是很担心。
原来无所谓,之所以有种种贪心不足的表现,也是认为郑朗温和,老实人终是好欺负的,纵然是出家人也想欺负一下。但六月初的雷霆行动,让大和尚们看到郑朗另一面。
还是想错了,郑朗对此一直犹豫不决,主意也不是郑朗主意,是仝明的馊主意,见效快,可后面会有许多弊端。以后无论郑朗到那一州担任知州或知府,大户人家心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妙的想法。
这时代,大户豪强士大夫,终归是国家主流,没有他们支持,什么事都有可能办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