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反而象明朝一样,由于纳贡的人多,成了朝廷的冗费之一。况且这是控制能力很弱的平安时代。
做法更是错误,谁需要你管索性象宋朝一样,让宋人,或者倭国自己的海客自由经商,那么不但不会成为负担,反而是一项重要的创收。
也是一种时代的局限性。
无论倭国怎么做,出海的宋商越来越多,也不是宋朝朝廷所统计的数字,一大半人是私自出海。
有的在倭国呆的时间长,为了满足自己的性福,娶了二奶三奶,另成一家,养儿育女。
有的还鼓动半割据的庄园大贵族主,与倭国朝廷对抗,将海货从官方转向私营,长袖善舞,甚至影响着倭国的格局。
当然,还有杀人。
这样的政局,还有海上的那些事,杀人纵货,是避免不了的。
张大亮年青时出过多次的海,杭州多做高丽倭国生意,泉州与广州做南海大食生意多,因此多是去的倭国。也杀过人
并且他头脑很智慧,在海上生死相博,无法无天,一艘船力量很小的,于是团结了一批宋人,成群结队出海,成了杭州海客的带头大哥,十分有威信。
十几年后,已不用他亲自出海,仅是他的一个号令,足以调动一大批海客。一个杭州很有头脸的人物,在开会时,郑朗都对他表达了三分尊重。
可停下来后,张大亮也经常反思,感到这十几年来,杀的人太多,手中又多有财产,于是广施博舍,多做善事,或者捐于老释,或者赈济寡孤,或者兴办乡学,资助学子。时间一长,人们于是忘记其名,称呼其张大善人。
张大亮是老派的豪强,李用德是新派的豪强。有了这个国舅爷的身份,发达起来速度同样很快,这几年迅速敛得大笔的财富。但眼下的冲突,是两人都不想的。
冲突的中心便是宜儿。
宜儿的父亲是一个穷秀才,其母长相艳丽,被李用德雇到家中为役,然而时间一久,两人有了一些不好的事发生。是谁勾引了谁,没有人说得清楚。
宜儿的父亲上门讨个说法,被李用德派人狠揍了一顿,然而宜儿父亲是一个脾气不好的人,一怒之下,摸了一把刀子,上门将妻子刺死,李用德刺伤,自己自杀身亡。
一家人家破了。
但这件事李用德不能付主要责任,官府断案时仅判他给了宜儿姐弟一些钱帛,将案子了结。
为了活命,宜儿落入娼门。
因此崔娴说宜儿的命很苦。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姿色不弱,又经过老鸨的精心调理,在杭州名气越来越大。
上演了白蛇传后,名气更大。
但以前发生了一段故事,李用德无意中看到宜儿,不知是看中了其姿色,或者想到了她的母亲,于是求欢。这是仇人,宜儿不答应。可她的力量太小,正好张大亮前来坊中,宜儿很机灵的拜伏于地,认其为义父,泣不成声。
张大亮隐约知道一些她的事,没有立即答应。
民不与官斗,李用德这份国舅爷的成色很轻,可毕竟是李用和的本家,他多少也有些畏惧,不过心中慈悲,暗中替她遮挡了几回。
但随着郑朗的到来,许多事改变了。
若没有郑朗到来,不会有吕公弼韩绛等人到来,不会有人会不顾后果,对私盐随便下手,就不会因为害怕郑朗的智慧,而杀人灭口。
改变的还有宜儿的命运。
李用德等得不耐烦,一个好官到来,又不好象以前那样胡作非为,况且还有那个前景
于是出五千缗钱,向老鸨提出要赎宜儿出去。
如郑朗几个好哥们所说,只要有钱,再好的行首,那怕是一头猪前来赎人,老鸨也动松口。老鸨意动,宜儿焦急之下,派了女史,也就是一个与她交好的婢女跑到张家求张大亮前来相救。
李用德冷笑一声:“当年与我有什么关系张君莫要伪作,你还不是三妻四妾,听说在倭国还有两个小娘子。”
“但我没有坏人家的良家妇人。”
“君没有坏人家的良家妇人是不假,只是杀人家。”
张大亮无言以对,叹口气道:“若如此,我只好出六千贯赎人。”
到了这地步,张大亮骑虎难下,非是争强好狠,他早过了这辰光,即便做善事,一出手便是几千贯,也贵了的。
李用德再次冷笑:“张大善人当真要来个父女配。”
“他没有认我为义女。”宜儿道。
“他没有将你当作义女,这么长时间,为什么袒护你,难道张大善人有些古怪的嗜好”李用德继续咄咄逼人。
宜儿也不能回答。
不能说张大亮垂涎她的美色,根本没有碰过自己,这是在可怜她。
张大亮低声说道:“国舅爷,不管你怎么说了,老朽只求问心无愧,老鸨,某给你六千贯钱,赎人吧。”
“七千贯。”李用德逼迫道。
张大亮神情有些恍惚,若不顾忌对方的身份,他很有可能再度回到十几年前,挥拳相向。咬了咬牙道:“八千贯。”
“张大善人,我想不明白,就算我今天退让一步,你将她赎回去,打算如何供养她。她除了色艺,与陪寝外,还会什么”
“你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将她赎出来,给她籍书,让她自谋一条生路。”
“让她自谋生路,恐怕她连自己都养不活吧,还有